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1.通读本节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及统一的时间。
(2)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3)隋朝灭亡及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4)唐太宗时的治国思想、治国措施及表现。
2.在通读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1.统一全国:
(1)建立:____年,北周外戚_____(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
_____。
(2)统一:____年,隋灭_____,南北重归统一。
2.“开皇之治”:
(1)措施。
①政治上:改革_________;重视选拔人才。
②经济上:发展_____;减轻赋税徭役;倡导_____。
(2)表现:_________,社会繁荣。史称“_________”。581杨坚589陈朝政权机构农业节俭国家富庶开皇之治长安【图文要点】二、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____年,_______被杀,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618年,_____在长安称帝。
【易错提醒】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而不是唐太宗李世民。618隋炀帝李渊三、“贞观之治”
1.在位皇帝:_______(即唐太宗),年号_____。
2.治国思想:
(1)从_____兴亡中吸取教训,懂得“为君之道”。
(2)遵从“_________、_________”的古训,广开言路。李世民贞观隋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3.治国措施:
(1)选用良吏,提高_________。
(2)轻徭薄赋,减轻_________。
(3)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出《_______》。
(4)重视_____,大力培养人才。
(5)实行_________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行政效能农民负担贞观律教育恩威并施4.表现:_____发展,政治清明,_____安定,国力强盛。历史上称
为“贞观之治”。
【要旨提醒】“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治世局面,为
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社会【判断抢答】
1.581年,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统一了全国。 ( )
提示: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军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
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全国。
2.隋灭陈,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
现了统一。 ( )
提示:在中国历史上,分立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其中东汉
末年到隋统一前近四百年,是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
分裂时期(西晋曾短暂统一)。陈朝是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隋
灭陈,标志着隋统一了全国。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
统一。×√3.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
提示:618年,唐朝建立,定都长安,但是建立唐朝的是李渊,而
不是李世民。
4.唐太宗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 )
提示:唐太宗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
族上层,而当东突厥贵族率部进攻内地,他立即派兵迎击,这种
政策收到良好效果。×√5.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史
称“开皇之治”。 ( )
提示: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
治”。贞观年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隋文帝、唐太宗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赋税等方面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形成了“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局面,为“繁荣与开放的隋唐社会”奠定了基础。探究主题1 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文帝平日穿衣很简朴,也不许后妃穿华丽衣服。太子杨勇用金玉装饰自己的铠甲,文帝知道后严厉批评他:“自古以来的帝王,没见过奢侈华贵而能长治久安的。你身为太子,应当以节俭为重。”
材料二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探究思考】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谈谈从隋文帝身上你可以学到什么。
【参考答案】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所述状况与哪位皇帝有关,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隋文帝。原因: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隋文帝的历史功绩
进行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①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②在位时,励精图治,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③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总之,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有作为的古代帝王。探究主题2 贞观之治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
材料二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故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探究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
【参考答案】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与民为善)。
(2)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
【参考答案】措施: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