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4 20:3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第十课
目 录
一、辽、西夏、金的统治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辽夏金的统治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辽夏金的统治
民族政权 辽 西夏 金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建立时间 916年 1038年 1115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都城 上京 兴庆府 会宁府(上京)
生产方式 游牧、渔猎、后来逐渐农牧兼营
与宋关系 长期对峙,有战有和,榷场成为各个政权经济交流的主要途径
辽、西夏、金的政权建立概况?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辽夏金的统治
辽的制度建设
(1)南北面官制
内容
南面官
北面官
负责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特点
因俗而治,藩汉分治
影响
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民族交融、经济文化的发展
(2)四时捺钵制
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辽夏金的统治
西夏的制度建设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职。
金的制度建设
内容
每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与汉族同居,平时耕作,战时出征。
特点
兵农合一,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影响
促进女真族政权封建化进程;民族交融。
金朝迁都中都,是北京城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辽夏金的统治
辽夏金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实质
特点
学习汉族政治制度的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
实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辽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①民族政权并立;
②两宋政权的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对少数民族政权用兵失败;
③民族矛盾突出;
④民族交融是主流;
⑤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
目 录
一、辽、西夏、金的统治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元朝的统一
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60年,忽必烈即位,推行中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1276年,元朝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崖山之役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央
地方
中书省(一省制)
行省制
吐蕃—宣政院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其它
修驿道,设驿站
设急递铺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行省制度
性质
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双重性)
①辖区广阔
特点
行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行省制度
性质
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双重性)
①辖区广阔
②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创新)
特点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行省制度
③ 犬牙交错,消除地方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特点
影响
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目的
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特点
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伴随着民族压迫与民族交融
影响
①民族矛盾更加尖锐;②民族交往交融进一步发展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第三等 汉人 北方汉族,包括已经入主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处于不平等地位)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0——13世纪,中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均自我认同为“中国”,“中国”这一美称极具魅力、极具吸引力,不仅成为汉族及其政权引以为自豪的自称,也成为少数民族及其政权所向往的对象。正是这一魅力,才使各个民族和政权逐步凝聚到“中国”这一旗帜之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
——摘编自赵永春《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
合“中国”(内地)与“塞外之一统”两者为一体的国家建构模式……始于辽,承袭于金,定性于元。 ——姚大力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小结
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起源——契丹族
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
起源——党项族
建立:1038年,元昊,兴庆府
统治政策:一制两称
起源——女真族
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
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
从大定之治到走向衰落
民族崛起
建立与扩张:1271年,忽必烈,大都
统治政策:驿道驿站、行省制度等
回族的形成
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
元朝的灭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