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3 20:3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是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两篇。《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也是一部启迪人们智慧的书籍。
《穿井得一人》不足百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它是“道听途说”成语的典故。它不过六句,却结构极为精致。首句是故事的起因。中间四句是故事的经过和结局。尾句极为简洁地点明寓意。《杞人忧天》的故事层次清晰,人物形象鲜明。首句同样为故事的起因,中间部分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尾句交代故事结局。两篇寓言故事结构上脉络明晰,内容上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深刻的启示。
【教学创意】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编者的意图,可以采用两文联读的方式来设计教学。两篇文章浅显易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应该能知晓大意。教师只对其中一词多意、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点拨即可。两篇文章层次清晰,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停顿和变形朗读的方式把握其精致的结构。《穿井得一人》除了文中明显点示的寓意之外,可让学生用一句话对蕴含的寓意进行再点示,以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意把握能力。《杞人忧天》故事完整,层次清晰,但没有具体点示寓意的语句,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为文章补充寓意。教师在每一次实践活动之后都要有小结,以补充学生发言的不足和认识的不到位。
教学目标
1、 诵读课文
2、 把握文意
3、 赏析美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诵读课文
2、把握文意
难点:赏析美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直接开课揭题式导入。
介绍背景资料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具有讽刺性或哲理性的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是一部闪烁着智慧之光的著作。 “掩耳盗铃”“竭泽而渔”“刻舟求剑”等耳熟能详的成语均出自《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的道家人物列御寇所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它同样是一部启迪人们智慧的书籍。“高山流水”“迫在眉睫”“同归于尽”“愚公移山”“绕梁三日”等熟悉的成语出自《列子》。
教学板块之一:积累基础知识
积累语言卡片
1、 读准读音
溉汲 杞人 日月星宿 不当坠邪 亦不能有所中伤 若躇步跐蹈 其人舍然大喜
2、 理解词意
一词多意:
之:
(1)结构助词,的。(例如:宋之丁氏;得一人之使)
(2)代词,“它”,指的是“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例如:有闻而传之者;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3)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而:
(1)表示转接关系,可译为“但是”(例如:人不知而不愠)
(2)表示顺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有闻而传之者;温故而知新)
(3)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例如:家无井而出溉汲)
闻:
(1)听说(例如:有闻而传之者)
(2)使动用法,使……听到(例如:闻之于宋君)
若:
(1)你(例如:若屈伸呼吸)
(2)好像(例如:天涯若比邻)
(3)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例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特殊词意
者:……的人
穿:打、凿、挖
国:都城(例如:去国怀乡)
使:使用的劳力
亡:通“无”,没有。(例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舍:通“释”,释然,放心的样子。(例如:其人舍然大喜)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教学板块之二:让我们趣读
教师朗读指导
1、读出重音和语气
《穿井得一人》
重读:“无井”“居外”“穿井得一人”“使”“非”
语气:“吾家——穿井——得一人。”语调高扬,读出炫耀的语气。
《杞人忧天》
重读:“崩坠”“亡”“坠”“不能”“地坏”“大喜”
语气:首句:陈述语气。晓之者:胸有成竹的语气。杞人:忧虑、疑惑的语气。尾句:轻松、高兴语气。
学生朗读活动
2、读出层次
学生朗读活动
《穿井得一人》可以进行有趣的变形朗读。请你将文章进行二层式、三层式、四层式变形朗读,并用停顿表示你读出了层次。教师点拨朗读层次
二层式读法: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叙述故事)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议论寓意)
三层式读法: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故事起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故事经过和结局)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故事寓意)
四层式读法: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故事开端)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故事发展)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故事高潮和结局)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故事寓意)
《杞人忧天》也可以进行有趣的变形朗读。请你将文章进行三层式、四层式变形朗读,并用停顿表示你读出了层次。
三层式读法:(首层和尾层齐读,中间一层分角色诵读)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故事起因)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故事经过)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故事结局)
四层式读法:(首层和尾层齐读,中间两层分角色诵读)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故事开端)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故事发展)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故事进一步发展)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故事结局)
教师小结:
《穿井得一人》语言简洁,故事性很强,短短90字的文言文蕴含着美好的结构:故事起因——故事经过——故事结局。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故事经过”中只有三句话,却呈现“开端、发展、高潮”三部曲。课文只有一个段落,却可以进行美好的变形朗读,分别有二层式、三层式、四层式读法。
《杞人忧天》通过“晓之者”与“杞人”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独立成段。但同样蕴含着故事开端——故事发展——故事结局的美好结构,可以将其进行三层式、四层式变形朗读。
3、读出寓意
通过以上诵读,你一定对这两篇浅显的寓言故事有所了解。请你以“这则寓言故事启示我们……”的句式说话。
学生思考,师生对话
教师小结:
《穿井得一人》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不能哗众取宠而说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话。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应该考证其真伪,不能不负责任、人云亦云。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不能轻信和传播没有客观依据的事情。
《杞人忧天》
课文中没有点示寓意的明显语句,但鲜明的寓意蕴含其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不能为子虚乌有、不可能的事情而过度忧虑以致影响自己的生活。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多懂得一些科学知识和道理极有好处。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要做生活中乐于助人的人。
教学板块之三:让我们美读
试析这两则寓言的表达技巧。请以“这是一篇……的寓言故事”的句式进行说话。
教师示范:
《穿井得一人》这是一篇蓄势在前急转于后的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的传说越传越神,被传得神乎其神,以至于最终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包括国君在内的全宋国人急切地想知道“穿井得一人”的真相,丁氏的回答一定是令国人扫兴的,一定是大跌眼镜的。可以说是“蓄势在前,急转于后”。
学生说话活动,师生对话
教师小结:
《穿井得一人》
这是一篇有关成语“道听途说”出处的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
这是一篇完整的、有故事波澜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篇有故事起因、故事经过、故事结局的完整故事情节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篇有故事开端、故事发展、故事高潮和结局的完整故事情节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篇蓄势在前急转于后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篇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篇能给人深刻启示的寓言故事。
《杞人忧天》
这是一篇有关成语“杞人忧天”出处的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
这也是一篇有故事起因、故事经过、故事结局的完整故事情节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篇通过人物对话展开和推进故事情节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篇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寓言故事。
这是一篇没有特别点明寓意而寓意自在其中的寓言故事。
这也是一篇能给人以启示的寓言故事。
教学板块之四:让我们背读
教师背诵指导:
这两篇短小的寓言是很容易背诵下来的,都可以按照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经过和结局来背诵。《穿井得一人》通过传言不断被扩大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杞人忧天》通过“晓之者”与“杞人”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杞人”从忧天坠、忧日月星宿坠、忧地坏三个方面提出疑问,“”晓之者一一予以解答,最终放下了心理包袱。
让我们大声地背诵出来吧。
结课
让我们徜徉在寓言的美妙学习中,增长知识启迪智慧。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联读
一、积累基础知识
二、让我们趣读
三、让我们美读
四、让我们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