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学林教育高中系列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学林教育高中系列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3 19:0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学林教育高中系列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的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
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脏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接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取材于朱启平《落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取材于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插叙了“九一八”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
B.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形式生动展现签字的过程,颇有镜头感,条理清晰。
C.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了题目和开头。
D.《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明指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暗寓美帝侵华政策的失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通过描写投降签字前的宏大场景,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喜庆的氛围,表达了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
B.材料一以“落日”为题,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投降典礼”持续到傍晚,另一方面象征着军国主义的失败。
C.材料二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都具有民族英雄气概。
D.《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标题形式相似,内蕴深厚,都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之情。
3.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3分)( )
A.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
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广岛长崎。
4.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走到门口,她的脸红红的。她精神抖擞地在看守后面走着,并且不住地笑着,摇晃着脑袋。她一看到典狱长,就带着惊恐的神气盯住他,但立即就恢复常态,大胆而快乐地同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拉长了声音说,并且笑盈盈地使劲握了握他的手,不像上一次那样了。
“我是带了状子来让您签名的。”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看着她迎接他的那副活泼的样子,感到有点儿奇怪。
“行,签名也行。干什么都行。”她笑盈盈地眯着一只眼睛说。
他告诉她怎样签名,签在什么地方。
她很用心地拿笔蘸了蘸墨水,轻轻抖了抖,便写上自己的名字。
“再没有别的什么了吧?”她忽而看看聂赫留朵夫,忽而看看典狱长,忽而把笔放在墨水缸上,忽而放在纸上,一面问道。
“我有些话要对您说说。”聂赫留朵夫说着,接过她手上的笔。
“好,请您说吧。”她说过这话,忽然好像是想起了什么心事或者想睡觉,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典狱长站起来,走了出去,于是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了。
她坐在桌子的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面的另一边。这间屋里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内看清了她的脸,看到了她眼角和嘴边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他比以前更怜惜起她来。
他开口说:“要是这状子不顶事,那咱们就告御状。凡是能做的,咱们都要做到。”
“是啊,要是以前有个好律师就行了……”她打断他的话说。她笑了起来。“那时候要是大家知道我跟您认识,就大不一样了。可结果怎样呢?都把我当成小偷了。”
“她今天多么怪呀。”聂赫留朵夫想道。他正要说说心里话,可是她又说起来。
“我有一件事要对您说说。我们这儿有一个很好的老婆子,说真的,大家简直都感到吃惊。这样好的老婆子,可是平白无故坐起牢来,她坐牢,儿子也坐牢。大家都知道他们没有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所以就坐了牢。她听说我认识您,”玛丝洛娃转动着脑袋,看着聂赫留朵夫说,“她就说:‘你对他说说,让他把我儿子叫出来,我儿子会一五一十地讲给他听。’她儿子姓敏绍夫。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说真的,她可是一个好得不得了的老婆子呀,很明显是冤枉的。您就行行好,帮她操操心吧。”她说着,一会儿看看他,一会儿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去办,问问是怎么一回事儿。”聂赫留朵夫说着,看着她那种大大咧咧的样子,心中觉得诧异。“不过我想和您谈谈自己的事。您记得上次我对您说的话吧?”他说。
“您说了很多呀。上次您说什么来着?”她一面说,一面不停地笑,转悠着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请求您饶恕我。”他说。
“哎,怎么啦,老是饶恕呀,饶恕,一点儿也用不着……您最好是……”
“我说过我要弥补我的过错,”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用行动来弥补。我决定和您结婚。”
她脸上流露出惊骇的神情。她那斜视的眼睛呆住了,像是在看他,又像不是在看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她恶狠狠地皱着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才对得起上帝。”
“怎么又把什么上帝搬出来啦?您说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上帝?什么上帝?当初您要是记着上帝就好啦。”她说过这话,就张大了嘴,不说了。
聂赫留朵夫这时才闻到她嘴里有一股浓烈的酒气,于是明白了她兴奋的原因。
“您安静一点儿。”他说。
“我没有什么安静不安静的。你以为我醉了吗?我就是醉了,也明白我说的是什么,”她忽然很快地说起来,并且满脸涨得通红,“我是苦役犯,原来是……您是老爷,是公爵,用不着来沾我,弄一身脏。你去找你们那些公爵小姐好啦,我的身价是一张十卢布的红票子。”
“不论你说得多么难听,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着,小声说,“你想象不出,我觉得对不起你,心里有多么难受……”
“‘我觉得对不起你……’”她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那时候你倒不觉得,却塞给我一百卢布。那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知道,可是现在究竟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
“现在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又说了一遍,“我说到做到。”
“可是我说,你做不到!”她说着,大声笑了起来。
“卡秋莎!”他说着,就去摸她的手。
“你走开,别摸我。我是苦役犯,你是公爵,你用不着到这儿。”她气得一张脸变了颜色,叫了起来,一面把手从他手里往外抽。“你是想拿我来拯救你自己。”她继续说着,急不可待地要把心中一股怨气全吐出来。“你今生拿我寻欢作乐,来世还要拿我来拯救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一副又肥又丑的嘴脸。你走开,走开!”她“腾”地站起来,嚷道。
玛丝洛娃又坐了下来,垂下眼睛,两只小手交叉着手指头紧紧攥在一起。聂赫留朵夫站在她旁边,不知如何是好。
“你不相信我。”他说。
“您说要和我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就这样。”
“我反正还是要为你出力。”
“哼,那就是您的事了。不过我一点也用不着您。我这是对您说老实话。”她说,“可我当初为什么没有死掉呀?”她又说了一句,并且像诉苦似的哭了起来。
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来了,因为她的泪水挑动了他的泪水。
她抬起眼睛看了看他,就好像感到吃惊似的,并且用头巾擦起脸上流着的泪水。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说,分手的时间到了。玛丝洛娃站起身来。
“您现在很激动。要是能行的话,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
她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看他,就跟着看守走出去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玛丝洛娃痛快地签字,表示“干什么都行”以及打断聂赫留朵夫关于告状的话,是因为她不屑于和聂赫留朵夫说话。
B.小说两处提到聂赫留朵夫觉得玛丝洛娃奇怪,是因为他觉得现在的玛丝洛娃与过去的她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C.玛丝洛娃的经历和同监狱的老婆子被控纵火都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底层人民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
D.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提出要与她结婚时,她十分愤怒,并当场发泄着自己心底的痛苦,这是她精神转变的征兆。
7.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主要借助对话的形式展开,这既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在两人激烈冲突前,玛丝洛娃为监狱老婆子向聂赫留朵夫请求帮忙的情节,舒缓了小说的,节奏,使叙述张弛有度。
C.玛丝洛娃的强烈不屑与聂赫留朵夫的态度形成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出玛丝洛娃得过且过、安于堕落的心理。
D.作者多次用“笑”刻画玛丝洛娃的心理,如写她“大声笑了起来”,表现她对聂赫留朵夫承诺的不信、不屑以及内心的痛苦。
8.聂赫留朵夫在与玛丝洛娃的交谈中,称呼由“您”转到“你”,再转换到“您”。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认为《复活》体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理念——“道德的自我完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节选自《老子·第二十章》《老子·第三章》)
材料二:
魏武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而数胜。”武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其独以亡,何故也?”对曰:“数战则民罢,数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则国不亡者,天下鲜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矣!”
令尹子佩请饮庄王,庄王许诺。子佩之强台,庄王不往。明日,子佩跣揖,北面立于殿下,曰:“昔者君王许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庄王曰:“吾闻子具于强台。强台者,南望料山,以临方皇,左江而右淮,其乐忘死。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留而不能反。”
成王问政于尹佚,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即“仇”)也。昔夏商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
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若何其辱群大夫?”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请三击之。”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有删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序号写在答题卡上。(3分)
及A孤B之C身D而E晋F伐G楚H是I孤J之K过L也M若N何O其P辱Q群R大S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之所畏”与“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墨子·兼爱》)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B.无为,中国先秦时期道家思想术语,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C.“上下俱极”的“极”与成语“登峰造极”中的“极”字含义不同。
D.“大夫请击之”与“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两句中的“请”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子认为,圣人治理天下时,要常常使百姓无智无欲,让智者不敢肆意妄为;用“无为”的方法来治理天下,那么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B.魏武侯认为,屡战屡胜应该是国家的福气;可是李克却告诉他,屡战屡胜容易导致君主骄傲,君主骄傲就会变得放纵,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C.庄王答应子佩的邀请后却没有前往,子佩对此感到惶恐;庄王解释了没去赴宴的原因,认为子佩选择强台作为宴请之处,有些不大合适。
D.晋国讨伐楚国,楚庄王和大夫们都争着承担责任,率兵抗击晋军,晋人听说这事后,认为不可继续征伐这样的国家,于是连夜撤兵回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4分)
(2)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恐留而不能反。(4分)
14.《淮南子》一书延续了《老子》的诸多思想。在“君主应如何对待百姓”这一问题上,材料二对材料一有怎样的继承与发展?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杜荀鹤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①行。
【注】①跣足:指赤脚、光着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首联用一个“搅”字写出了风的力度,“晓色”窗已明则是由于大雪的映衬。
B.颔联中的飞禽无影、竹折有声,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烘托雪之大、雪之厚。
C.颈联写景有高有低,“相似”“一般平”写出了大雪覆盖、苍茫一片的情景。
D.本诗没有一个雪字,但雪又无处不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功力。
16.诗歌尾联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思想?请结合《〈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一句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一句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3)《〈老子〉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①是应对一切变化、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证。回顾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应变局、化危机,②我们之所以能够攻克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一个个令人 A 的人间奇迹,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前路, B 向前进,③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一往无前之勇、应变求变之智、攻坚克难之力是十分重要的。实践充分证明,④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更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今天,⑤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广泛凝心聚力,越需要各方面 C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⑥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动员起来,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形成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标序号的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风电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风力发电机组由叶轮、机舱、塔筒等基础部件组成。①它的发电原理很简单;机组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轮旋转,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通过集电线路输送到风电场升压站,升压后再输送到电网,就可以变成千家万户使用的清洁风电了。
对风力发电来说, (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确风速越大提供的电能就越多,但我们的风能转换器在风速达到一定数值时,会因为强度过大而损坏,而且事实上,发电量不取决于叶片转速。因为风力发电机机组中存在一个类似汽车变速箱的装置,比如变速箱挂到1档,那么即使叶片转速非常快②(相当于油门踩到底),但通过变速箱传动到发电机装置当中仍然是较为恒定的低速(相当于车子还是跑不快),有了这么个装置,也变相起到了保护作用。而在叶片恒定转速的情况下,叶片受力增加,功率就会增加,风机的叶片越大,功率越大,相应发电量就越多。
接着问题又来了,那风也不会乖乖听话,只往一个方向吹呀?不用担心,风力发电机的头部集成有传感器和偏航系统,一旦风向标与风速仪采集到风向与风速变化,偏航系统就会督促偏航电机调整机舱位置,使其平稳地对准风向,最大效率利用风能。
(2) ?大海广袤无垠,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海上风电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适宜大规模开发,发电效率普遍比陆上风电高出20%~40%。换句话说,潜力③“杠杠的”。实现碳达峰,风电大有可为。
20.请写出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处标点符号的作用。(3分)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2.为什么发展海上风电能够为实现碳达峰做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材料一: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说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露出海面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材料二: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许地山《落花生》
以上材料对我们正确认识“藏”与“露”的关系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对比”错,“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一“走”,一“来”无对比。)
2.(3分)C(“都能认清”错,由原文“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可知,选项以偏概全。)
3.(3分)B(“百万将士痛击日寇”,这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举,与“恻隐之心”没有关系。)
4.(4分)①真实性:开头出现具体时间,还有仪式前的场面白描,体现出真实性。②文学性:环境描写,如开头关于天气和海风、海面的描写,渲染了气氛;细节描写,如写水兵脸上的微笑等,让读者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每点2分)
5.(6分)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运用对比论证,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例;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了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句话。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如“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起皮包走路”几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很形象地刻画出来,并有几分幽默。(每点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A(“是因为她不屑于和聂赫留朵夫说话”错,玛丝洛娃这样做,是因为她想讨好迎合聂赫留朵夫,为老婆子说情。)
7.(3分)C(“更加鲜明地表现出玛丝洛娃得过且过、安于堕落的心理”错,玛丝洛娃不是得过且过、安于堕落,而是因为她曾经被聂赫留朵夫伤害过,很难再信任他。)
8.(4分)开始称“您”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尊重,是一种礼貌的表现;称呼由“您”转为“你”表现了聂赫留朵夫焦急的心理,迫切地希望玛丝洛娃能给予他赎罪的机会;最后称呼又转为“您”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希望传递真诚与尊重的心理。
9.(6分)①聂赫留朵夫因为自己造成了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所以决心赎罪,表明他仍存悲悯与担当。②玛丝洛娃虽身陷牢狱,但依然为老婆子寻求聂赫留朵夫的帮助,表明她不失善良的本心。③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与她结婚的请求,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怒与激烈的反抗,表明她仍有自尊。(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DHM(“及孤之身”动宾短语,后面断开,且“而”表示转折,引起下面句子,因此在D处断开;“晋伐楚”这件事情整体做主语,与后文的“是孤之过也”构成主谓宾结构,并且在“晋伐楚”后断开,强调事件本身,因此在H处断开;“是……也”判断句式,应在其后断开,因此在M处断开。)
11.(3分)D(“含义相同”错误,“大夫请击之”中,“请”指请求;“请事斯语矣”中,“请”指请允许我,二者含义不同。)
12.(3分)D(“楚庄王……率兵抗击晋军”错,由“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可知,原文中并无楚国出兵抗击晋军的内容。)
13.(8分)(1)(4分)不崇尚贤才,(就能)让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看重难得的财物,(就能)让百姓不做盗窃的事。(“尚”,崇尚,推崇;“贵”,看重,珍视;“为”,做。关键词每处1分,句意1分)
(2)(4分)像我这样德行浅薄的人,是不能承受这种欢乐的,我担心(去了以后会)留在那里不能返回。(“薄德”,德行浅薄;“当”,承受;“反”,通“返”,返回。关键词每处1分,句意1分)
14.(3分)继承:君王治理天下,不能忽视百姓(民心)的力量。(1分)
发展:对待百姓的态度,由单纯节制百姓使他们“无知无欲”,发展为恭敬谨慎,真诚善待。(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错,“飞禽无影”是从视觉角度烘托雪之大,“竹折有声”是从听觉角度烘托雪之厚。)
16.(6分)①推己及人。《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诗歌尾联劝说穿着棉袍的公子不要说冷,因为还有光着脚的樵夫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②亲民思想。《大学之道》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诗人同情劳动人民,关心民众疾苦的情感正是亲民的体现。③怜悯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不忍人”即怜爱别人,看到樵夫在寒冷的冬天光着脚,作者心生怜悯,体现出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3)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18.(3分)A刮目相看 B风雨无阻 C齐心协力(每空1分)
19.(6分)语句③可修改为: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一往无前之勇、应变求变之智、攻坚克难之力。
语句⑤可修改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语句⑥可修改为: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动员起来、凝聚起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20.(3分)①用在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②表示补充说明。③表示强调。
21.(4分)(1)是不是风越大越好(2)为什么要发展海上风电(每空2分)
22.(4分)①清洁能源替代:海上风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发展海上风电,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方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带来的碳排放。②提升发电效率:相比陆地风电,海上风电在风力资源丰富度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每点2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略。
附作文参考立意:
①当“藏”则藏,当“露”则露;
②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③辩证看待“藏”与“露”。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家都畏惧的,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
不崇尚贤才,(就能)让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看重难得的财物,(就能)让百姓不做盗窃的事;不看见能够引起欲望的东西,(就会)让百姓的内心不被扰迷乱。因此圣人施行政治,就是要让人们心胸开阔,温饱无忧,思想简单,身体健壮。常使人们不存虚伪欺诈的心智和侵占的欲念,使有虚伪欺诈心智的人不敢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方式施政,则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
材料二:
魏武侯问李克:“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李克回答说:“屡战屡胜。”武侯问:“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气。吴国偏偏为此而灭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李克解释说:“经常打仗,百姓就会感到疲惫;屡战屡胜,君主就会感到骄傲。让骄横的君主去指挥役使疲惫的百姓,国家却不会灭亡,这是很少见的。君主骄傲就会放肆,放肆纵欲就会穷奢极欲;百姓疲惫就会产生怨恨,怨恨多了就会去动足脑筋谋求摆脱疲惫痛苦。这样上下都将事物推向极端,吴国现在才灭亡已经算晚的了!”
楚国的令尹子佩请庄王饮酒,庄王答应了。子佩前往强台,但庄王不肯前往。第二天,子佩赤着脚拱着手,面朝北面站在殿下,说:“先前您答应出席酒宴,如今不践约前往,或许,是我犯了什么错吗?”庄王回答:“我听说你将酒席设在强台。强台南望料山,靠近方皇湖,左边是长江,右边是淮水,这样好的自然环境能使人高兴得忘掉死的悲哀。像我这样德行浅薄的人,是不能承受这种欢乐的,我担心(去了以后会)留在那里不能返回。”
周成王向尹佚请教为政之道,尹佚回答说:“用民适合时宜,恭敬谨慎地对待他们,如同处于深渊边缘,如若在薄冰上行走。”成王说:“做个君王,如此可怕!”尹佚说:“天地之间,四海之内,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顺从你;你不善待百姓,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你的仇敌。过去夏商的臣民,反抗桀纣而自愿臣服汤武;宿沙民众,自发起来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这些历史事实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怎么能不害怕民众的力量呢?”
晋国讨伐楚国,连续推进九十里地还不停止。楚国的大夫们请求楚庄王与晋国正式交战。楚庄王说:“先王在世时,晋国不敢征伐楚国。到了我自己,晋国却征伐楚国,这是我的过错啊,我怎么能让诸位大夫蒙受屈辱呢?”众大夫说:“前朝的大臣在世的时候,晋国不敢进犯楚国。现在轮到我们当大臣了,晋国却敢进犯我们楚国,这是我们群臣的罪过啊!请君王下令反击晋军吧。”此事被晋国人知道后议论说:“楚国的君臣争着承担过失的责任,这样的国家我们不可继续征伐下去了。”于是晋军连夜撤兵回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