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
一、选择题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三个圈层。
A.地壳、地核、地幔 B.地幔、地壳、地核 C.地壳、地幔、地核
2.制作潜望镜需要( )。
A.一个平面镜 B.两个平面镜
C.一个平面镜,一块相同大小的玻璃
3.以下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镜子 C.燃烧的蜡烛
4.地壳是地球的固体外壳,由一层层岩石构成。地壳越到深处( )。
A.压力越大,温度越低
B.压力越小,温度越低
C.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5.如图,反映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
A.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B.主要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 C.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下小雨的时候,长满植被的山坡上流下的雨水最可能会( )。
A.比较清澈 B.非常浑浊 C.水中混合着砂石
7.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如果在一楼,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坚固的家具下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8.在“火山”模型中,自“山顶”往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 )。
A.保持气体流通 B.便于雨水进入 C.模拟岩层裂缝
二、填空题
9.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 ,在松软的岩石中传播较 。
10.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当行进中的光遇到 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会改变光的 向,会形成阴影。
11.地下岩层在 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产生的 传到地表会引起 震动,这就是 。
12.光在传播中遇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 、 和不透过等现象。
13.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 源和 源。人们发现 和 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 。
14.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如 、 、 等。
15.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 。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 。
16.像太阳、燃烧着的蜡烛这样的发光物体,叫作 。
17.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 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 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18.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填“地壳”“地慢”或“地核”)。
三、判断题
19.光遇到表面不光滑的物体不会发生反射。( )
20.徐州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海拔低。( )
21.激光笔的光穿过充满烟气的水槽,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光柱。( )
22.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只有坏处。( )
23.潜望镜中的两个镜片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
四、连线题
24.将下列现象与原理连起来。
台灯灯罩
电影银幕 反射
黑板做得粗糙 折射
铅笔斜插入水 直线传播
汽车灯射出的光柱
五、简答题
25.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6.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大雾天气高速公路要封闭。
27.为什么说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大约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
28.彩虹为什么总在雨过天晴时突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A
7.C
8.C
9. 快 慢
10. 直线 物体 传播
11. 压力 地震波 地表 地震
12. 透过 部分透过
13. 光 热 凸透镜 凹面镜 强光和高温
14. 光源 太阳 萤火虫 点燃的蜡烛
15. 戈壁滩 沙漠
16.光源
17. 火箭 潜水艇
18.地壳
19.×
20.√
21.√
22.×
23.√
24.
25.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6.大雾是由水珠和尘埃组成,相当于半透明物体,光只能部分透过,使能见度降低,容易造成事故。
27.太阳光从太阳到达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大约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
28.太阳光透过小水珠以后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了彩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