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4 01:2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合肥市包河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90后数控车床技师孙野已算是个“老师傅”了。从一名普通的大专毕业生成长为数控操作领域的青年能手,他十年磨一剑,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大学时参加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训项目,孙野第一次来到江汉油田。如今,他已在荆楚大地深耕11个年头。这一路,孙野走得并不容易。袖口隐隐约约的毛边,操作台上细细密密的刻痕……高压管汇事业部1号车间就是他的第二个家。孙野回忆,刚进单位那段时间,年轻气盛的他有些浮躁,工作也相对没那么积极。后来,他看到组里一位老师傅每天都早早到岗清理好周边工作环境,抢着干本来可能不需要他负责的事,对大家一视同仁,在工作各个方面精益求精。孙野为此深受触动,干起活也越来越认真踏实。
在研究175兆帕超高压活动弯头时,对于压裂管汇的要求,正常的误差可能是两个丝,但是孙野和团队经过多次调整,专门定制出7种不同的特殊刀片,将误差控制在了一丝五分,甚至是一丝以内,也就是0.01毫米,六分之一头发丝的精度。高压活动弯头的位置精度、形状精度、尺寸精度都达到了更高标准。这几块元件体量不大,却是目前全球压力等级最高的高压流体控制元件。175兆帕,相当于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要承受1750公斤的重量。这一突破不仅提高了深层页岩气压裂作业中管汇元件的安全性、可靠性,进一步奠定了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在高压管汇技术方面的“领跑者”地位,也为中国油气开采深度从千米级提升到万米级提供了支撑。
孙野不仅在自己的专业数控技术上深耕,还在工作之余自学了三维绘图、计算机编程等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闲暇时,他喜欢看短视频平台上涉及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等领域的科普内容,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从其他角度观察机械行业的发展。他说,作为新时代的四机人,固步自封是走不长远的,要时常产生新念头,不断尝试新技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突破
2021年,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成立了“孙野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两年间共有16名优秀员工陆续加入,致力于新产品试制和复杂工件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工作室成立以后,他不仅需要承担生产任务,还要定期组织部门内的一些培训、交流,工作范围从自己的岗位扩大到了整个车间,工作室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踊跃加入进来。孙野说:“要培养更多的新人还是蛮有压力的,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挑战、一个动力源泉,只有不断给自己这种压力,才能不断地往前走。”
(摘编自杨雅楠《九○后“老师傅”诠释工匠精神》)
材料二: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在长期实践中,广大技能人才养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执着,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奉献。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首次将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与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相提并论,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彰显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彰显了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高技能人才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他们高超的工艺和技术,更因为他们凭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比如,宁波技师学院“00后”学生蒋昕桦,在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技术项目中,实现中国“零的突破”,登上国际领奖台;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职工何满棠,工作30多年来,拧螺丝逾20万颗,在户外工作可以随手扭出“国标”螺丝,成为全国劳模……
当然,技能成才的道路并非坦途,需要搭建发展通道,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宣传引导,多开展技能人才表彰等活动,让“技能改变人生”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相应的培训中心,“正向激励”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展示技能和切磋技艺的平台,给追梦者更多出彩的机会。
(摘编自徐根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野的工作态度从浮躁不积极到越来越认真踏实,主要是受到了组里一位老师傅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态度的影响。
B.孙野率领团队精心研制出的175兆帕超高压活动弯头,为中国油气开采深度从千米级提升到万米级提供了支撑。
C.我国的广大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决定性力量,他们在长期实践工作中培育形成了工匠精神。
D.要想成为高技能人才,除了要有高超的工艺和技术,还要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90后数控车床技师,孙野能够成为数控操作领域的青年能手,与他用实践行动诠释工匠精神密切相关。
B.除了深耕专业数控技术,孙野还积极“跨界”学习,自学三维绘图、计算机编程等技能,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C.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到高技能人才,并将其和大国工匠与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相提并论,说明国家对高技能人才极为重视。
D.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不断优化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企业和政府都应为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和切磋技艺的机会。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段浩杰带领团队研发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手撕钢”,打破了这一工艺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B.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甘愿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三十年如一日地为太行山区林业发展、农民生产致富殚精竭虑。
C.钳工郑志明刻苦练习,手工锉削平面可将零件尺寸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手工画线钻孔的位置误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
D.无锡一线技术工人何光华率领团队攻克“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解决了电缆检测的行业难题。
4.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两则材料都列举了相关事实材料,但表达特点和表达意图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5.假如孙野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请结合材料二中对“工匠精神”的论述,给材料一中的孙野写一段颁奖词。(100字左右)(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逃跑
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他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每天早、中、晚,锅炉不仅定时定点烧开,温度也绝对可靠。那时,老宋还会站在院子里,亮起大嗓喊几声:“老师们,水开了!”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老师这个称谓毕竟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不过,这并不是说老宋是一个喜爱喧闹的人,相反,他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他的语言似是很金贵的,不像他的两条腿那样勤快。每天,他按时出入各个办公室和排练场分发报纸、杂志、信件。他步履轻捷,悄无声息,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且从未出过差错。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二十多年,光是搬白菜,这团里有谁家没让老宋帮过忙吗?没有。后来,储存大白菜的时代终于过去了,但这团里的家属们需要老宋帮忙的事情却没有过去。
唱小生的老夏在这团里算是老宋的好友了,对老夏表现出的友情,老宋却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不是不想领受,是觉得自己和他们毕竟不是一种人。友谊这东西,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慢慢地,他向老夏诉说了一些家事。他那嫁了人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和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老宋的闺女,看上去有点闷头闷脑。在老宋看来,日子虽难,可也算天伦之乐。有时闺女也给老宋包饺子,闺女的手艺也不济,饺子包得“坐”不住,都瘪瘪地仰在盖帘上,俗称“仰巴饺子”。可那毕竟是饺子。那时闺女在屋里包着饺子,外孙在院里跑跳。老宋看看屋里,又看看院里,他是满足的。当外孙非让老宋给他买个足球不可时,老宋没给外孙买,他想,一个球就是一个月的粮食钱。
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走路不再是快步,有点拖着腿的样子。当他走过来,人还没到眼前,你就能听见鞋底蹭着地面的嗦嗦声。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
那个白天他躺下了,还叫来了老夏。他对老夏说,我得上医院。老宋的腿病老夏早就知道他患的是左下肢周围血管综合征,俗称老烂腿。老夏也知道,老烂腿不及时根治,还有截肢的危险。从前老夏替老宋瞒着,现在是瞒不过去了,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为老宋检查之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十元也不到。
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共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为此,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一道去给老宋送钱。一来显得郑重,二来也算有个旁证。
老宋一夜没睡,他数了一夜钱。他一张一张地抚摩,一张一张地在灯下照,一张一张地把鼻子凑上去闻。一些新钱嘎巴嘎巴响得很脆,一些旧钱散发着微微辛辣的油泥味儿,或者黏黏的霉潮气。即便一张两块钱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是沉甸甸的。
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的腿真有病吗?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都扔给医院吗?想着想着,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腿是条病腿。为证实自己的见解,单用那病肿的左腿撑起全身的重量,他竟然站住了。他又做了几下其他动作,居然也做出了。接着他想起演员练功时做出的高难动作,他依次模仿起来。直到他稀里哗啦摔在地上,一个形容才确凿地来到他的脑海中:这哪儿还是一条腿啊,分明是一条烂冬瓜。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老宋就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他们那一片爱心呢?他们的钱是血汗钱!尤其让老夏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纷纷在他面前发些抱怨,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并且协助了老宋的逃跑。
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团是靠了一个住在本市的亲戚的介绍。找到那亲戚后,那人说,老宋回老家第二天就去把腿锯了,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老宋也看见了老夏,顿时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简单的称呼问题,老宋却“颇费了心思”,可见老宋对团里干部演员职工家属一视同仁突出老宋贴心的一面。
B.一开始对老夏表现出的友情持谨慎的态度,但后来开始向老夏讲述自己的家事,老宋在慢慢把老夏当做朋友对待。
C.得知治疗自己的腿要花一万五左右时,“咱们回去吧”一句表现了老宋因缺钱而不得不放弃治疗的无奈心理。
D.为了追回被骗的钱,老夏找过给老宋介绍工作的亲戚,还亲自到旅游景点寻找老宋,但最后却无功而返。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宋嫌弃闺女长得“闷头闷脑”,不愿给外孙买足球,从侧面体现了老宋浅薄﹑吝啬的面,使人物形象更显真实。
B.“鞋底蹭着地面的嗦嗦声”一句,直接点明了老宋的腿存在着问题,这让下文写他的腿出毛病的情节显得顺理成章。
C.小说从触觉,视觉、嗅觉等多感官角度对老宋数钱的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烘托了人物形象。
D.小说赞扬老夏和团里的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对老宋携款卷逃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
8.对于老宋的不辞而别,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请简要分析老夏“愤怒”和“疑惑”的原因。(4分)
9.小说以老宋第二次逃跑的情景结尾,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九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①,宫殿设钟虡②。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注】①旄(máo)头;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②钟虡(jù):一种悬钟的格架,上有猛兽为饰。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刑A百姓B之命也C而军中D典狱者E或非F其人G而任以三军H死生I之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异,认为……很奇特,与《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意思和用法相同。
B.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任用官员的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
C.数,文中意为多次,与《陈涉世家》中“广故数言欲亡”的“数”意思不同。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操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他在年轻时机智敏锐,有谋略,但因为平时不修品行功业,所以当时很多人并不认为他奇特。
B.曹操让官府抚恤慰问所有在战争中死亡的将士的家庭,不让官府停止向他们供应食粮,体现了曹操关爱士兵的一面。
C.汉献帝让曹操出行时设置和皇帝一样的先驱骑兵,宫殿中摆设刻着猛兽的钟磬大架,都体现了曹操地位显赫。
D.曹操重视军队中主管刑狱的官员选任,认为这些人手中掌握了三军将士的生死大权,如果不称职危害甚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4分)
(2)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4分)
14.文中曹操颁布的诸多命令体现了他重视人才的观点,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描写太原秋季花草树木枯萎的萧瑟秋景,与《沁园春·长沙》中生机勃勃的秋景截然不同。
B.颔联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末尾的“早”“秋”两个字不仅突出了景色的特点,还巧妙地照应诗题。
C.颈联写诗人虽身在异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但他的心却飞往千里之外的“故国”意境广阔。
D.这首诗将诗人对季节变幻的感受与渴望施展抱负的壮志融为一体,充满了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16.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连用借喻,强化了作者厌倦尘网、向往田园的情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描写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率兵北伐时的强大气势,表达了词人满腔豪情壮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天下名胜,多以文字传名,桃花源也概莫能外。它的千载盛名,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文章《桃花源记》①。这篇妙文让桃花源名闻天下,妇孺皆知。
桃花源因文而名,不了解陶渊明,没读过《桃花源记》,到这里不过是游山玩水,②地满足一下视觉上的享受。游桃花源,重在感受五柳先生写作此文的良苦用心。在这篇三百多字的文章中,陶渊明重点不在写景,不在描绘山河之秀与环境之美,而是通过营造一处丰衣足食,怡然自乐的人间乐土,寄托自己对内心理想的向往。我们到桃花源,看不看桃花并不重要,看不看那些特色古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灵魂能否得到净化,精神境界是否得到提升。
从根本上讲,将桃花源③的,不仅仅是因为外界特殊的自然条件,更是陶渊明的主观愿望。桃花源这个地方开发历史久远,在当地早已声名远播,陶渊明借助这个乡村,构筑自己心中的理想王国。他笔下的桃花源是隐匿于山水之间的村庄,男女老少耕耘劳作,自给自足,淳朴善良,怡然自得,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独享清净自由的太平人生。这里没有市井的喧嚣,没有商业的侵蚀,没有利益的纷争,没有官场的倾轧,这才是人们向往的远离世事的安乐之所。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品种的选育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科学家长期以来不断探索更高效地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方法。①,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我国水稻首次“太空出差”是在1987年,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早期的水稻航天育种试验,并发现了空间环境可以加速水稻的遗传物质变化,②。于是,借助载人航天工程,水稻航天搭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至目前为止,水稻共进行了约30次左右航天搭载,为我国的水稻品种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水稻航天育种已经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如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的水稻航天品种“华航香银针”,通过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品种→产品→品牌”的产业链:通过成果转化,实现了该品种的良种繁育;通过订单式生产,将该品种稻谷加工成优等大米产品;借助新零售模式,③。通过这一产业链,航天育种成果有效地支撑了乡村振兴,促进了示范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在茫茫的宇宙中,我们的地球是那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B.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D.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在成功道路上这种投机取巧的“聪明”万万要不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百多年前,一批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旗帜,振臂一呼,“外抗强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口号响彻寰宇。他们当中有致力于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有热血赤诚、追随真理的青年学生,也有勤劳朴实、坚韧顽强的青年工人……
今天的青年正立于时代的潮头,努力在新的征程上谱写新的篇章:有人坚守在边防一线,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人腾空在运动赛场,展现出永不放弃的中国精神……不一样的职业,一样的坚守;不一样的时代,一样的家国情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对你有何启示?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合肥市包河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决定性力量”说法有误,应是“重要力量”。)
2.C(材料二只是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与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相提并论,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彰显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彰显了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并非是第一次提到高技能人才。)
3.B(材料二的观点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A、C、D都涉及到“工匠精神”,而B项中李保国三十年如一日地为太行山区林业发展、农民生产致富殚精竭虑,强调的是他的“奉献精神”。)4.①材料一列举的有关孙野的材料是对典型事例的详细描述(或细节描写),用来凸显人物形象品质。(2分)②材料二列举的一系列材料以概括为主,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2分)
5.示例:孙野,一名“90后”数控车床技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他率领团队研制成功175兆帕超高压活动弯头,提升了国内高压管汇技术,为中国油气开采作业保驾护航。他“择一事,终一生”.不断追求突破的工作态度,见证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折射出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无愧“大国工匠”的称号。(6分,答出孙野的主要成就得3分,结合材料二突出孙野“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得3分)
6.D(根据小说内容可知,“老夏找过给老宋介绍工作的亲戚,并亲自到旅游景点寻找老宋”是想弄清事情原委,“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并非是为了追回被骗的钱。)
7.C(A.“嫌弃闺女长得‘闷头闷脑’”的说法于文无据,且他不愿给外孙买足球是因为“一个球就是一个月的粮食钱”,并不是浅薄、吝啬。B“直接点明了”说法有误,应是暗示了老宋的腿存在着问题。D.小说描写老宋携款卷逃,表现了其在道德与生存之间的艰难选择,展现出的是底层人物苦涩的人生图景,作者并未对其做强烈谴责,也并未显现“爱憎分明的态度”。)
8.①老夏好心筹钱为老宋治腿,老宋却选择携款而逃,老夏因辜负大家的爱心、自己被团里的老师们误解而愤怒。(2分)②老夏对老宋宁愿锯掉腿,省下钱照顾女儿、外孙也不愿把钱用来治腿这一选择感到疑惑。(2分)
9.①情节上:照应了老宋第一次逃跑和老夏到处打听老宋想让老宋尴尬、难堪和愧疚的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
(2分)②人物形象上:结尾描绘了老宋仓皇逃跑的场景,凸显了老宋无颜再见老夏的难堪、愧疚的心理,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2分)③主题上:老宋为了生存而突破了道德底线,如今再次逃跑是他对良心的自责,表达了作者对类似老宋这样的底层人物的苦涩人生的深切同情。(2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0.ACG(原句标点: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
11.C(“广故数言欲亡”的“数”意为多次,二者意思相同。)
12.B(“抚恤慰问所有在战争中死亡的将士的家庭”说法有误,文中说的是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的家庭。)
13.(1)天下将要大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才不能拯救天下,能使天下安定的,大概就是你吧!“济”“安”“其”各1分,句意1分)
(2)等到君主求贤时,竟然连闾巷都不走出去,难道是希望偶然碰上吗?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不去寻访罢了。(“及”“曾”各1分,反问句式1分,句意1分)
14.①君主要礼贤下士,亲自寻访人才。②选用人才,不应计较人才的身份低微。③不因为人才有缺点就废弃不用。(每点1分,意近即可)
15.D(“渴望施展抱负的壮志”说法有误,结合注释内容可知,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及思乡之情,且“充满了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说法也不恰当,整首诗情感较为低沉。)
16.①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太原秋季萧瑟秋景,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颔联中“出”“渡”及颈联中“绕”“飞”,运用比拟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作者思乡之情。③尾联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思归之心比作汾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每点2分,学生答到对偶、想象等并作具体分析,亦可酌情给分)
17.(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8.①密不可分 ②浮光掠影 ③与世隔绝(每处1分)(其他意思相近的成语亦可)
19.陶渊明借助桃花源这个开发历史久远、在当地早已声名远播的乡村来构筑自己心中的理想王国。(4分)20.①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 ②有利于提高水稻品种培育效率 ③开展了航天大米品牌的创建(每处2分)
21.截至目前,水稻共进行了约30次航天搭载,为我国的水稻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支撑。(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三处可得4分)
22.B(文中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直接引用。D.表示反语。)
23.【参考立意】①青春逢盛世,奋进正当时。②青年一代重任在肩,当不负盛世,无愧时代。③青春融入时代,奋发为了家国。④青春奋斗,强国有我。⑤民族复兴,有你有我。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参照202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年少时就机智敏锐,有谋略,见义勇为,扶助弱小,不受拘束、恣意放任,不修品行功业,所以当时很多人都不认为他奇特;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顒认为他非同常人。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才不能使天下安定的,大概就是你吧!”太祖二十岁时,被选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晋升为顿丘县令,又被召入朝廷做议郎。建安十四年春三月,曹公率军到了谯县,制造快船,训练水军。辛未日,曹公下令说:“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有时还遇到瘟疫。官兵多有死亡,不能再回家乡,妻子怨恨失去丈夫,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乐意看到的吗?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特此命令,凡是战死士兵家中没有产业且难以维持生活的,官府不得停止供应粮食,官吏必须慰问抚恤,这才符合我的心意。”建安十五年春天,曹公又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受天之命和振兴王朝的君主,谁不是得到贤人君子和他们共同治理天下呢!等到君主求贤时,竟然连闾巷都不走出去,难道是希望偶然碰上吗?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不去寻访罢了。如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正是寻求贤才的紧急时候。假如一定是廉洁之士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用什么称雄天下呢?难道现在天下就真的没有像吕尚那样富有才华却穿着破衣服在渭水边垂钓的人吗?各位一定要帮助我举用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只要有才能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建安十九年,曹公到达孟津。汉献帝命曹公出行时设置和皇帝一样的先驱骑兵,宫殿中摆设刻着猛兽的钟磬大架。乙未日,曹公下令说:“有德行的人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的人未必能够有德行。陈平难道力行其事吗?苏秦难道守信用吗?但陈平奠定了汉朝的基业,苏秦辅佐弱小的燕国渡过难关。由此而论,有才之士有缺点,难道就应该废弃吗?相关部门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会被遗漏,官员就不会荒废工作了。”又说:“刑罚,有关百姓的生命,如果军队中主管刑狱的官员有不称职的,却把三军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他,我非常害怕。应该选用通晓法律的人,让他主持刑罚。”因此设置了理曹掾属之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