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4 12:1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题
一、实验题
1.下图是为了演示人呼吸过程而建立的模型,观察模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模拟的是( ),B模拟的是( )。
(2)图乙中,空气进入气球,模拟的是( ) (填“吸气”或“呼气”)过程,此时胸腔处于( ) (填“收缩”或“扩张”)状态。
(3)在人体的呼吸器官中,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是( ) (填文字名称)。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下面是某同学为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的实验。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
b.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空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我们听到的闹钟声音的变化。
(1)刚开始放进闹钟时,在玻璃罩外 (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铃声。
(2)在抽气筒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闹钟的铃声也变得越来越 (填“强”或“弱”)。
(3)上图中,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 (填“甲”或“乙”)
(4)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3.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实验中,小刚选用了钢尺、音叉、鼓这三样物体。当让这些物体发声时,他发现,除了钢尺外,音叉、鼓在发声时,用眼睛观察,现象不是很明显。请帮助设计改进。
(1)当用力敲击鼓面时,鼓面是否在振动,看起来仍旧不是很明显,你改进的方法是什么,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2)当用力敲击音叉时,如何改进,能让我们明显观察到音叉是否在振动?
(3)小刚发现,这三样物体在发声时,都在振动。由此初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想要让这个结论更加可靠,你觉得他应该怎么做?
4.四年级一班同学在探究一米长的铁丝、木尺、棉线和尼龙绳的传声效果是否相同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传声物体 铁丝 木尺 棉线 尼龙绳
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能 能 能 能
能否感受到音叉的振动 能 能 能 能
材料的传声效果 好 较好 差 较差
(1)实验中,他们发现的 传声效果最好。
(2)根据实验结果,要自制一个简易古筝琴,琴弦的材质最好选用( )。
A.木制 B.金属 C.尼龙
(3)在弹奏自制简易古筝时,能听到较高声音的是( )。
A.琴弦调得紧些 B.弹粗些的琴弦 C.让琴弦振动部分长些
5.仔细观察下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一个模拟鼓膜振动的装置,它用气球皮模拟( )。
(2)我们在橡皮膜上撒些碎纸肩,这些碎纸屑的作用是( )。
(3)音叉与橡皮膜的距高固定不变,当轻轻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的音量比较( )(选填“强”、“弱”),气球皮上的碎纸屑跳动幅度比较( )(选填“大”、“小”); 当重重敲击音叉时, 音叉发出的音量比较( )(选填“强”、“弱”), 气球皮上的碎纸屑跳动幅度比较( )(选填“大”、“小”)。
(4)敲击音叉的力度相同时,音叉距离气球皮越近,气球皮上的碎纸屑跳动幅度比较( )(选填“大”、 “小”)。
(5)结合上述实验,你认为耳朵听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和( )有关。
(6)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
6.小明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中,先让用细线悬挂小泡沫球自然下垂,然后敲击音叉让其发出声音,使音叉慢慢平移接触小球,发现小球不断地被弹开。
(1)小球被弹开,说明了声音是靠物体的 而产生的。
(2)小明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泡沫球被弹得越远,这说明了声音的大小是由物体 决定的。
(3)在这个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对比法、 、 等实验方法。(分别选填“放大法”、“调查法”、“转换法”、“替代法”)
7.某实验小组想通过实验检测几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注意滴管要保持 (选填“竖直”或“倾斜”),滴管管口 (选填“能”或“不能”)碰到淀粉。
(2)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淀粉滴碘酒的地方变成 色,用这个实验可以说明食物中是否含有 。
(3)我们还可以通过在纸上 花生.肥肉等食物,观察纸上是否留下 ,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8.小科想探究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根据他的实验记录单,完成问题。
实验记录单: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声音高低 振动快慢
8厘米 高 快
12厘米 较高 较快
16厘米 较低 较慢
20厘米 低 慢
(1)实验目的:( )。
A.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B.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C.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快慢是否有关
(2)实验器材:桌子和 。
(3)改变的条件: 。(填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或手压尺子的位置)
(4)实验结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越 ,音高越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的频率越 ,音高越 。
9.小明想制作一个简易橡皮筋测力计。他找来一个根最大可以挂5N重物的橡皮筋,现将橡皮筋上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固定点记为点,下端挂曲别针。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在A点处,再在曲别针上挂上重100g的钩码,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在B点处,如图所示。
(1)橡皮筋测力计是利用“受力越大,橡皮筋伸长越 ”的原理制成的。
(2)根据实验,我们可以推测橡皮筋产生弹力的原因是( )。
A.被挂起 B.受到重力 C.形状改变
(3)如果要在这个测力计上标上一个“0”刻度,那么标在 点比较合适。
(4)B点处在硬纸板上应标记为( )。
A.1N B.0.5N C.0.1N
(5)如果将曲别针上的钩码取下,在曲别针上挂一个重1.1N的物体,橡皮筋下端将会在( )。
A.B点位置 B.B点略偏上的位置 C.B点略偏下的位置
(6)橡皮筋测力计剩下的刻度应该怎么标比较合理?( )
A.对着尺子直接画,1厘米表示1N
B.量出A点和B点的距离,在B点下方每隔相同的距离标记一个刻度
C.继续逐个挂上钩码,依次标记静止时橡皮筋下端的位置
10.如图,科学课上我们做了撞击实验,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和物体具有的能量的关系。
(1)实验中让小车从坡度不同的斜面上由静止释放,目的是( )。
A.让小车撞击木块时具有不同的速度
B.让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
C.探究小车运动速度和斜面坡度的关系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撞击木块时具有的速度( )。
A.越大 B.越小 C.都一样
(3)实验中,我们通过木块被撞击后的滑行的距离推测( )。
A.小车的能量大小 B.木板的光滑程度 C.木块的能量大小
(4)根据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大
B.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小
(5)如果把小车的轮子拿掉,小车从同一高度释放,小车到达平面上的速度会比装轮子( )。
A.更大 B.更小 C.不变
11.生活中摩擦力无处不在,让我们模拟搬运重物的过程来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图。
(1)实验中使重物运动起来的力是垫圈受到的 ,阻碍重物运动的力是 。
(2)实验中用 来代表重物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像实验A这样,纸盒在木板上直接运动的形式,称为 ;像实验C这样,安装轮子后纸盒在木板上的运动形式,称为 。
(4)实验A中,垫圈数量很少时,纸盒不会运动的原因是( )。
A.纸盒受到拉力太小
B.纸盒太重
C.纸盒受到的拉力不能克服摩擦力
(5)实验时我们还发现,纸盒里放的重物越重,托盘中放的垫圈就越多。说明重物越重,产生的摩擦力(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12.状状受到小轿车滑下斜坡的启发,设计了一个撞击实验进行研究,如图所示。
(1)小车能从斜面上滑下,是因为小车收到了 的作用。
(2)从实验结果可知,坡度越大时,木块被撞击滑行的距离越远,其原因是坡度大时,小车滑下速度 (填“快”或“慢”),具有的能量 (填“大”或“小”)。
(3)若改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则小车运动快慢与弹力的关系是弹力 (填“越大”或“越小”),小车运动 (填“越快”或“越慢”)。
13.声音传播的研究。
强强早上去上学,还没进校门,强强就听到有歌声从梦想舞台传来。进去后,发现歌声是由放在地上的一个喇叭放出来的。强强跑到喇叭边,用手摸摸喇叭的外箱,感觉外箱振动得很快,非常疑惑,不明白外箱怎么会振动?又是怎么传到耳朵里的?
(1)强强在校门口就听到歌声是因为喇叭振动带动 振动,以 的形式传到耳朵。
(2)强强发现随着歌声的强弱变化,外箱振动也会发生变化。请你判断这句话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声音强,振动次数多;声音弱,振动次数少( )
(3)正当大家倾听优美的歌声时,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调大了音量大家急忙捂住耳朵,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护耳朵里的 部位。
(4)歌声传到我们的耳朵,依次经过耳朵的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 。
14.探究声音的奥秘。
(1)甲乐器中,小科在4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水,然后在试管口沿水平方向吹奏,此时甲乐器主要是靠 振动发出声音的。
(2)小科吹奏甲乐器时,声音从左到右依次是 (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
(3)乙乐器为打击乐,主要是靠 振动发出声音的。
(4)小科在研究丙乐器时,通过敲击杯子,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来奏乐。请你在杯子中画出不同的水量,使敲击杯子同一位置时,声音从左到右依次是由高到低。
(5)小科用同样粗细的1米长的铁丝、棉线和尼龙线进行传声测试。记录如下:
传声物体 铁丝 棉线 尼龙线
听到的声音(清晰程度) 清晰 不太清晰 较清晰
能否感受到的振动 能 能 能
材料的传声效果 好 差 一般
①在做这个实验时, 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②通过此实验知道, 的传声效果最好。
15.某科学小组开展了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见下图。
(1)使小车运动的力来自橡皮筋,拉长的橡皮筋具有 ,释放后可以产生 。
(2)如果将橡皮筋缠绕圈数增加几十倍,那么小车会怎样?( )
A.一定跑得更远 B.一定跑得更近 C.橡皮筋可能会损坏
(3)小车制作好后,其他小组对他们的小车进行了评价,下列不能作为小车评价标准的是( )。
A.小车行驶的距离 B.小车的运载能力 C.小车是谁制作的
16.我们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做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
(1)实验1中把泡沫球紧音叉,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泡沫球被开的幅度不同,当用力敲击音叉时,泡沫球弹开的幅度 ,音叉发出的声音 ,当轻轻敲击音叉时泡沫球弹开的幅度 ,音叉发出的声音 ,在实验中,泡沫球所起的作用是 。
(2)实验2是研究“怎样听到声音”时的一个模拟实验,将气球皮套在杯口,用橡皮筋固定,上面放少量的碎纸屑,将敲击过的音叉靠近气球皮上方但不接触气球皮,碎纸屑会跳动起来,这说明音叉的振动通过 传给了气球皮,也说明 能传播声音,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人耳朵内的 结构。
(3)实验3中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这时听到闹钟的声音的变化是会渐渐变小,过一段时间后,再往玻璃罩中放入空气,此时我们想听到的声音变化是 ,本次实验说明不能在 中传播。
17.按实验的要求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
(2)实验设计:
①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壁上出现一个小光斑。
②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壁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
③用力敲击桌面,再次观察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
(3)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 ,这说明 。
(4)在这个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 。
18.同学们做了一组与众不同的小车撞木块实验:在其中一辆小车上加了一个铁块,让它们从相同的坡度和高度自由向下滑行。连续几次实验发现,撞击后木块移动的距离也不一样。下面是他们绘制的示意图:
从示意图中发现:
(1)他们使用的斜坡的 相同,小车起始位置在斜坡上的 相同。
(2)观察发现,小车越 (填“轻”或“重”),下滑后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就越 ,所具有的能量也越 。
(3)小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受到 的作用。
(4)实验说明:小车越重,下滑后所具有的能量就越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呼吸系统中的气管 肺 吸气 扩张 肺 氧气
2. 能 弱 甲 乙 空气
3.(1)用手摸下,看是否有振动的感觉;或在鼓面上放轻小物体(写泡沫、纸屑等也对),看清小物体是否在动,从而判断鼓面是否在振动。
(2)把敲过的音叉马上放入水里,看水面上是否有波纹,有波纹的话,说明音叉在振动;或在音叉旁边靠一个悬挂着的乒乓球(或泡沫球),敲打音叉后,看乒乓球是否反复跳动,从而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或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感觉音叉是否在振动。
(3)研究更多的物体发声的实例,看是否振动。
4.(1)铁丝
(2)B
(3)A
5. 鼓膜 鼓膜振动时会跳动 弱 小 强 大 大 发声体的距离 物体振动的幅度 振动
6.(1)振动
(2)振幅
(3) 放大法 转换法
7.(1) 竖直 不能
(2) 蓝 淀粉
(3) 按压 油痕
8.(1)C
(2)尺子
(3)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4) 慢 低 快 高
9.(1)长
(2)A
(3)C
(4)A
(5)C
(6)B
10.(1)C
(2)A
(3)A
(4)A
(5)B
11.(1) 重力 摩擦力
(2)垫圈
(3) 滑动 滚动
(4)C
(5)A
12. 重力 快 大 越大 越快
13. 空气 波 × 鼓膜 耳蜗 听觉神经
14. 空气 由低到高 铁片 传声物体拉紧;铁丝
15.(1) 能量 动力
(2)C
(3)C
16. 大 强 小 弱 让振动现象越明显 空气 空气 鼓膜 渐渐变大 真空
17. 小光斑在墙面上下晃动 小光斑上下晃动的范围大一些 位置会上下移动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发射光线,在墙壁上形成光斑
18. 坡度 高度 重 远 大 摩擦力 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