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20:0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
一、单选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B.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C.露天焚烧垃圾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2.甲醛(CH2O)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于浸泡动物标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醛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甲醛可浸泡水产品 D.不同质量分数的甲醛水溶液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8
3.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 B.铁制品生锈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
4.小红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选项中的一项后能使之合理。这一项是
A.牛奶 B.素炒豆角 C.鸡蛋羹 D.小米粥
5.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A.垃圾分类投放 B.太阳能发电 C.提倡绿色出行 D.燃放烟花爆竹
6.由于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常用来制作动物标本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酒精 C.甲醛 D.蒸馏水
7."关爱生命、 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每日需摄入3-5克食盐,以满足人体正常需要
B.洗发时先用显酸性的洗发水,再用显碱性的护发素
C.在六大营养素中,除了水以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D.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碱性的物质,如烧碱溶液
8.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水区分炭粉和二氧化锰 B.用灼烧法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D.用酚酞溶液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9.下列做法能使空气污染加剧的是
A.不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B.提倡使用太阳能设备
C.发展核电代替部分煤发电 D.禁止在户外焚烧垃圾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因此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B.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因此无机化合物都不含碳元素
C.电解水能产生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MnO2可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因此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11.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科学的是
A.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B.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C.可降解塑料的问世减少了白色污染 D.可以使用工业盐(含亚硝酸盐)代替食盐
12.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实施雨污分离工程
C.加大燃煤发电,以应对电力不足 D.鼓励实施非化石能源的生产
13.临近中考,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以下美食:红烧牛肉、蒸鸡蛋、粉丝汤、米饭。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
A.炸鸡腿 B.粉蒸肉 C.麻婆豆腐 D.炒青菜
二、填空题
14.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属于最清洁的气体燃料是 (化学式);
(2)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化学式);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
(4)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等会导致 ,人类分馏石油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15.空气、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养鱼时,鱼缸里可加装一个输送空气的装置。输送空气的目的是 。
(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海水淡化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该装置利用的能源为 。
16.“天问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名称,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天问一号”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利用它的 等性能(填字母)。
A.密度小,强度高,耐热
B.熔点低,硬度大,机械性能好
C.密度大,耐磨,耐腐蚀
(2)发射“天问一号”的火箭使用肼(N2H4)作燃料,氧气作为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用来作溶剂的物质,同时放出热量把“天问一号”送入太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② 。
(3)“天问一号”在太空运行时,白天利用太阳能供电运行,夜间利用电池组供电运行,其夜间运行时的能量转化为 。(用“→”表示)
17.学习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1)炒菜后,要将火灶内的柴火熄灭,可将其插到火灰中熄灭,其灭火原理为 。
(2)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 。
(3)膨化食品袋内通常充入 作保护气,延长保质期。
(4)市场中经常看到各种“补钙”保健品,如钙尔奇。钙在人体中属于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5)生活中既可以软化硬水,又可以消毒杀菌的方法是 。
(6)一个水分子的质量3×10-26kg,说明分子有 性质。
18.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照要求填空。
(1)小丽去医院体检,医生说她有点贫血,你认为她应该适当补充 元素。
(2)烹调食物所用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3)厨房使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用洗洁精洗碗,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 作用。
(4)二氧化碳是当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碳源”,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 CH3OH,这既可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物质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 。
19.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如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 ;年产量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最多的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 。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
A.陶瓷碗 B.不锈钢炊具 C.橡胶手套 D.铜质水龙头
(4)钙、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三、实验题
20.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E的名称为 。
(2)图A~C是常见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请选择一个有错误的操作写出改正方法: 。
(3)选择仪器D~I完成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KMnO4制备O2,应选仪器 (填序号),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并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仪器 ,其反应方程式为 。
(4)右图是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并用排水法收集。请把图补画完整。

2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E中标号②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氢气,应从A~E中选择 装置组合。
(3)上述装置中,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只能用C装置,可推测该气体的物理性质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由于工业废水常含有有害物质,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造成水土污染,农业减产、甚至绝产,做法错误,不合题意;
B、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重金属,深埋处理废旧电池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做法错误,不合题意;
C、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空气污染物而造成空气污染,做法错误,不合题意;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甲醛的化学式是CH2O,可知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B、甲醛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选项正确;
C、甲醛有毒会破坏蛋白质,不能用于浸泡水产品,选项错误;
D、不同质量分数的甲醛水溶液中由于水的化学式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而甲醛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因此不同质量分数的甲醛水溶液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8,选项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鲜奶制酸奶的过程中,牛奶经过发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铁制品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生成氧化铁,也就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糯米酿甜酒的过程中,糯米经过发酵有酒精的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果榨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4.B
【详解】米饭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清炖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麻辣豆腐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水、无机盐,其中缺少维生素;豆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选B。
5.D
【详解】A、垃圾分类投放,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B、太阳能发电可提供清洁能源,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C、提倡绿色出行,利于节约能源,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D、燃放烟花爆竹生成有毒气体污染大气,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故选D。
6.C
【详解】甲醛能破坏蛋白质,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具有防腐功能,可用来制作动物标本。故选C。
7.A
【详解】A、正常人每日需摄入3-5克食盐,以满足人体正常需要,该选项叙述正确;
B、洗发水显碱性,能除去油污,护发素显酸性,中和残留的碱性残留物,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除水之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涂抹到皮肤上,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A。
8.B
【详解】A、炭粉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都不能溶于水,不能用水区分;故选项错误。
B、灼烧合成纤维没有烧焦羽毛的味道,但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味道,可以区分;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遇酚酞都变红,不能区分;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A
【详解】A、汽车尾气中含有许多有害、有毒物质,不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能使空气污染加剧,符合题意;
B、提倡使用太阳能设备,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不能使空气污染加剧,不符合题意;
C、发展核电代替部分煤发电,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不能使空气污染加剧,不符合题意;
D、禁止在户外焚烧垃圾,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不能使空气污染加剧,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C
【详解】A、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因此我们仍需要节约用水,此选项不正确;
B、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无机化合物有的也含碳元素,如一氧化碳、碳酸钙等,此选项不正确;
C、电解水能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选项正确;
D、MnO2可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但催化剂不都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有时可以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此选不正确。
故选C。
11.D
【详解】A、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食用海带可以预防缺碘性疾病,不符合题意;
B、水果和蔬菜中富含各类维生素,食用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塑料不易降解会导致白色污染,可降解塑料的问世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D、亚硝酸盐有毒,且属于致癌物,不能用来代替食盐,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既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实施雨污分离工程,能很好地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加大燃煤发电会产生更多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生态环保,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鼓励实施非化石能源的生产能好地节约化石能源,避免造成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详解】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牛肉、蒸鸡蛋、粉丝汤中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油脂,故缺少的是维生素,即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炸鸡腿中富含蛋白质、油脂,不符合题意;
B、粉蒸肉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C、麻婆豆腐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炒青菜中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
故选D。
14.(1)H2
(2)Ca(OH)2
(3)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 煤 不可再生 酸雨 物理
【详解】(1)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是最清洁的气体燃料,其化学式为:H2;
(2)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3)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4)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短期内均不能再生,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可导致酸雨的发生;人类分馏石油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的过程,只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5.(1)提供氧气,供给鱼儿呼吸
(2) C 太阳能
【详解】(1)鱼缸容积较小,鱼类容易缺氧,故输送空气的目的是给鱼类提供氧气;
(2)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仅仅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既可以得到淡水资源,还可以得到食盐。
16.(1)A
(2) -2(价)和0(价)
(3)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详解】(1)碳纤维复合材料,它的密度小,强度高,耐热等性能;故填:A;
(2)肼(N2H4)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以及一种常用来作溶剂的物质——水,化学方程式为:;在N2H4中,氢元素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其中氮元素显-2价,氮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夜间运行时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17. 隔绝空气 吸附 氮气 常量 煮沸 质量小
【详解】(1)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着火点,去掉任何一个就能灭火,炒菜后,要将火灶内的柴火熄灭,可将其插到火灰中熄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
(2)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故填吸附;
(3)氮化学性质气不活泼,可用于保护气,故膨化食品袋内通常充入氮气作保护气,延长保质期;
(4)钙在人体中含量较多,是最多的金属元素,属于常量元素,故填常量;
(5)生活中既可以软化硬水,又可以消毒杀菌的方法是煮沸,故填煮沸;
(6)一个水分子的质量3×10-26kg,说明分子有质量小的性质,故填质量小。
18.(1)铁
(2) CH4 隔绝氧气
(3) 吸附 乳化
(4) 有机物 22:3
【分析】(1)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所以应该适当补充铁元素;
(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3)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洗洁精洗碗,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4)
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参加反应的和的个数比为1:3,质量比为(1×44 ):(3×2 )=22:3。
19.(1) 导电性
延展性 铁/Fe Al2O3
(2)含碳量不同
(3)BD
(4)锌>铁>钙>铜
【详解】(1)金属可作电缆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可作金属丝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和导电性均为金属的物理性质;
目前年产量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为铁;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最多的非金属分别为铝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2)生铁和钢都为铁合金,但由于含碳量不同,则性能不同。
(3)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为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C、橡胶手套中的橡胶主要为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D、铜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BD。
(4)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锌>铁>钙>铜。
20. 试管 B A先挤压出胶头中空气,再插入吸取液体(或C中液体加入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EFG 2KMnO4K2MnO4+MnO2+O2↑ DEI CaCO3+2HCl=CaCl2+H2O+CO2↑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E的名称为试管,故填:试管;
(2)A、取用液体药品时要先挤压出胶头中空气,再插入吸取液体,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图示操作正确;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手握长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填:B;A先挤压出胶头中空气,再插入吸取液体(或C中液体加入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固-固加热型,故需要的仪器有DEFG;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 +MnO2 + O2↑,故填:DEFG;2KMnO4K2MnO4 +MnO2 + O2↑;
②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并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仪器EI;可将石灰石放在隔板上,当不需要反应时,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DEI;CaCO3+2HCl=CaCl2+H2O+CO2↑;
(4)氢气的密度比水小,用排水法收集氢气,要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出,故气体从短导管端进入,从长导管端排出,如图所示 。
21. 水槽 BD 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1)由图可知②为水槽,故填:水槽。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氢气,该反应不需加热,发生装置选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干燥氢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D,故填:BD。
(3)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只能用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密度比空气大,不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能溶于水,故填: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