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搭动弱,众暴寡,诈谋恶,责做践。”(《天志中》)圣子的爱重“兼”
《说文》释“兼”:“并也,从又持称。兼持二禾,秉持一未。”并持二未而不专持一禾,德含互
高二语文
相平等、相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等性问题的械念。墨子视爱人若己为兼,亏人
学校
时间:150分快满分:150分
自利为别,并据此作出了“兼士”与“别士”、“兼君”与“别君”的区分,主张“以兼为正”,“别非
范画:选择性必修上
而兼是”,通过“兼以马别”(《兼象下》),达到人格平等地位的丧终实现。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摘编自马作或《墨子,让爱的思想政土而出的第一人》)
班级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恩。
毛泽东在廷安时期大力侣导墨子之道。139年4月24日,他在“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
材料一:
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
作为“农与工津之人”的代表,墨子技着于玻旧立新,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
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桑子特子,他还进一步发挥说:“马克思主义千条万条,中心的-一条就
姓名
益的新体制、新秩序。为此他自立门户,聚徒讲学,且热丧游说,故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是不劳动者不得金。”他对昧伯选研究医子称赞有加:“《墨子的哲学思想》看了,这是你的
之说。墨子“有坚定的主义,有具体的或治主张”(雨顿则《古史辨白序》),归纳起来有十项,
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刹特来了。”毛泽东视圣子为古代样证唯物论大家,表选了惚对墨
或称“十论”。即“兼爱”非攻妙“天志u明鬼尚货尚可节用u节菲“非乐“非命”。其中兼
子的商度评价。
学号
爱”是核心,是其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里所满摄的平等意识,值得花掘和珍视。
陈独秀也推崇圣子,他说过:“设若中国自秦汉以来,支墨数不废,或百家并立而竞进,
墨子是“中国思趣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恐想政土而出的人”(德国阿尔伯特史怀哲《中国思
则晚周即当欧洲之希消,吾图历史必与已成者不同。”又说:“墨子兼象,庄子在宥,许行并耕,
越史》),他“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耍咯》),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
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
代的缅怀与追尽,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發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帽。
李大钊管同圣家“节用”的经济主张,认识到“《基子》《节莽》《节用》《非乐》等篇,
墨子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痛心疾肯,针对“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兼为大”这一问,他回答:“若大
均以节用去奢侈为主自”。
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器之劫弱,众之暴事,诈之谋感,贵之做贱,此天下之害也。”
蓝楚女非常拉崇墨家那种裂裳豪足、年顶放踵的柄牲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
(《兼爱下》)西造成这一韧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和“自象”。
需要圣鞭,不需要陶潜、李白。”他还认为墨子的作大人格与列宁相同,李习圣子有助于革令
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墨子目哮并亲身感受着泛李常来的离乱痛苦,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
者去除自身潜戴的种狞个人主义。
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亭的硝烟。“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兼爱上》)
(病编自郑林华《<墨子>与中国共产党人》)
大到一图,小到一家一身,收有兼爱方能杜绝一初“祸塞怨坡”。这种天真背后,朴青的人道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叉精神以及悲天阁人的款世之心跌然妖上,而隐含的平等观也呼之欲出,因为兼爱之说所包插
A.婴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他缅怀与追恩无等级的氏族
的两方面内容,都沁润着平等意识。
时代,他的大同想堪称绝唱。
其一,爱无等差。“兼,尽也。尽,莫不热也’。兼爱,谓尽人而爱之。”(伍非百《墨子
B.因为堡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主张“兼爱”,无分彼
大义迟》)“装相爱”要求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无分亲死、贵观与簧富,所诺“犀不外己,
此原薄,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祥尊重和爱护。
爱无厚期《《大取》),“爱人,特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小取》),“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C.在墨子看来,远近、贵贱、亲疏、上下有别,“别”是祸乱之源。他主张“以兼为正”,
视人之家若视其案,视人之身芳视其身”〔《兼爱中》)。无分被此犀簿,将别人的国、家、
“别非而兼是”,认为兼以易别“是实现人格平等地位的途径。
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扩。为什么要“兼爱”呢?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
D.陈独秀认为悉家的思想如果不废止,符改变中国的历史,墨子的思想是人类的最高理
国、人与人都足平等的。《法仪》篇说得更明确:“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
想,是我国的国粹。
贵贱,皆天之臣也。“天”对每个人都平等以待,“兼而爱之,装而利之”,从而保护每一个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不准弹恋“相恶相贱”,做到“强不执弱,众不劫筹,富不侮贫,贵不做贱,诈不欺恐“(《兼发
A,墨子执者于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断秩序。由此可以推出,
中》)。可见,“墨程所讲的莱爱含有反抗压迫和等绒歧视的意义”(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他所谓的体制和秩序存在局限性,也将遵到来自统治阶层的医成,
其二,兼以易别。是子的“兼爱”与乳、玉的仁者爱人”不同,后者以血鲸关系为基出,以
B.墨子“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带兼爱之说消再战争的硝烟”,这
“亲亲”、“尊尊”为原则,主张仁发有等,“轻重厚薄”有别:前者以现实的妆质功利为基础,以
句话既有对是子救世情怀的肯定与赞美,也险含若对其理想难以实现的感低。
“袋无差等”为原明,主张“运施周遍”,不分亲疏厚薄。儒家的发发自内在心理的“仁”,以伦理
C.墨家的“爱以平等为原则,储家的“爱庄或等差和分别。通过两者的对比,论证了墨
为本位:而墨家的爱源于外在互利的“义州,吴有功利主义色彩。信家的爱重“别”,“别"者区别
家的“兼爱”思想更符合社会要求,更有进步意义,
也,注重运近、贵浅、亲疏、上下之别:而在迟子看米,“别足祸乱之源。“别者,处大国剩
D.材料二中,毛洋东和萧楚女挫崇墨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墨子的思想对共产
高二语文第1页(共4页)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答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答案】B【解析】A.“他的大同理想堪称绝唱”错。原文是“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可见大同理想不是墨子提出的,文中是说兼爱学说是大同理想的绝唱。C.“在墨子看来,远近、贵贱、亲疏、上下有别”错。儒家的爱重“别”,“别”者区别也,注重远近、贵贱、亲疏、上下之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D.“墨子的思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我国的国粹”扩大范围,原文是“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被陈独秀成为“国粹”的是墨子的“兼爱”而非墨子的思想。故选B。
2.(3分)【答案】C【解析】C.“论证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更符合社会要求,更有进步意义”错。结合原文“儒家的爱重‘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隐含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等性问题的概念”,对比的目的在于证明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的意识,不是为了证明其更具有进步意义。故选C。
3(3分)【答案】D【解析】D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A.是孟子的推己及人思想;B.是孟子的仁政思想;C.是庄子的顺应自然思想;D.是墨子的兼爱思想。故选D。
4.(4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观;(1分)接着,结合兼爱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分)论证其隐含着平等观;(1分)第三从“爱无等差”“兼以两个方面论证“兼爱”思想隐含的平等观。(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5.(6分)(1)墨子的“兼爱”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相爱,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2)“兼爱”思想蕴含着平等意识,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法治观念;(3)墨子的“非攻”,有助于形成热爱和平的思想;(4)墨子的“节用”思想对于厉行节约有教育意义;(5)墨子的忘我的牺牲精神,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6)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参加劳动,对于劳动教育有意义。(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6.(3分)【答案】B 【解析】A.“完全是出于一名警察的职业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错误。并非“警察的职业敏感和责任使命”,而是因为毫无线索的搜捕使巴拉维诺陷入了紧张和恐惧。C.“表达了作者对巴拉维诺这个无能警察的批判”错误。作者批判的不是巴拉维诺本人,而是警察和政府。D.“他是一个蔑视警察、机智从容、并试图反抗的革命者”没有依据,大楼里也并非处处都有革命者。故选B。
7.(3分)【答案】A 【解析】A.“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镇定自若又心怀敌意”“拿着搜查令的警察们却……乱作一团”错误,那是巴拉维诺的臆想,也并非所有的警察都“乱作一团”。故选A。
8.(4分)(1)面对孩子的哭闹,他既心烦又心疼,想安抚孩子让他停止哭闹;另一方面他充满害怕和怀疑,面对孩子都不敢放松警惕。(2分)
(2)巴拉维诺向往光明、自由的生活,不想再做一个带着枪、整天疑神疑鬼、精神紧张的警察。(2分)
9.(6分)小说情节在紧张与松弛之间张弛有度地推行:①巴拉维诺在阳台上害怕迷路,害怕被囚禁,气氛一时紧张起来;找到突破口,看到警察同伴,心情缓和下来。②巴拉维诺刚放松地摘下头套,一个声音让情节走向紧张的高潮,转头发现不过是一个姑娘在念杂志,虚惊一场;③他听到“手枪”一词以为姑娘藏有手枪,又紧张怀疑起来,最后发现不过是一只猫,他才明白这不过是一场玩笑。(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效果:①突出巴拉维诺极度紧张害怕的心理;②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③使主题更具有讽刺性。(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K R V
11(3分)【答案】A 【解析】 A.“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错。两句“所以”的意思分别是:……的原因/用来……的。句意:作臣子的要刚正忠直迎着困难去劝谏他的君主的原因/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B.说法正确。C.说法正确。D.正确“谢”都是道歉义。
12.(3分)【答案】 D【解析】D.“使景公明白烛雏无罪”曲解文意。由原文第四段“使烛雏主鸟而亡之”可知,烛雏确实失职,并且犯了罪。再由“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可知晏子故意列举烛雏的三条罪状是要让景公认识到,如果真的杀了烛雏就处罚过重了,而不是使景公明白烛雏无罪。故选D。
13.(8分)(1)(1)君主有过失,那是危国亡身的萌芽;看见君主有过失而不劝谏,这是忽视君主的危亡。(“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是判断句;“萌”,萌芽;“轻”,轻视,忽视。每点1分,大意1分)
(2)诸侯听到君主(这样做),也会说:"为什么这样重视高台?用什么来重视百姓?看来只是各自所重视的对象不一样罢了。( “闻”,听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奚敬台?以奚敬民?”;“所敬”是所字结构,是“所重视的对象”的意思。每点1分,大意1分)
14.(3分)晏子的劝谏方式最符合孔子观点。(1分)鲍叔直接用事实批评劝谏,属于“直谏”;叔向借用相关事件进行类比劝谏,属于“谲谏”。晏子用婉言隐语来启发君,主属于“讽谏”。由材料一可知,孔子认可婉言隐语的劝谏方式,即讽谏。因此,晏子的劝谏方式最符合孔子观点。(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忠臣劝谏君主,有五种方法:第一种是委婉而郑重地规劝,第二种是刚直地规劝,第三种是低声下气地规劝,第四种是直截痛快地规劝,第五种是以婉言隐语规劝。这些方法需要揣度君主的心意来采用,我愿意采用婉言隐语的方法来规劝。"
作臣子的之所以要刚正忠直迎着困难去劝谏他的君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君主有过失,那是危国亡身的萌芽;看见君主有过失而不劝谏,是忽视君主的危亡。
材料二:
齐桓公对鲍叔说:“我想铸造一口大钟,来显示我的名声。我的作为,难道比尧舜差吗?”鲍叔说:“请问君主您的作为。”齐桓公说:“从前,我围谭国三年,得到它而不自我夸耀,这就是仁;我北伐孤竹国,消灭令支国而凯旋,这就是武;我召集葵丘的会盟,以此平息天下的战事,这就是文;诸侯中携带美玉来朝拜的有九个国家,我没有接受,这就是义。这样,文武仁义我全都具备了。我的作为难道比尧舜差吗?”鲍叔说:“君主您直言,我也直率地回答。从前,公子纠为兄,在上位您却不谦让,这不是仁;违背先祖太公的遗言去侵犯鲁国,这不是义;在会盟台上,屈服于(曹沫的)一把剑,这不算武;姊妹侄女不离怀抱,这不是文。凡是到处做了不好的事自己还不知道的人,(即使)没有天祸也一定会有人害。天虽在最高处,但它却能听到最底下的事。消除您错误的话,上天将会听到的。”齐桓公说:“我有过错,幸亏您记住了它,这是国家的福气。如果不是您赐教,我几乎犯下大的罪过,使国家受辱。”
晋平公派叔向到吴国访问,吴国人装饰了大船来迎接他。船左五百人,船右五百人;有穿豹皮绣衣的,有穿狐皮锦衣的。叔向回国后将这些情况告诉了晋平公,平公说:“吴国大概快要灭亡了吧?为什么这样重视舟船?又用什么来重视百姓?”叔向对他说:“君主您修建驰底高台,上面可以发兵千人,下面可以陈列钟鼓器乐,诸侯听到君主(这样做),也会说:‘为什么这样重视高台?用什么来重视百姓?’看来只是各自重视的对象不一样罢了。”于是晋平公就停止建造驰底高台。
齐景公喜好用弋射禽鸟,派烛雏主管禽鸟但他却让禽鸟飞走了,齐景公大怒想要杀死烛雏。晏子说:“烛雏有罪,请让我把他的罪过列举给他,然后再杀死他。”齐景公说:“行。”于是晏子就把烛雏叫到齐景公的面前,列举他的罪过,说:“你为我们国君掌管禽鸟却让它们飞走了,这是第一重罪;让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重罪;让诸侯知道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看重禽鸟而轻贱士人,这是第三重罪。”晏子列举完烛雏的罪过,就请(景公)杀死他。齐景公说:“算了吧。”没有杀烛雏还向他道歉。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答案】D【解析】D. “但从日到夜,耗时误事”错,诗歌尾联意思是:谁说我们这些人爱惜光阴?明明下棋下到快天亮,尚未发觉时间流逝。此联表现的是诗人公事之余与友人相约弈棋的快乐,他们一心专注,沉浸其中,以致忘了时间。
16.(6分)【答案】①颔联写棋手对弈凝神静坐的形象,心如蛛丝般细致缜密,身如枯木般纹丝不动。这启示读者,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专心致志,物我两忘。②颈联写棋手对弈失利时仍在精心运筹,希望背城一战,扭转棋局。这启示读者纵然山穷水尽也绝不轻言放弃,只有坚韧不拔,才有柳暗花明的转机。(每点3分)
17.(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3)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6分。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均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18.①这并不作为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②高血压呈现年轻化趋势;③虽未定为高血压 (每点2分,共6分)
19.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相较于理想血压人群,罹患高血压的概率增加2-3倍(改对一处2分,共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3小题,11分)
20.(3分)【答案】C【解析】文中加点的“疯子”指没有约束地玩耍。A.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B.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C.指没有约束。D.指不稳重。故选C
21.(4分)【答案】①表比喻,“小山”表明麦子之多,表现了丰收的喜悦。②表特定称谓,“藏猫猫”是一种游戏的名称,小朋友一方藏起来让另一方寻找。(每点2分)
22.(4分)【答案】借家喻户晓的歌词描绘出晚间打麦场的情景,(1分)照应上文太阳下山是“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最好的休闲时间”,(1分)引出下文自己熟悉的场景与歌词不同,大家都在劳作,(1分)写出了劳作的辛苦和对往日生活的怀念。(1分)
四、写作(60分)
23.【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是孔子与游水汉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对话围绕“游水的秘诀”展开。汉子认为,自己没有游水的秘诀,开始是出于本性,后来能顺应水性。材料接着对“顺应水性”进行了具体阐释,即能顺应水流规律,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材料选自古代文化经典,观点贴近现实生活。以“游水”作比但又不止于“游水”,目的是希望考生能吸纳经典文化精髓,指导个人成长与发展,并启发对其他领域的思考。审题时要关注“出于本性”与“顺应水性”,二者缺一不可,但要有所侧重。对二者内涵的把握很重要,“本性”是天生的个性以及个人的喜好、生存的需要等;“顺应水性”一方面是顺应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强调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个人的成长、发展,国家的进步、强盛,都应尊重本性,但又要顺应规律与形势,方能挺立时代潮头。
审题参考:从游好水的两个条件——开始出于本心,后来顺应水性——出发,先从多角度阐释,然后再联系现实,揭示哲理,确定立意,两个概念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拉开思维层次:先看对两个概念内涵的理解,尤其是对“顺应水性”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它一方面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强调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