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登上地球之巅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登上地球之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3 07:5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23登上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时30分,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 ,克服千难万险,从珠穆朗玛南坡携手登上顶峰,完成了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的梦想。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瞩目。 冰雪之乡——喜马拉雅山脉 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写作背景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眺望远方的珠穆朗玛峰北侧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5月24日早晨的珠峰恶劣的天气冰裂缝走过冰瀑区北坳下的雪壁攀登珠峰第二台阶发现的马洛里遗骸  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提示:小组讨论学习,一边叙述,一边画出登山线路图。登山线路图 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靠什么力量  取得的?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最
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
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登顶过程中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三  大困难?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寒冷、黑夜和缺氧。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于队员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  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  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  举例说明。  如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 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还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将是必胜的。 以“我学到了……”为话题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假如你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你最想说些什么?   1975年5月27日我国九名登山运动员从北坡登上珠峰。  1999年5月27日,仁那(右)和吉吉夫妇成为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2003年5月21日,中韩联合登山队的中方队员在珠峰顶上举起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