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沁园春 雪—— 毛泽东备课人:黄静静 宫继华 赵婧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词的大意,把握词的感情;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词的结构美、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
1.读准字音
①分(fèn)外妖娆(ráo)
②逊(xùn)
③成吉思汗(hán )
④数( shǔ )风流人物
⑤还看今朝(zhāo)检查预习2.说说文章的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到达陕北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又恰逢肩负重任之际,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他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日报》公开发表,引起极大轰动。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都是在中国革命最关键的时刻,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欣赏朗读1.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作用:承上启下。2.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整体感知,诵读课文合作探究:赏读探究美
1.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词句,画出词中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试着从用词、修辞手法、写景、表达情感、写作手法、意境等角度去说一说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可用“ ”这句 美,美在 。这样的句式谈自己的理解。
示例: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写作手法美,美在运用动静结合,“冰封”是静态,“雪飘”是动态,静穆中又有飘舞的动态之美。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意境美,美在他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2.哪些句子总写北方的雪景?你能用成语来概括北方的雪景吗?写景时,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分别用了哪两个字?前三句总写北方的壮丽雪景。
壮阔雄奇、玉砌银妆 、冰天雪地。
封、飘。静中有动,由下至上,由地面到空中,意境非常开阔,气魄宏大。
3.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4、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5.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了评价,是哪个字?这个字有什么具体含义?
6.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文治、武功两方面有杰出才能和远大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诗人自己。这是全诗的主旨。7.如何理解“俱往矣”三个字,究竟谁是真正的英雄?拓展延伸: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1930.02)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试分析这首词与
《沁园春 雪》的
异同点。《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
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
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
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
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
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
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
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
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
有诗人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
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
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总结提升:学习诗词的一般方法:
晓背景
通诗意
明脉络
赏美点
夯积累布置作业: 1. 课外搜集《沁园春·长沙》,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自读赏析!
2.预习课文《雨说》。
a.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b.了解作者
c.预习课后练习一教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