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拍,五声d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中“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感受彝家娃娃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2.运用聆听、听辨、对比等方法与形式来感受音乐要素,从而达到学习的歌曲的目的。
3.通过歌曲学习,感受优秀的少数民族民歌的魅力,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区别阿里里的不同音高并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设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简单介绍彝族并用多媒体带领同学们看一看彝族的山寨,初次感受彝族风情。
二、新课教学
1.初步聆听,感受歌曲设问:你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呢?
2.复听感受歌词内容设问:你听到最多的歌词是什么?
3.解读衬词“阿里里”是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每当彝族人觉得自己高兴的时候,就会用这个词来表示,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三、学唱歌曲
(一)学习衬词
1.随音乐画一画旋律线,听到衬词“阿里里”的时候拍手,数一数每段歌词中出现了几个阿里里?
2.辨别“阿里里”的音高
3.图谱来表示阿里里,跟随图形谱,接唱阿里里部分的乐谱,找异同。(1、2相同,3、4不同)
(二)学唱歌曲
1.加入歌词演唱第一段
2.学唱第二段
(1)用接唱的形式补充上答案。
(2)处理一字两音的演唱
3.完整演唱
4.强调 f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强力度记号更能表现彝族儿童载歌载舞时的幸福、快乐的心情。
5.配合欢快的氛围在此完整演唱
四、创编活动
打击乐伴奏:挑选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拓展延伸
简介彝族,再次深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六、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妈妈有好多的少数民族的孩子。他们能歌善舞,喜欢用歌声与舞蹈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认识了彝家娃娃,学唱了彝族歌曲感受到了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今后的课堂上老师带领大家领略其他民族的风采。
课后反思: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彝族儿歌,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相同,第三、四乐句有所变化,这首歌曲出现了大量的衬词,衬词可以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这些特点,我从歌曲的衬词“阿里里”入手,通过不同的方式聆听引导学生了解“阿里里”的含义、听辨“阿里里”的次数、模唱“阿里里”的音高帮助学生区分几个衬词的不同,从而降低了学唱的难度。在唱歌词环节,采用了游戏猜歌词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过程都是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表现了自己,增强了自信心,在欢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律动、活动较多,环节设计的有趣,希望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但害怕学生过于兴奋控制不好课堂,一些舞蹈就没有机会让学生体验。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比如,对学生歌唱方面的要求还不够,虽然讲解了 4个“阿里里”,但能不能唱出不同的层次?对学生的音色还缺少具体的要求。还有,第三个“阿哩哩”是连贯的,那为什么第三个是连贯的呢?这里面又是在体现什么情感呢?缺少更深层次的挖掘、讲解和升华,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所以,今后我还需要继续努力,让遗憾少一些,完美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