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4 10:3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海底世界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的三个读音,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煤”字的写法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重点)
3、借助生活积累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理解它的表达效果。
4、能说出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教学难点
能说出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什么样的呢?说一说你的了解?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跟随作者石友到海底世界旅游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通过文字让你看到大海深处是怎样的?海底的小动物们又上来了,身后还跟着词语呢。读对了,你将和这些动物成为朋友。
(1)警报、肌肉、章鱼、差异、细胞、长达、煤、储量、稀有金属窃窃私语、
(2)“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生答:低声的小声说话)
a出示句子: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b问:谁在像人一样说话?(生答:海底的动物)
c你喜欢这种写法吗?为什么?(生答:拟人——描写生动形象)师小结:作者把海底的动物当成人来写,让我们感觉非常亲切,印象深刻。
d怎样能读好这段?谁来试一试?(学生感情朗读,读好拟声词,通过朗读,体会“窃窃私语”的意思)
(3)多音字:差异、出差、差不多(指名读,学生读准)(4)宁静、器官、汪汪、危险、海参、攻击、推力、迅速、后退、铁、煤、
2、这12个要写的生字,我们可以归类学习。
(1)左右结构的字比较多,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写字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左窄右宽,右边压住竖中线)
(2)师范写“煤”,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
3、恭喜大家通过了海底动物们的考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1、请看(出示课文的第一段+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发现?(生答:一问一答)开头一问,最后一答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开头吊起人的胃口最后让清楚明白)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课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师小结过渡:既然开头问了,最后也明白的回答了,中间干嘛要写那么多自然段呐?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段落,细细的读一读、品一品。(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各个段落都是在说明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写的。)
四、精读课文
(一)承接第二个大板块的最后一个问题,巡视时找到一个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就引导学生提炼出关键词说明海底的特点——宁静、黑暗、黑中有亮)
1、指名回答
2、请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关键词串联起来,说一说海底世界光线的奇特。(海底虽然是宁静、黑暗的,但是它黑中有亮。)
3、创设情境----谈感受——朗读
师小结前面的学习方法:我们抓住了关键词句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知道了作者就是选取海底光线的特点,来说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特,看来这一段很重要,不能删除。师提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目的和要求:让我们继续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看看3-6自然段,是通过哪些方面向读者们说明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吧!(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过渡: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几段的意思写清楚的吧!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动物活动,各不相同
1、默读本段,直线画出中心句
2、写了哪些动物,用波浪线画出他们的名字
3、指名说说他们的活动方法,每人说一种动物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
A问:还有什么动物也这样前进?(生答:毛毛虫)它的特点:慢。怎么看出来的?(每小时前进四米)
B我们走四米只需要几秒,而海参要花一小时,像这样的具体列出数据的说明方法,大家记得叫什么吗?(列数字)有了数字,让我们更清楚海参动作有多慢.C谁能通过朗读把活动慢表现出来(生读课文,重点强调:每小时只能)
(2)梭子鱼:每小时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时,比普通火车还要快。
A、用一个字概括梭子鱼的特点:快
B、从哪里看出来的?(每小时、几十千米、比普通火车还快)
C、这句除了“列数字”,还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是我们今天学的一种新的说明方法,请大家记在书上。(学生在书上做笔记)
D、我们也来比较一下:一小时的时间,梭子鱼能游几十千米,而海参只能游四米,梭子鱼的速度是海参的几万倍啊!这么一比较,我们就知道了梭子鱼的速度真快,海参的速度真慢。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它们的速度表现吗?(男女生分别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比较的写法。)
(3)乌贼和章鱼: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A、什么是反推力?谁能表演一下?(生先用语言说,然后到前面来表演给大家看)
B、还有什么动物也这样活动?(虾)
C、辨一辨:哪个是乌贼?哪个是章鱼?
D、多有趣啊。谁能读一读?(生对这些动物有了了解,文章读的会更生动)
(4)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船底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A、巴换个词?(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句子?(拟人)
B、你能把贝类的悠闲自在读出来吗?(生读课文)
C、如果把“巴”改成“移动”好不好?为什么?(生回答:不是自己动,而是有船帮着贝类旅行,所以不能改。)
4、师小结本段内容:刚刚我们认识了5种海底动物,发现了他们各有各的活动特点。这一段先概括了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再从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具体描写。有总有分,条理清楚。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构段方式:总分。
师小结写作方法: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关注作者写了什么,更重要的还要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这种介绍事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分角色朗读第四段。全班齐读第一句,后面句子每个同学读一种动物。(学生根据动物的种类合作阅读本段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过渡: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不计其数的动物共同生活在熙熙攘攘的海洋大家庭里,组成了光怪陆离的海洋动物大千世界。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的海洋植物,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想象海底植物的样子,指名交流
(1)如果先说差异大,就问有什么不同?(色彩多、形态不同)
(2)如果先说色彩、形态不同就引出“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2、出示课件填空:它们的色彩(),有(),有(),还有()。最小的单细胞海藻(),最大的()。
3、这些植物不仅色彩丰富,形态各不相同,单单海藻就有八千多种。(欣赏图片,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
4、小结:作者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来写海底的植物差异,也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全班和读这段:齐读第一句,男孩第二句,女孩三四句。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过渡并引读第六段:海底不仅海藻多,还蕴藏着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四、拓展延伸
我们跟随作者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了解了海底动物活动多种多样,植物色彩形态也多种多样,而且海底还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这么奇妙的海底世界,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你想对大海说什么?
五、海洋教材的延伸
学习:其实,海底世界还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开拓,去发现。从小生活在青岛的你,也一定见过海洋里大小动物,请你尝试着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给你喜欢的海洋动物做一张名片。先请你设计一个提纲,说说自己想从哪些方面介绍。然后再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