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好的故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好的故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4 11: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好的故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
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鲁迅在《野草》中曾说道:“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胡绳曾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伟大就在于能够通过大悲观而走向真实的大希望。从他的语言和他人的评价中我们不难了解到他在黑暗中是始终充满希望的,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好的故事》,走进那美丽、优雅、有趣的梦境。(借助鲁迅《野草》中的文字和胡绳的评价语导入,和文章主题关联,创造意境的同时初步感悟作者内心的情感基调。)
二.探寻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一)选择交通工具
同学们,寻鲁迅先生的梦需要一个交通工具,你觉得会是什么?生:船为什么?
(1)句1:“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你是运用的什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抓关键词法)所以,我们在学习文章时,可以用抓(板书:抓)这个方法进行学习。
(2)句2:“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来看这句话,老师抓了两个词,看你和我一样吗?“碎散、拉长”,为什么说“忽而碎散,拉长了”生:不是真的花,是花的倒影在河里,一旦有船过来,倒影就被扯碎了。所以说,这是一个动态的梦
(3)句3“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这个句子,你来自己抓词,你抓哪一个?
生:泼剌奔迸,泼剌奔迸是船过有痕,产生了水的声音,所以抓这一个词。所以说,这是一个有声音的梦。同学们,我们抓住了关键词,就发现梦境是在水中,而且这是一个有动态的梦,有声音的梦。不禁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梦境是如此的,
生:美丽、幽雅、有趣(在内容上:通过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的语句,了解这个梦的特点,不是普通的梦,而是动态的、有声音的梦,感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在方法上:先是老师示范抓关键词,再引导学生独立抓关键词,对抓关键词这种体会文章的方法不断强化。)
(二)乘坐交通工具同学们,现在我们乘上这艘小船,你还会在水中看到两岸的哪些景物呢?
(1)句4:“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同学们,这些景物多不多,这么多景物你觉得乱吗?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就是有许许多多美的人和美的事,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景物罗列,而是一幅生活的画面啊。所以说,这还是一个有画面的梦。刚才为我们学了抓,现在你来想象(板书:想)小组合作,用里面的某些景物想象诗意般的画面,小组交流,派代表分享,限时1分钟,开始。(前者通过抓关键词感悟梦境,现在坐上小船看风景,用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这个有画面的梦,并让小组内展开想象交流,将画面不断丰富、完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朗读中感受梦境这是多么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啊
师生共读:音乐起,读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都是如此。孩子们,这样的梦境,多么(生:美丽);这样的梦境多么(生:幽雅);这样的梦境多么(生:有趣)继续看,梦境在变化,看,读——原来这个梦是有颜色的,而这样的颜色可能还会继续扩散。读——红色继续扩散,一圈一圈的荡漾着。读——光怪陆离,神乎其神,这个红色的梦还在继续。读——同学们红彤彤、红灿灿,这么红的色彩,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生:生机、喜庆所以说,这是一个有颜色的梦,这个梦境是那样的生:美丽、幽雅、有趣(朗读法,通过语言的朗读,在音乐中切身感受梦境的美丽,并通过不断读,发现这个梦是一个有色彩的梦,进一步感受梦境的美好独特。)
三.结合“阅读链接”,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1)资料一:一个“昏沉的夜”里,作者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蒙眬中看见一幅很美丽的生活的图画,其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这幅美丽的生活图画绝不是模糊的,而是十分清楚和真实的,它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
样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澄碧的河水中那样分明......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选自冯雪峰的《论<野草>》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梦常常被视为人的愿望、盼望、希望,那么这个好的梦对鲁迅先生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个时候我们要借助资料,把握意图(板书:借)我们一起看一段资料,快速默读阅读链接。
同学们,读这段资料,我们要学会抓关键信息,这么长的一段资料,你们觉得关键信息在哪句话?
生: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我们继续寻找关键信息,你觉得这句话最关键的信息是哪个词语?
生:希望。原来这个好的故事,就是希望。原来这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就是希望。(借助资料法:通过第一段资料,让学生了解本文作者的内心基调是充满希望的,初步感受了作者的意图。)
(2)资料二:一九二五年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在上海租界公然屠杀、拘捕数百名手无寸铁的革命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sà)惨案”,血雨腥风笼罩着中国大地。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甚至公开背叛革命,这使鲁迅感到信念动摇的极度苦闷。黑暗而残酷的现实,让鲁迅感到求索的怅惘(wǎnɡ)、战斗的孤独。他说:“我时时说起自己的事情,怎样地碰壁,怎样地在做蜗牛,好像全世界的苦恼,萃(cuì)于一身,在替大众受罪似的。——选自王泽龙的《论鲁迅一九二五年前后的创作》(有删改)
同学们,这篇《好的故事》写于什么时候?
生:1925年2月24日同学们,读懂文章,要了解时代背景,老师找了一份资料,请你默默的读。如果让你在这段文字中找一个词语,来形容1925年鲁迅的心情,你会找哪个词语?
生:怅惘(板书:怅惘)是啊,血雨腥风笼罩着中国,白色恐怖包围着鲁迅,他怎能不怅惘。
生:苦闷(板书:苦闷)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甚至公开背叛了革命,那么是继续战斗还是放弃战斗,他怎能不苦闷。
生:孤独(板书:孤独)是啊,鲁迅先生在替受罪,大众却不理解他,这样的鲁迅怎能不孤独。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1925年的鲁迅,他是(苦闷的)、他是(怅惘的)、他是(孤独的),那么1925年的鲁迅如果做梦的话,应该梦到的是一个苦闷的梦啊。然而,他梦见的确是:一个(美丽);一个(幽雅);一个(有趣)的梦境。请你用猜测的方法,猜猜看,为什么会这样?(板书:猜)
生:因为鲁迅先生希望中国变得美好(继续借助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继续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悟1925年的鲁迅;再用猜测的方法,让学生对鲁迅的心境产生共鸣。)
(3)资料三:作者憧憬于“美的人和美的事”,但现实是“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和美的事”,所以只能在梦中看见;醒来却“只见昏暗的灯光”,“何尝有一丝碎影”。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但作者最后还是坚信他看见了一篇好的故事(“我总记得见过一篇好的故事”),虽然“在昏沉的夜”。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非常“美丽,幽雅,有趣”,艳绚多姿;表面是在描写风景,眷恋故乡,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选自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
孩子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属于自己的猜测,那么你们的猜测有没有道理?下面我们借助资料,验证想法:快速默读资料一起读最后一句话: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所以你现在清楚了吗?课外的开头写“昏沉的夜”,课文的结尾写“昏沉的夜”实际是在暗示什么?
生: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那这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又象征着什么?寄托着什么?
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强大、富强的中国的憧憬(继续借助资料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从而使自己真正了解1925年的鲁迅的内心,并理解他文章中的象征义。)
(4)升华情感
1925年的鲁迅是苦闷的,然而你们借由这个故事,不仅读懂了他的梦境,也读懂了1925年的鲁迅先生(音乐)我们一定不会忘记1925年的鲁迅先生正经历着血雨腥风的考验,他是怅惘的,然而,他却总是记得。(读梦境的第六段)1925年的鲁迅文化战线被分裂,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甚至公开背叛了革命,战斗还是放弃,让他变得苦闷,然而他总记得。(读梦境的第七段)1925年的鲁迅是孤独的,他为大众受着罪,然而大众却不理解,然而这样的鲁迅却依然总是记得。(读梦境的第八段)同学们,再苦闷也不能失了希望,再孤独也不能没有希望,再怅惘也不能丢掉希望。在这个好的故事里,没有苦闷,没有怅惘,没有孤独(板书:擦掉苦闷、孤独、怅惘);这个好的故事有的确是美丽,确是幽雅,确是有趣,我们终于知道这个好的故事不是缥缈的梦境,而是(生:希望)(擦掉梦境,板书希望)其实,孩子们,好的故事不光属于鲁迅,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的故事,属于自己希望。你对未来有着怎样的希望?
生:想当科学家、作家......同学们,你们就是希望啊,你们就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啊。最后送给你们我在第一课时开篇说的一句话: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最后落脚到希望,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希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激发自己内心深处报效祖国的热情和信心。课结尾送给孩子第一课时的导入语,使得文章有始有终,相相呼应,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