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化学与健康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会导致人窒息死亡
B.甲醛能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C.人体缺碘会引起贫血
D.老年人适当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牛奶或鸡蛋清解毒
B.车船表面喷涂油漆以防止生锈
C.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D.直接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
3.下列物质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青菜 B.豆油 C.牛肉 D.大米
4.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它可以从栽种较广的杜仲(中药材)中提取。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 B.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C.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5.“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大气的卫星,其大气成分如下表,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成分 氮气 甲烷、乙烷、丙炔等 二氧化碳、氦气、氰等
体积含量 98.4% 1.4% 0.2%
A.地球上空气中氮气体积含量比土卫六低 B.土卫六大气中含有有机物
C.在土卫六大气样品中通入氧气,甲烷等就能燃烧 D.土卫六暂时不适合人类生存
6.自贡美食,每一种都是自贡人的心头爱,下列美食不含蛋白质的是
A.冷吃兔 B.谢凉粉 C.富顺豆花 D.火边子牛肉
7.化学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用氢氧化钙为人体补充钙元素 B.人体缺钙元素容易患贫血病
C.水果蔬菜能提供多种维生素 D.霉变的大米淘洗煮熟可食用
8.我国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要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其制作方法。“饮食健康与安全”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好
B.市面上部分方便面遭到塑化剂污染,尽量少吃方便面
C.塑化剂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
D.食品添加剂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使用
9.化学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A.食用加碘盐有助于预防甲状腺肿大
B.常食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鲜时间
D.老年人适量饮食奶制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10.生活中可接触到许多物质,其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石碱 B.淀粉 C.酒精 D.甲烷
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C.Al等氢前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H2,所以Na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H2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可以用来净水,却不能将硬水软化
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不一定都是酸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
D.人体缺锌会引起生长发育缓慢,因此锌元素摄入的越多越好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可以服用稀氢氧化钠溶液 B.少吃蔬菜,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可以增强体质
C.食品中缺乏维生素不利于健康 D.吸烟使人精神振奋,有益健康
二、填空题
14.按要求从铁、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 。
②一种金属单质 。
③一种常用来灭火的氧化物 。
④可做干燥剂的酸 。
⑤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⑥一种可作调味品的盐 。
(2)化学与现代医学的联系非常紧密,不但通过化学手段合成的各种药物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大约25年,而且人类已经开始从分子、原子乃至量子的水平来认识疾病的致病机制、遗传和治疗措施。
布洛芬(中文别名异丁苯丙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异丁苯丙酸的分子式是C13H18O2,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物质。试回答:
①异丁苯丙酸属于 (填写“单质、氧化物、有机物”之一)。
②异丁苯丙酸分子中,H、O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③异丁苯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④异丁苯丙酸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15.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处处充满着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选填序号)。
A 豆腐 B 大米 C 蔬菜 D 菜油
(2)“加碘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身体中一旦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或“甲状腺疾病”)。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能。
16.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餐饮部门为参会国际友人准备了丰盛的晚宴
(1)炒菜用到的是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指的是 (填“元素”或“原子”) 。
(2)中餐区的奶油馒头疏松多孔,其原因是在发面后加入纯碱产生的 气体所形成的。
17.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不锈钢水壶中的锰会让人智力低下”等传言。对此,国家食品安全专家钟凯作了解答。“不锈钢材质中的锰含量与迁移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合金状态下,金属的惰性会增强。”钟凯指出,食品接触材料的重金属迁移量是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浸泡模拟出来的,如果这种状态下迁移量都没问题,日常使用根本不是问题。
“其实,人体本身就需要一些微量元素锰元素,而且对锰有一定耐受能力,几乎不会缺,也不会多。”钟凯解释。锰是人体中一些重要生物酶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骨骼健康、抗氧化、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阅读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①不锈钢是纯净物 ②不锈钢属于合金 ③合金不能与强酸、强碱反应 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 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⑥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要多多摄入
18.疫情防控要重视自身健康,做好自我防护。
(1)生活上要均衡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每天摄入肉、蛋、奶等食物,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 (填营养素名称)。
(2)外出时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 性。
(3)“84”消毒液、75%的医用酒精等消毒剂可有效杀灭病毒。但在室内不要喷洒高浓度酒精,否则遇明火易发生危险,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三、科学探究题
19.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
(1)钙元素在人体内是 (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疾病是( )
A贫血 B.夜盲症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2)生石灰溶于水,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 (填“吸热”或“放热”),实验室可以用 测定该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验室中,生石灰应 保存。
(3)实验小组同学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 产生气泡 猜想 成立
【拓展延伸】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明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105.0
剩余固体质量 0 0 m n
①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 组。
②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 。
③求表中m的值 (第③题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g)。
20.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入各种营养素,其中钙元素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种类有很多。某实验探究小组想研究一些含钙化合物的性质,请你一起参与。
(1)青少年中缺少钙元素易得 病。
(2)氧化钙溶于水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 (填“吸热”或“放热”),熟石灰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请举出其中一例 。
(3)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小明同学将一定量稀盐酸滴入盛有氢化钙固体的锥形瓶中立刻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变成澄清的溶液。
【提出问题】①生成的气体是什么?②澄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CaH2是一种灰白色固体,CaH2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②CaCl2溶液显中性。
【猜想气体】小张认为气体为CO,小明立刻否定。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请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猜想溶质】小明实验结束后澄清的溶液。猜想一:只有CaCl2 ;猜想二:有CaCl2和HCl; 猜想三:有 (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二,他们分别进行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①: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则猜想二正确。
实验②: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 ,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
实验③: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 ,观察到固体消失,溶液变蓝,则猜想二正确。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三组实验的探究,两位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正确。
【定量分析】老师取100g小明实验后的澄清溶液,边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边通过仪器测定溶液的PH,结果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10g。
求(1)滴加碳酸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为 。
(2)所滴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21.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为了得到维生素C含量高的柠檬水,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研究。
【查阅资料】
①维生素C易溶于水,具有酸性,能与碘水反应。
②柠檬酸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酸,不能与碘水反应。
③柠檬中其他物质不与碘水反应。
④淀粉溶液遇碘水变为蓝色。
Ⅰ.选择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试剂
实验1:
序号 1-1 1-2
实验
现象 ___________ 溶液蓝色褪去
【解释与结论】
(1)柠檬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答1种即可)。
(2)实验1中均观察到明显现象。实验1-1的现象是 。
(3)同学甲认为不能用实验1-1测定柠檬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其理由是 。
Ⅱ.探究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因素
柠檬水的泡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实验2:用实验1-2的方法,探究泡制温度对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泡制温度/℃ 70 70 70 24 24 24
泡制时间/min 15 15 15 15 15 15
柠檬水滴数 50 51 48 96 98 94
实验3:用实验1-2的方法,探究泡制时间对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序号 3-1 3-2 3-3
泡制温度/℃ 70 70 70
泡制时间/min 10 20 30
柠檬水滴数 59 43 34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中,当观察到 时,记录柠檬水滴数。
(5)实验3中,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 (填“减小”或“增大”)。
【反思与评价】
(6)实验3中,泡制柠檬水时,除要从同一柠檬中取形状和质量相近的柠檬片外,还应控制泡制温度和 相同。
(7)结合上述实验,要提高柠檬水中维生素C的含量,你的建议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导致人体缺氧,严重时会导致人窒息死亡,说法正确;
B、甲醛能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结构,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说法正确;
C、人体缺碘会造成甲状腺肿大,与贫血没有关系,说法错误;
D、形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缺钙,老年人适当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说法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而使人中毒,所以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牛奶或鸡蛋清解毒,故正确;
B、金属表面喷涂油漆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分,所以可以起到防锈作用,故正确;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故正确;
D、实验室药品可能有毒、有腐蚀性,不能品尝,故错误。
3.C
【详解】A、青菜富含维生素;
B、豆油富含油脂;
C、牛肉富含蛋白质;
D、大米富含糖类。
故选C。
4.B
【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绿原酸分子中不可能含有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8+16×9=354,而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绿原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8):(16×9)=1: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地球上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因此地球上空气中氮气体积含量比土卫六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土卫六大气中含甲烷、乙烷、丙炔等,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土卫六大气中氮气体积含量占98.4%,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在土卫六大气样品中通入氧气,甲烷等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从土卫六大气的成分表可知,没有氧气,暂时不适合人类生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B
【详解】A、冷吃兔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谢凉粉富含糖类,符合题意;
C、富顺豆花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火边子牛肉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A、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为人体补充钙元素,故A错;
B、人体缺铁元素容易患贫血病,不是缺钙元素,故B错误;
C、水果蔬菜能提供多种维生素,符合题意,C正确;
D、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高温下也不容易破坏,淘洗煮熟之后也不可食用,D错;
故选:C
8.A
【详解】A、塑化剂属于2B类致癌物,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故不能在果汁中添加塑化剂,符合题意;
B、塑化剂属于2B类致癌物,方便面遭到塑化剂污染,应尽量少吃方便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一种对人体极为有害的物质,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长期摄入会造成人体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甚至致癌,所以严禁在饮料及食物中添加塑化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有些物质有毒,不能添加到食品中,故食品添加剂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使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食用加碘盐有助于预防甲状腺肿大,因缺乏碘元素易导致甲状腺肿大;
B.蔬菜和水果富含丰富维生素;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鲜时间,易导致蛋白质变性,不利于人体健康;
D.老年人适量饮食奶制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牛奶能提供丰富蛋白质和钙。
选C
10.A
【详解】试题分析: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含碳酸根的物质除外。故选A。
考点:有机物
11.C
【分析】根据碱不一定是碱溶液、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作有机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碱溶液的都大于7,所以大于7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所以A错误;
B、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机化合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所以B错误;
C、等氢前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所以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所以C正确;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用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
12.D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不能将硬水软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酸中含有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是某些酸式盐,如硫酸氢钠溶液(NaHSO4),会电离出氢离子,会使石蕊试液变红,故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不一定都是酸,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所以有利于治理雾霾,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体缺锌会引起生长发育缓慢,因此要适量的摄入锌元素,过多摄入会引发疾病,所以不是摄入的越多越好,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错误;
B.蔬菜中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根据合理膳食的原则,食物要多样,搭配要合理适量,故选项错误;
C.维生素对于调节肌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保持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食品中缺乏维生素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选项正确;
D.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对人有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1) O2 Fe CO2 H2SO4 Ca(OH)2 NaCl
(2) 有机物 9:1 26:3 C
【详解】(1)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属于单质,故填:O2。
②铁是一种金属单质,故填:Fe。
③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常用来灭火,故填:CO2。
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故填:H2SO4。
⑤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故填:Ca(OH)2。
⑥氯化钠是一种可作调味品的盐,故填:NaCl。
(2)①异丁苯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②异丁苯丙酸的分子式是C13H18O2,则异丁苯丙酸分子中H、O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故填:9:1。
③异丁苯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26:3。
④异丁苯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异丁苯丙酸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故填:C。
15. C 甲状腺疾病 乳化
【分析】六大类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糖类、无机盐,缺铁引起贫血,缺钙引起骨质疏松,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洗涤剂中有乳化剂,能把大的油滴变成无数小汤滴,即乳化作用。
【详解】(1)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豆腐中富含蛋白质,菜油中富含油脂,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C。
(2)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
(3)洗涤剂中有乳化剂,能把大的油滴变成无数小汤滴,即乳化作用,所以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功能。
【点睛】汽油清除油污是溶解。
16. 元素 二氧化碳
【详解】(1)炒菜用到的是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是以化合物(碘酸钾)的形式存在指的是元素。
(2)中餐区的奶油馒头疏松多孔,其原因是在发面后加入纯碱(碳酸钠)与酸性物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
17.②④⑤
【详解】①不锈钢是混合物,故不正确;
②不锈钢属于合金,故正确;
③有些合金中的金属能与强酸反应,故不正确;
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故正确;
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正确;
⑥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但不能多多摄入,需要合理补充,故不正确。
故选②④⑤。
18.(1)蛋白质
(2)吸附
(3)
【详解】(1)肉、蛋、奶等食物富含蛋白质,所以每天摄入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2)活性炭是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
(3)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常量元素 C 放热 pH试纸 密封 Na2CO3 没有明显现象 盐酸 三 一和二 设3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2.5g
9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7.5g:(9g-7.5g)=5:1
未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m,二氧化碳质量为100.0+9.0-105.0-m=(4-m)g
m=1.25g
答:表中m的值为1.25g。
【详解】(1)钙元素在人体内是常量元素;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疾病是骨质疏松,故选:C;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水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3)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三是:NaOH和Na2CO3;
实验过程: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如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则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则说明有Na2CO3,证明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根据图表中数据分析,每消耗3. 0g混合物,溶液增加1. 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 0g,溶液增加质量为5. 0g小于1. 9g×3,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第一、二组稀盐酸还有剩余;
②见答案;
③见答案。
20. 佝偻病 放热 改良酸性土壤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无C反应后一定无CO CaH2+2H2O=Ca(OH) 2+2H2↑ CaCl2 Ca(OH) 2 红 Zn(或 Mg、 Al、Fe、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CuO或Cu(OH)2 先有气泡后有沉淀生成 20%
【详解】研究含钙化合物的性质。(1)青少年中缺少钙元素易得佝偻病。(2)氧化钙溶于水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放热,熟石灰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例如改良酸性土壤等。(3)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将一定量稀盐酸滴入盛有氢化钙固体的锥形瓶中立刻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变成澄清的溶液。【提出问题】①生成的气体是什么?②澄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气体】小张认为气体为CO,小明立刻否定。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无C反应后一定无CO。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H2+2H2O=Ca(OH) 2+2H2↑。【猜想溶质】实验结束后澄清的溶液。猜想一:只有CaCl2 ;猜想二:有CaCl2和HCl; 猜想三:有CaCl2 和 Ca(OH) 2。【实验探究】实验①: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则猜想二正确,紫色石蕊遇酸变红。实验②: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Zn(或 Mg、 Al、Fe、碳酸钠、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氢气,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实验③: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CuO或Cu(OH)2,观察到固体消失,溶液变蓝,则猜想二正确,CuO或Cu(OH)2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铜蓝绿色溶液。【得出结论】确定猜想二正确。【定量分析】(1)滴加碳酸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为先有气泡后有沉淀生成,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2)解∶设所滴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CaCl2=2NaCl+CaCO3↓
106 100
﹙106g-53g﹚×x 10g
= ,x=20%。
答∶所滴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点睛∶这是一道实验探究题,CaH2是一种灰白色固体,CaH2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氢气。CaCl2溶液显中性。
21. 维生素 溶液红色褪去 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也可以与NaOH反应,使溶液红色褪去 溶液蓝色褪去 增大 水的用量 在较高温度的条件下,多泡制一段时间
【详解】(1)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填:维生素。
(2)维生素C易溶于水后,水溶液呈酸性,会中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且酸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实验1-1的现象是:溶液红色褪去。
(3)柠檬汁中除维生素C外,含有的柠檬酸也呈酸性,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填: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也可以与NaOH反应,使溶液红色褪去。
(4)记录柠檬水数据时应该是恰好完全反应时,淀粉溶液遇碘水变为蓝色,维生素C溶于水后能与碘水反应,柠檬酸及柠檬中其它物质均不能与碘水反应,故待碘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蓝色退去,故填:溶液蓝色褪去。
(5)分析实验3中的数据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待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柠檬水的滴数越来越少,说明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越来越大,故填:增大。
(6)柠檬水中维生素C的含量除受泡制温度有关外,还跟加入的水的量有关,水量越大,浓度越小,故还应控制水的用量。
(7)通过实验2得到的结论是泡制温度越高,维生素C含量越高,实验3得到的结论是泡制的时间越长,维生素C的含量越高,故要提高柠檬水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较高温度的条件下,多泡制一段时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