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9张PPT。板块三 说明文阅读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 2014·宜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梁 衡
①天星桥的美和其他地方一样,还是跑不了石美、水美、树美。但是它却硬能够化平淡为神奇,将几个最普通的音符谱成了一首天上的仙乐。
②石头哪里没有?但这里的石头总要变个样,变出别一种形,别一种神,像一个曲子的变奏,熟悉中透着新鲜,叫你有一种感觉到却说不出的激动。比如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它本是个铜头铁脑、生硬冰凉的东西,却专向柔软多情方面取貌摄形,如裙裾之褶,如秋水之纹,如美人蹙眉,如枯荷向空。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你心里┃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真题典例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 ③天星桥景区的前半部分是石在水中。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的影。有的平光如洗,在水里是一面立着的镜子;有的中裂一缝,在水里就是一道飞来的剑影。而在这很多但并不太高的群峰之间则是365块踏石,游人踩着这些石头,鞋底贴着水面,在绿波上荡漾。当你看着水里的青山倒影时,也就惊奇地发现了自己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美。因为这石的数目暗合了一年的天数,所以在这里总会有一块正是你的生日,此园就名“数生园”。你站在生日石上可以体会一下降世以来这最美丽的一天。景区的中部是两座对峙的山峰,相距数十米之遥,他们各探出一只手臂呼唤对方。但就在相差一拳之远时,臂长莫及,徒唤奈何。这时一块巨石从天而降,上大下小,正好卡在其间,于是两手以石相连,成一座云中石桥,千年万年,苍松杂树扎根其上,枯藤野花牵挂其旁。石头能变到这等花样,也算是中外奇观。这桥景区的名字大概就是因它而取,就像我们一本散文集取名,就拣其中最得意的一篇。
(有删改)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要求我们找出天星桥的“石”美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读全文,然后逐一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归纳。1.天星桥的“石”美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神态各异:总要变个样,别一种神。②形状各异:什么也不像,什么也不是。③陪衬优美:有水、苍松杂树、枯藤野花的衬托。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
作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石头的形态特征;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形神各异的特征。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3.第②段“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薄得像一本书,或者干脆是一张纸”一句中加点词“大约”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示不确定(或“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如果去掉则不准确。4.桥,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现实生活中有“梁桥、浮桥、吊桥、立交桥”,人们还赋予“桥”更多含义并造出不少新词,如“商桥、书桥、鹊桥、汉语桥”等。请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汉语桥”进行解说,不少于2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汉语桥是通过汉语学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与其他国家建立起沟通、交流平台的纽带。
示例二:汉语桥是通过学习汉语,搭建起中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
示例三:用汉语作为纽带,促进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交流、互信、增加友谊的通道就叫汉语桥。 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 [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找准说明对象。
2.介绍说明对象的角度(方面)。
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4.有效筛选信息,整合内容要点。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不少事物说明文题目就表示了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对于事理说明文,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说明对象,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说明的对象是花呈现红色的原因。 有的选文没有题目,我们就看第一段,它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说明文往往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
回答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直接从文中找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这类句子通常是说明文的题目、段首的总括句和结尾的总结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做法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抓段首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再次”等。方法总结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二、筛选提取信息。
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2.合理地概括信息。
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或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要点。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 整合信息的方法:
1.审读题干,找准筛选方向,明确表达要求。
2.找准区间,明确筛选信息的范围。
3.准确筛选,辨明主次。根据题干的要求选出主要的信息。
4.合理转换,组织答案。组织答案的方法有多种,如转换、摘录、提要、拼接等。
5.谨要整合,分点作答。
谨:严谨——符合题目要求,符合事理逻辑。
要:精要——语言简洁、规范,抓住本质,彼此独立,标准一致,直观明朗。
明确说明文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①总分式;②并列式;③递进式。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一、 [ 2014·南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类可以冬眠吗
佚 名
①据科学调查,实际上,所有的动物在冬天都会由于低温的影响,变得不爱动弹。因为这时的食物非常缺乏,而身体又需要保存热量。
②在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降到极低,它的新陈代谢、氧气需求和呼吸也会大大减少。不过,大部分动物都不会一直这样沉睡下去。它们会偶尔起来上个厕所、吃一些食物,或者伸展一下身体,来保证肌肉不会萎缩。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 ③有记录表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类也能够进入冬眠一样的状态。2006年10月,一位日本人在攀爬雪山时失踪,24天后才被救援人员发现。他被发现的时候,医生确定他身体的新陈代谢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但他确实只是“睡着了”,经过治疗,成功地复苏过来。
④还有一名掉入冰水中的挪威滑雪者,当时他已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了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成功苏醒和复原。可见,人类自身还是具备冬眠的“潜力”的。
⑤人们还发现,当受伤的人进入冬眠状态后,就像被麻醉了一样。不但感觉不到疼痛,而且还可以减少出血,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目前,医生们已经可以用各种急救设备来降低病人的体温,以便外科医生能更顺利地为他们进行手术。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 ⑥但是,让人类“冬眠”的计划还很复杂。
⑦首先,咱们人不像动物,天冷了,咱们只要穿上厚衣服就可以照常活动了,就不需要窝在被窝里睡大觉了。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也就慢慢“退化”了。其次,单纯地用低温来让人冬眠其实是不行的。因为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内的细胞就会被破坏,体内的血液和其他液体也会开始凝固,这一“睡”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 ⑧所以,现在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的手段,实际跟麻醉差不多,需要使用一定的药物,而到目前为止,这种办法只能使体型较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对体型较大的动物来说,药量小了不起作用,药量大的话又极容易引发危险。
⑨至今科学家们还未能成功地在猪、羊等动物身上实现“人工冬眠”。现在人类对冬眠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为了飞往更遥远的星球,宇航员需要暂时进入一种休眠状态,以便在沉睡中度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时间。否则,到达那些陌生星球的,只能是机器人了。因此,人类仍然在继续努力探索冬眠的秘密,争取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
(选自《探索与发现》2014年4月,有改动)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1.在冬眠时,动物呈现出怎样的生理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温降到极低,新陈代谢、氧气需求和呼吸大大减少。[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阅读全文,找出动物冬眠时所呈现出来的生理特征。阅读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第②段对此已经集中交代了。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2.让人类“冬眠”的计划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目前,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的技术手段取得了怎样的进展?(6分)(★)
表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用一定的药物使体型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 在冬天,人们会穿上厚衣服照常活动,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慢慢“退化”了。 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人体内的细胞会被破坏,血液和其他液体也会凝固,甚至导致人死亡。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3.人类探索冬眠技术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以使宇航员能在冬眠状态下飞往更遥远的星球。[解析] 本题考查从文中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从文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然后把信息加以提炼,形成答案。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4.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苏醒”和“复原”能否对换?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苏醒”指昏迷后醒过来,“复原”指病后恢复健康,这里词语顺序的使用符合病人康复的一般过程。[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一般方法:先理解词语意思,后比较区别,结合语境,表明态度。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二、 [ 2014·沈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妙的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这就是美妙的羚羊峡谷。
②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谷壁看似轻柔,实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 ③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
④上峡谷只有180米长,谷底稍宽一些,但最宽的地方也不过5米。走进上峡谷好像进入了一个大自然的神殿。头顶上射下来的阳光让曲折的峡谷时而暗影朦胧,时而红光沐浴。一道道层峦叠嶂的优美弧线背后不时透出柔和的彩光,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探奇的游人。
⑤下峡谷是一条长800米,深约10米到20米的“地缝峡谷”。它像蛇一样蜿蜒在地下,宽的地方只有两三米,狭窄处难有下脚的地方。谷底很平坦。两侧光溜溜的砂岩壁上呈现出各种曲线的三维组合,水平的波纹和纵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阳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⑥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流水与其中裹挟的沙石块和树木一路撞击侵蚀河床,让它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逐渐变成了宽大的峡谷。
⑦科罗拉多河在日夜流淌,继续塑造着大峡谷。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那么到那时,如今的缝隙般的羚羊峡谷会不会被溪水开凿成新的大峡谷呢?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第4期,有删改)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5.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羚羊峡谷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文章多方面介绍羚羊峡谷,我们依照文章的写作顺序,依次列出即可。位置、特点、构成、成因和发展。(答出四点即可) 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6.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能力。要确定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再进行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辨识。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由生活现象引出所要说明的事理,然后重点说明了肌肉记忆的原理,最后说明这种记忆的特点。这是逻辑顺序。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7.阅读选文第⑤段,请简要写出羚羊峡谷呈现美妙色彩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事物的探究能力。依据题干要求,从相关段落中提炼有效信息,加以归纳总结即可。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8.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③④⑤段不可以调换顺序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整体说明羚羊峡谷的特点,第④段说明上峡谷的特点,第⑤段说明下峡谷的特点,第④⑤段与第③段一一对应。(或:第③段总写羚羊峡谷的特点,第④⑤段分写上、下峡谷的特点,第③段与第④⑤段是由总写到分写的逻辑顺序来写的,第④⑤段与第③段一一对应)所以此三段不能调换顺序。[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说明顺序的理解能力。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第③段介绍羚羊峡谷的整体情况,第④⑤段依次介绍羚羊峡谷的上段和下段,它们有着总分关系,再有就是自上而下,符合介绍的规律。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9.选文第⑦段加点词“那时”指什么时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的时候。(答“再过几百万年”也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代词作用的理解能力。“那时”一读就知道,是承上文而说,我们直接到前文寻找即可。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10.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当阳光照进羚羊峡谷时,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
力。
B.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
艺术宫殿。
C.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
D.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定时地冲过狭缝谷。D[解析] 原文是“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 2014·东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类捕鸟,灾难其后
林 森
①湖南省新化县槎溪镇鸟坳村位于千年鸟道的罗霄山脉,是候鸟南飞的必经之地,近年来,这里已成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断点。难以计数的候鸟丧命于此。有当地村民表示,有一天打下来的鸟就足有1吨。这条迁徙路线上,大多是小型鸟,每只只有100克左右,1吨差不多就是10 000只野生鸟。┃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真题典例 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 000余条。在欧洲1 000只紫翅椋鸟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 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的90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⑤与渡渡鸟一样,大颅榄树也是毛里求斯的一种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某种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的关系。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⑥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97%的海水进行淡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⑦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⑧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
⑨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 775种,其中约4 000种是候鸟。在这9 775种鸟类中已有1 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⑩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其后果是人类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1.作者为什么说“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鸟类能保护环境和粮食;②鸟类能维护生物多样性;③鸟类能在仿生学中发挥重要作用;④鸟类能在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作用;⑤鸟类能直接为人类提供生活之需。[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层次的理解能力。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先总说,接着具体阐述为什么,然后补充交代鸟类的现状,提出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身。阅读文章③~⑧段,把相关信息进行提炼归纳。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2.第④⑤⑥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调换。第④⑤段均说明鸟类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第⑥段说明鸟类在仿生学上的重要作用,第④⑤段、第⑥段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来说明,与本文介绍鸟类功能和作用采用的顺序一致,不能调换;第④段、第⑤段按照从一般到个别的顺序来说明,不能调换。[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说明顺序的理解能力。时间顺序是指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指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递进,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此三段文字前后有着逻辑关系。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鸟类濒临灭绝的各种原因分别所占的比例,发人深省。示例二:“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燕子、啄木鸟等鸟儿都能吃害虫的事实,令人信服。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4.阅读第④⑤⑩段,概括说明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某种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具有怎样的“关系”。(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①栖息地破坏和改变;②人类捕杀;③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
关系:某种鸟类的灭绝就伴随着某一种或多种植物消失;而植被减少或失去植被,人类就会面临土地沙漠化和空气无氧化的境地,生存将陷入严重危机。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温馨提示]
本考点的常考题型有:
1.理清说明的结构层次。
2.判断说明的顺序。一、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首先,逐段概括要点。概括要点时,要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把握关键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抓住中心句,分析过渡句,理清指代成分。接着,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结构层次了。例如《苏州园林》一文,先是介绍“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的特点,接着又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图案设计、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属于总分式的结构。方法总结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二、判断说明顺序。
1.采用层次梳理法。
说明文的内容层次被梳理清楚了,说明顺序也就呼之欲出了。如我们学过的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写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经过这么一梳理,就能判断出这篇文章以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2.认清说明对象,根据对象作出判断。
一般说来,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事理性的说明文常会运用逻辑顺序;像介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沿革等,一般都以时间为序。如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是建筑类说明文,以空间为序;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属于事理说明文,以逻辑为序;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属于事物说明文,兼用了时间和逻辑两种顺序。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3.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在介绍我国的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时,用“首先”“其次”“再其次”领起了三方面内容,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再如《故宫博物院》介绍太和殿内部的布置时,“大殿正中”“上面”“背后”“方台两旁”“中央”等词表明该段以空间为序进行说明。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一、[2014·包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不失眠
乔 娟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选自网络,有删改)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第①段揭示现象,第③段开始探讨现象的原因,因此第②段起过渡作用。1.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上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内容上提示下文内容,即对植物睡眠原因的探讨。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2.现代科学家与达尔文对植物睡眠的原因分别如何解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科学家认为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达尔文认为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学会从文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3.第⑤段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把植物睡眠与人的睡眠进行比较。作用在于突出植物的睡眠只与时间有关。[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认和理解。本句是为了说明植物的睡眠与时间有关,将植物睡眠与人的睡眠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4.这篇说明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逻辑顺序。先讲植物也有睡眠现象,再探讨植物产生睡眠现象的原因。[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能力。本文由现象到原因,是逻辑顺序。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
A.植物也会睡眠,不同的植物睡眠的形式不同,有的用叶子睡
眠,有的用花朵睡眠。
B.夜间气温低,容易产生露水,而叶片上如果积满了露水,叶片
更容易受到伤害。
C.在夜晚,不同植物的叶子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
由植物是否进入睡眠而造成的。
D.有些植物还会“午休”,为的是降低光合作用,从而使叶子气孔
关闭,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解析] D项因果倒置。D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二、[2014·南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扇 子
黎 戈
《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
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A】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拉呱家常。春日迟迟,欲睡昏昏。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点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
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
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
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
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B】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
(选自《私语书》,有删改)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 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答案] ①长柄大扇,由奴仆执掌,表白强权,是礼仪扇。②用竹篾编成,扇柄附于一侧,落入寻常百姓家;机械扇,手拉使之转动生风。③羽扇(比翼扇)只用羽毛或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饰以羽毛,恪显名士做派。④团扇呈圆形,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使用者转向深闺,展现女子的娇羞美丽。[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此表可知,本文是按
时间顺序写的,以此介绍了我国扇子的发展历史。依文本顺序依
次填表。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8.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最后四段中举一例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介绍得全面且层次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示例一:文章从言情小说、武侠小说、西方艺术作品三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示例二:文章从可煽情、可定情、可抒情、可绝情四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言情小说中的功用。示例三:文章从电影和歌剧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功用。[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能力。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文章以“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进行过渡,由礼仪扇过渡到艺术扇。接着用三段,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扇子的价值。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9.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文章文辞优美、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A处画线句:“春日迟迟”“欲睡昏昏”等语句富有诗意,文化气息浓郁。“闲妇们”“太太小姐们”等称呼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有一搭没一搭”“拉呱”“打发”等词传神地写出了太太小姐们的悠闲生活。B处画线句:“捏”“牵”“莲步轻移”“旖旎而行”等词句准确生动,形象细腻地表现出名媛贵妇高贵优雅的动作以及掩饰娇羞的动人姿态。[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说明文的语言分为平实性语言和生动性语言两种。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枯燥乏味,本文却显得生动有趣,这与本文中很多形象化的语言分不开。专题23 ┃理清结构层次,指出说明顺序 专题24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2014·聊城]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真题典例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他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_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1.与大型机器人相比,微型机器人的优势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型机器人造价便宜得多;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2.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
A.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机器人微型化的所有问题是动力问题。
D.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C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3.简要说明第③④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排除了有的机器不能取代机器人做工的可能性;“自我牺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微型机器人用身体堵裂缝或漏洞的现象。[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赏析能力。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词语,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的语言风格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根据说明语言特色的不同、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生动性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4.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功涡轮机形体小与转速快的特点;
作比较,更加突出说明了气功涡轮机转速快的特点。[解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说明方法的作用要根据具体内容来说。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5.微型机器人批量生产后会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能轻松地清洁高层建筑外部的玻璃; 能自如地从高大树木上采摘果实。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温馨提示]
本考点的常考题型有:
1.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文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3.文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一、把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2.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3.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4.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方法总结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6.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更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寻找比较点)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
8.引资料: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闻趣事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答题模式:使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形象具体(“条理清楚”“通俗易懂”等)。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二、品味说明语言的方法。
首先,解释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分析它在句子中的具体说明作用。例如对什么事物作了修饰、限制,或者修饰、限制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其次,要揭示这个词语在说明文中的一般作用,揭示它的客观科学性,例如是否准确、客观等。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客观实际、不准确等)。
归纳:解释词语+带词解句+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是解答能否去掉或调换(颠倒)类题目,要先表明态度,一般不能去掉或调换(颠倒)的情况比较多。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一、 [ 2014·丹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①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搜索行动举世瞩目,牵动人心。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一架先进的客机为什么会发生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要了解个中缘由,那就先要从飞机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说起。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②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其中高频通信系统是远距离通信系统,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近距离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最为常用,在高度为300米时作用距离为74千米。因为起飞和降落期间是飞机和地面联系最频繁的时间,也是飞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民航飞机上一般都装有一套以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③地面管制雷达也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途径之一。管制雷达分为一次监视雷达与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通过扫描获得回波,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小光点就是空中的飞机。二次监视雷达将向空中的飞机发射询问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后,将应答机代码及高度、速度等信息编成应答脉冲,发回地面。二次雷达所获取的信息与一次雷达获得的飞机位置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最终在地面管制人员终端上所显示的综合信息,并通过该信息与飞机保持联系。
④飞机除了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这两种途径与地面保持联系外,还会通过ACARS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ACARS系统是地面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最重要的手段,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飞机的引擎、高度、航向等数据。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⑤如果一架飞机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至ACARS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⑥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机实际位置有很大关系。而被誉为下一代空管技术的ADS-B航空管制技术其实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由于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不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原文有改动)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解析]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为:引出说明对象,引出下文说明的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内容。如果第一段引用传说、故事、民间习俗、诗歌等,答增加文章文学色彩;如果第一段有疑问句,答引发读者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当然,最主要的是结合文章内容来回答。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第②段画线句子“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中表限制修饰性词语的作用。这里的“之一”说明是其中一个,但不是全部,如果删去,就变成全部,与事实不符。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性、严密性。3.第③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删去。 “之一”起限制作用,说明地面管制雷达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删去后不符合实际,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4.阅读选文第④段,找出飞机与地面保持联系的三种途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和ACARS系统。[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阅读第④段,从中找出即可。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5.选文第⑧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填句子写在下面,使前后文意连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生生不息,顽强坚忍;示例二:不畏强敌,以柔克刚;示例三:逶迤前行,勇者无惧。[解析]可以围绕蛇的顽强、勇敢、进取等方面来写,内容要积极向上。语意连贯即可。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5.请结合选文第⑥段内容,说说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不能成为助推剂。因为新一代空管技术的推广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示例二:能成为助推剂。新一代空管技术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虽然它的推广遇到困难,但此次马航失联事件一定会促使人们警醒,使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这种推断题,既可抓住文本中已有的信息,比如最后一段讲换代的难度,也可从另一角度痛定思痛,说明必须要更新,避免重蹈覆辙。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二、 [ 2014·资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①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广阔的水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的流动着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因而可以说,海洋保护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
②海洋还敞开宽阔的胸怀,让人们来发掘它丰富的宝藏。
③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食品基地。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_000倍。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④海洋还是一座巨大的油库。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 000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海底锰结核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水中还含有铀、氢的同位素等多种核原料,还有大量无机盐类等资源。
⑤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据估计,世界潮汐资源约有10多亿千瓦。如果把波浪能和海流能计算进去,就更可观了。
⑥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然而人类对它怎样呢?
⑦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严重破坏了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引起了世界有识之士的巨大焦虑和不安。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⑧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有六种,其中石油污染是最普遍的。人类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在200万~2 000万吨之间。如果把油船沉没和战争破坏所造成的漏油计算进去,那么这个数字将成倍地增加。石油污染会使成千上万只海鸟丧命,油膜使浮游生物及鱼类无法生存。
⑨全球工业的发展,每年使大量含汞、镉、铜、铅等重金属的化学废料进入海洋。据计算,全世界每年排入海洋的汞有1万多吨,镉就更多。
⑩各种农药污染也不亚于工业污染,特别是杀虫剂滴滴涕,每年约有100万吨进入海洋,抑制了海藻的光合作用,产生了严重后果。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工业、民用和农业污水,船民的生活和生产废弃物污染,核武器实验污染和海洋热污染等也使海洋环境日益恶化。
?据调查,每年从河流注入海洋的41 000立方千米的淡水中,有200亿吨悬浮物和溶解盐类,包括金属和污染物、城市垃圾和污水。可见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的严重性。
?除了严重的污染外,人类掠夺性的捕捞也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受损,有的品种已濒临灭绝。地中海沿岸,现在连长80毫米以上的鱼也不见了。新英格兰沿海鳕鱼、比目鱼减少了65%。我国渤海、黄海渔场的鱼类资源也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摘自《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6.选文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了人类应该保护好海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人类对海洋无节制地污染,掠夺性地开发。(或:海洋对人类贡献大;人类对海洋环境破坏严重。)(意思相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文章第⑥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前面写了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后面写人类对海洋无节制地污染、掠夺性地开发。文章从这两个方面说明了人类应该保护好海洋。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7.指出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
1 000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食品基地。[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画线句是以藻类为例,与世界小麦总产量比较,用数据说明,突出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8.分析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表明是“最重要的”,还有其他的;说话留有余地,表达准确。 [解析] 本题考查限制性副词的作用。这里用了“主要”,说明是绝大部分,但非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9.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写几句话,呼吁人们保护环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吧,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吧,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共同的未来![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表达呼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思,句子通顺即可。专题24┃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专题25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 2014·龙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真题典例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 412赫兹到2 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
1.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②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③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和床边。如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④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2.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子、作比较。真实具体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3.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删去。“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明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去掉后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4.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希望更先进的电子产品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样,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身心带来健康与愉悦。示例二:更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会使更多的人沉迷于电子产品,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人沟通、亲近大自然,这样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要依据选文信息,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要做到有理有据。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 说明文中的探究性综合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在对文本的基本理解(不是解读)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理解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这是典型的“主观表述题”,答题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文”“言之有序”“言之有我”。“言之有理”即主观表述要合于道理;“言之有据”即主观表述要有事实和理论的根据;“言之有文”即主观表述要有文采修辞和美感;“言之有序”即主观表述要条理清晰,注意规范和步骤;“言之有我”即主观表述最好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方法总结 [温馨提示]
本考点的常考题型有:
结合文本内容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探究,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等。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一、[2014·北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宜居城市
①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一座适宜居住的城市,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近年来,为了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些国际组织经常举办评选宜居城市的活动,评选出来的宜居城市各具特色。
②一般来说,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这样一些共同特点。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 ③首先,宜居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拿大的重要港口城市多伦多,被人们认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天花木欣欣向荣,夏季海滩阳光灿烂,深秋树木艳丽多彩,冬日冰雪充满神奇。法国南部的小镇普罗旺斯,蓝天澄澈,空气新鲜。每到七八月间,紫色的熏衣草装饰着翠绿的山谷,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整个小镇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一座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可以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每时每刻都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温馨和惬意。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 ④其次,宜居城市具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位于美丽的多瑙河畔。维也纳老城保存着大量巴洛克式、哥特式、罗马式建筑,这些建筑内部的卫生设备、供水、供暖、排污系统等都在不断地更新改建,但其外部却始终保持原样。虽然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那些被破坏的建筑也仍然按照原样进行修复或重建。维也纳的新建筑则集中在老城之外,现代气息浓厚。这样的规划,使这座城市兼具古典与现代气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是一个地少人稠的城市。但是,与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不同,阿姆斯特丹的城市交通网覆盖面广,发达高效,人们出行方便快捷。________,这样的城市,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 ⑤第三,宜居城市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工业重镇,但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城市。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建筑宏伟,收藏着数量众多的艺术精品。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为人们提供了芭蕾舞、戏剧、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世界级演出。值得一提的是,墨尔本拥有全澳洲唯一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墨尔本皇家展览馆,它和著名的圣保罗教堂、弗林德斯街火车站等共同显示出这座城市辉煌的人文历史,令人驻足赞叹。墨尔本还以时装、美食、娱乐及体育活动著称。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⑥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以舒适、惬意的享受;合理的城市规划,给人以有序、便利的感觉;浓厚的艺术氛围、丰富的文化浸染,让人们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舒心、安心、放心。这样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1.读完这篇文章,说说你对宜居城市有哪些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①风景如画,空气新鲜,生态环境良好。②规划合理,交通便捷,生活环境良好。③各种活动丰富,蕴含人文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从第③④⑤段概括即可。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2.根据第④段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应填写的语句是________。(只填序号)(2分)
【甲】 规划合理,再加之治安稳定,供给充足
【乙】 治安稳定,供给充足,再加之规划合理甲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和内在联系选填语句的能力,难度中等。语段内容重点说的是城市规划,所以在段末总结时,应突出“规划合理”这一重点,由主到次,即应先说“规划合理”,再表述“治安稳定,供给充足”等其他条件。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3.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对宜居城市的说明,谈谈你怎样
看待汽车与宜居城市之间的关系。(6分)
材料一 早期的城市,没有汽车,街道的宽度适合马车与行
人的出行,人们有步行的空间,人是城市的主人。汽车的出
现,既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又促进经济发展。于是,人们
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还修建了快速路、主干路、支路等不同
等级的道路。汽车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城市。
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解析] 本题不是用文章中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考查文章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学生要读懂文章和材料的内容,综合回答。要点:①汽车给人们带来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让人们享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②汽车的过快增长造成道路拥堵、空气质量下降,使城市居住环境受到影响。③要处理好汽车发展与城市宜居之间的关系,彰显宜居城市以人为本的特点。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材料二 英国伦敦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采取的措施有:开车进城要收费;动员社会知名人士徒步、骑车或乘坐公交车出行,因为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大;动员中小学生劝说家长不要开车送自己上学,并展开评比。仅几年时间,伦敦的出行情况就有了明显改变,虽然汽车保有量在增长,但汽车的出行量却没有增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二、[2014·长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
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
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其特点如下: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 【资料三】
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都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 【资料四】
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4.下列说法与上面资料提供的信息不符的一项是(2分)( )
A.“肌纤维”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其中含有大量的肌蛋白。
B.肌肉根据人体运动的需求,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C.骨骼肌纤维比心肌纤维长度要长,直径要大。
D.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项内容与原文资料二中的心肌“直径比骨骼肌粗,排列成网状”不符。C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资料一的说明对象是肌肉,其基本特征是受神经支配可以发
生形变。
B.资料二中运用“大多”“只”等词语,使表达更科学准确。
C.资料三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骨骼肌是如
何组成的。
D.资料四用并列式结构介绍了运动中和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不
同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的综合把握能力,包括说明对象、说明语言、说明方法。A选项内容与原文资料一中“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不符。A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6.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回答问题。(4分)(★)
【链接材料】 由于学习紧张,小张同学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锻炼了,星期日突然打了一场篮球,结果第二天就浑身肌肉酸痛。
(1)小张第二天浑身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出现第二天肌肉酸痛的现象,小张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 [解析] 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第(2)题考查文章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①经常运动,不要让肌肉长时间“闲置”;②在运动前,做适量的准备活动,逐步加大运动量。 专题25 ┃ 紧扣所给材料,表明自己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