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展开,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精卫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学情分析: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在学习时首先会遇到的困难就是朗读。教师可以先示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再带着学生朗读,直到读通顺为止。教学建议:教学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下的注释,先了解相关字词的意思,再串连起来理解句子的意思,从句子再慢慢过渡到把整个故事讲清楚,讲明白。讲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语汇,使句意表达更清楚、流畅。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少”。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锲而不舍、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出《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并体精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吧?今天我们来玩儿个“看图猜神话故事”的游戏。第一张图——夸父逐日;再来一张,——愚公移山,这张呢?——后羿射日;下一个——女娲补天;这个呢?——精卫填海;同学们知道的神话故事可真多呀!
2.那你知道这一个个有趣又精彩的神话故事都出自哪本书吗?(《山海经》)谁能来读读?
3.那这节课我们就去学习其中的一篇——精卫填海,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3.精卫填海(板书)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老师已经安排了预习,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我们采用开火车抢答的方式进行,谁先抢到火车头就从谁那里开启来!火车头,开启来!
2.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个字的读音——“堙”的读音应该是yin,请同学们跟老师再来读1遍。
3.那连词成句你还会读吗?
4.这里的“少女”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的意思呢?小古文中像这样的词我们称为古今异义词,需要我们多多留意。(古代是指:小女儿;今义:年轻、未婚的女子)
三、借助停顿,读出节奏
1我们说古文中有句读所以最好有停顿,那谁能试着读出它的节奏呢?你来试试!
2来,听老师范读。
3哪位同学想学着老师的样子来一下?
4非常好!我们一起来——
5这样我们不仅能读出古文的韵味,也能试着读出故事的意思了!四、借助注释,了解故事
1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意思。
2谁能适当加一些词语使得故事更通顺一些呢?(你真聪明!知道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讲故事!这样故事听起来条理、清晰多了)
3那谁能展开想象,加上语言、动作等描写把故事讲得再生动形象一些呢?先听我来:传说,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炎帝,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叫女娃,女娃自幼天赋异禀、性格倔强、喜好游玩,有一次,女娃到了东海边上,不料一阵狂风巨浪来袭,突然把女娃卷进了深海,她试图挣扎、挣脱但最终被海水淹没,她的精魄化成了一只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样子的——精卫鸟,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西山的木石用嘴巴衔到东海,想要把无边无际的东海填平。
五、研读古文,理解感悟
①老师有个疑问:精卫为什么要去填海呢?(他怕海水还会淹死其他人)
②那你觉得她能填平东海吗?下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卫又会怎么回答呢?他会对弱小的精卫说些什么呢......
③精卫在填海的过程中她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天气、严寒、酷暑、嘲笑)对于环境的恶劣、别人的不理解,精卫放弃了吗?
没有,它是怎样做的呢?(请从文中找一找)体现出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呢?(锲而不舍、勇敢无畏)
精卫是勇敢、坚毅的,当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时她毫不畏惧——仍然在——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是坚韧、执着的,自身虽弱小,当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时她锲而不舍仍旧——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学习实际,分享你在生活、学习中关于“精卫精神”的经历;(遇到困难时不放弃)
2.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牢记精卫的精神:执着、勇敢,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地迈过新的台阶!
3.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为勇敢无畏的精卫鸟点赞!
六、拓展阅读,品味神话
在《山海经》中还有许多有趣精彩的故事,你想去读吗?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主题读本,轻轻地翻到第89页去读读这篇《精卫填海》有什么新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锲而不舍
勇敢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