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4 16:31: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1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目录
1
2
3
课程导入
字词学习
课文解读
4
拓展延伸
壹 课程导入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
作 者 简 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思 考 问 题
本诗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记叙了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被风吹走,终日漏雨,诗人难以入睡的事。
1.篇幅较长;
2.本诗为七言诗,以七言为主,也夹杂九言;
3.本诗押韵,但是并不是一韵到底,韵脚换了很多个。
贰 字 词 学 习
生 难 字
怒号(háo)
三重(chóng)茅
挂罥(juàn)
塘坳(ào)
俄顷(qǐng)
布衾(qīn)
丧(sāng)乱
广厦(shà)
大庇(bì)
突兀(wù)
见(xiàn)
文学常识
蘑菇创意更专业的模板。梭拓,不止创新。请在此处填入你需要的内容。蘑菇创意更专业的模板。梭拓,不止创新。请在此处填入你需要的内容。
蘑菇创意更专业的模板。梭拓,不止创新。请在此处填入你需要的内容。蘑菇创意更专业的模板。梭拓,不止创新。请在此处填入你需要的内容。
一.什么是歌行体
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特点是:
(1)篇幅可短可长。
(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厌不拘,可以换韵。
(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叁 课文解读
课文翻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秋深
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挂着。罥,挂。
低洼积水的地方。
翻译: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课文翻译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进入竹林
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
喝止不住
翻译: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课文翻译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不久,一会儿
布质的被子
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
翻译: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雨点不间断
战乱,此处指安史之乱
潮湿不干。
课文翻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如何能得到
庇,遮盖。全部遮起来。
表叹息
高耸的样子
翻译: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茅屋
文章赏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细致地描写出风吹茅草的情景,写出秋风对茅屋的破坏,流露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使用了哪些动词?产生了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感
群童抱茅而去,诗人倚杖叹息。
诗歌第二段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文章赏析
第三节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叙写,从深度和广度上,表达了诗人在国破家亡时局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四节,在前三节的叙事基础上直接抒情,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肆 拓展延伸
课后探究
《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