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伊犁州“华·伊高中联盟校”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A【解析】据材料信息“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
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遗址可能是河姆渡文化遗址,故选A项,排除B、C、D三项。
2.B【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对王畿地区之外的一些方国和部落进行间
接控制,这一制度是内外服制,故选B项;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3.D【解析】西周时期出现了金属农具,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工具得到了改进,这有利于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管理的信息,故排
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仅凭出土的青铜农具不能判断西周时期的金属冶炼
技术水平是否先进,故排除C项。
4.C【解析】材料中的变法措施有利于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转型,故选C项;A项“实现了”说法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材
料无法反映出法家地位的巩固,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治理的信息,故排除D项。
5.C【解析】孔子认为只要统治者关爱人民,把“爱”给予人民,就能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迎
来盛世局面,这说明孔子主张“仁”,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B、D
三项。
6.D【解析】秦统一六国以后,又征服了南越地区,并在这些地区设置行政机构,委派官员进行
统治和管理,这说明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发展,故选D项;材料反映不出秦朝对
外战争较为频繁,故排除A项;B项“实现了”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基层
官员选拔的信息,故排除C项。
7.B【解析】根据材料“炼炉”“竖井”“矿石加工场、配料地”等信息可知,汉代冶铁业分工较为
明确,故选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明确这些冶铁业是民营手工业,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
及南北技术的对比,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管理体系方面的信息,故排除D项。
8.D【解析】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北方民族不断内迁,这一形势的直接影响是促进了民族交
融,故选D项;A、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两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
9.D【解析】据材料可知,东晋政府在皖南沿江地区设置侨郡县来安置流民,并给予他们免税、
免役的特权,这些做法有利于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维持统治秩序的稳定,故选D项;这一
做法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江南士族特权的维护,故排除B
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152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伊犁州“华·伊高中联盟校”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逃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成符各题答籴英写在签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芳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15深。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这一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一遗址是目前世界上最
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这
一遗址”可能是
A河姆渡文化遗址
B.半坡文化遗址
C.大汶口文化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2.商代远离王畿地区的一些“方”或“国”,如“盂方”、“多方”或“四土”,他们都有自已独立的统治
者,与商王的关系不是完全被统治的关系,但要向商王室纳贡以及承担政治和军事上的义务。
材料叙述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内外服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3.考古显示,在各地的西周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金属农具。如河南洛阳下瑶村西周早期墓中出
土了一件青铜,江苏仪征破山口的西周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镰。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重视对农业的管理
B.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C.金属冶炼技术先进
D.农业经济得到发展
4.下表所示是战国时期部分国家的变法措施。由此可推知,这些措施
丝国李悝变法
废除世安制、井田例
纯回中不害变法
绒励百姓多开荒地、多种报食
泰国商鞅变法
“废并田,开阡陌”,永认土地私有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巩固了法家地位
C.推动了社会转型
D.完善了基层治理
5.孔子认为,各国的君主和贵族,只要把对自己亲属的爱推施于人民,那么理想的盛世就会到
来,各国内部的矛盾和各国之间的残酷斗争就会消除。这说明孔子主张
A.“非攻”
B.崇礼尚贤
C,“仁”
D.阶级平等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24-152A·
6.“(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柱林、象那,百越之君,俯首系颜,委命下史”。这一现象可川于说明
茶物
入.对外战争较为频祭
B.头实现了边彊地区社会秩序稳定
C,重视基层官员选拔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7.汉代的冶铁逊址中,河南郑州巩县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巩县生铁沟遗址发现烁炉、熔炉、煅
炉共20座,附近还有开采矿石的竖井和矿石加工场、配料地。这表明,汉代冶铁业
A.民营手工业较发达
B.生产分工较为明确
C.北方技术领先南方
D.管理体系相对完备
8.下图所示是魏晋时期北方民族流动形势(部分)。这一形势的直接影响是
匈奴
鲜卑
鲜卑,
匈奴9wn
以
平。
A.加速了南北统一
B.推动了农业开发
C.形成了三国鼎立
D.促进了民族交融
9.永嘉之乱后,流民南奔,东晋政府在皖南沿江一带设置了许多侨郡县来安置这些流民,并由侨
郡县授予流民表示侨人身份的特殊户籍,持此籍者可以免税、免役。这一做法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
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10.史书记载,隋朝广置义仓,“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
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
这可用于说明隋朝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粮食储备制度完备
C.人口数量的增长
D.民众消费水平低下
11.唐朝将此前各种各样的税种统一划人田税之中并以货币形式缴纳,一年中只在夏秋收税。
这种做法减少了百姓交税次数,省去了“旬输月送”的麻烦。下列与材料内容相符的是
A.租所调制
B.两税法
C,均田制
D.井田制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
·2A-15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