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3 20:1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路线以及过程中相关重大 事件
2.知道遵义会议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理解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4.体会长征过程中,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长征精神)
目标导学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在各革命根据地内,有几百个县建立了人民政权。革命武装发展到十万人。
1.背景
面对红军的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国民党是怎么做的?
蒋介石的反应如何?
蒋手书“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围剿”红军手令
蒋介石
当今之计,
只有围剿红军!
1930.10-1933秋,连续对根据地进行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红军前四次反“围剿”概况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
毛泽东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红军指挥者 结果
第一次 10万多 4万多 毛泽东 红军
胜利
第二次 20万 3万多 毛泽东、朱德 第三次 30万 3万多 毛泽东、朱德 第四次 30多万 7万多 周恩来、朱德 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阅读课文P83,结合材料,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也是红军长征的原因)。
8万
50万
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军事上冒险,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
陷入空想、盲动、冒险的倾向。
2.开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时间:
地点:
目的: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李德、博古在指挥上“左”的错误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3.初期状况:
①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但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只剩下三万多人。
②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湘江之战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红军师长陈树湘》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③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战役示意图
强渡乌江
阅读课文84页,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
正确军事主张,
增选毛泽东为中
央政治局常委。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
遵义会议会址
4.遵义会议
材料一: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代表军委作了副报告。他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主要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错误……其重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王稼祥提议红军应该由毛泽东这样富有实践经验的人来指挥;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解散“三人团”……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铺平了道路。 ——梁衡《大无大有周恩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成为其中一个支部……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其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郑广瑾《中国红军长征记》
合作探究:阅读上述两则材料,总结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幼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成熟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脱离共产国际,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分歧。
会宁会师





1.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5.长征的胜利
     .
     .
     .
     .
瑞金
爬雪山
过草地
激战腊子口
合作探究:阅读课文,结合以上所学,完成长征路线。
1934年10月从   出发
     .
     .
1935年1月    (转折点)
遵义会议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
     (跳出敌人包围圈)
     .
     .
1936年10月     .
强渡大渡河
吴起镇会师
会宁会师
历时两年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血战湘江
强渡乌江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材料一: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二: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
材料三: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P84页,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过程:
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5年1月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赏油画,悟精神”
根据油画及其承载的历史事件,感悟长征精神,并为油画写解说词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渡过金沙江
四渡赤水
翻雪山
“长征精神”基本内涵: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依靠群众、患难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