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下列为“全球不同日期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2.下列①和③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③大于①
C.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③小于①
江西省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假期到附近农村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河流在a—b河段的流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北向西南
4.当①地村民在秋分日看到太阳升起时,太阳位于( )
A.正北方 B.正东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图为我国福州市(26°N,119°E)某地理兴趣小组用手机软件查询的某日某时该市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的显示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月份可能为( )
A.1、11月 B.4、9月 C.2、8月 D.5、10月
6.此日,全球昼夜分布最接近下图中的(阴影代表黑夜)( )
A. B. C. D.
下图为我国某新型太阳光照明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该系统工作期间光轴一直与太阳光保持平行。完成下面小题。
7.光轴在白天水平方向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若该系统在116°E的某地使用,当光轴仰角最大时,北京时间为( )
A.00:16 B.06:16 C.12:16 D.18:16
晴朗的天气里,太阳即将升起或者刚刚落到地平线下的几分钟内,蓝色天空穹顶与地平线之间会浮现出金色至红色的光泽,被称为“曙幕光”,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下0°至6°之间,叫作“民用曙暮光”。一些摄影爱好者由于偏爱拍摄“曙暮光”,喜欢购买我国北方地区价格偏低的有窗户向西的商品房。下图为“民用曙暮光”现象发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9.北半球某地春分日出现“民用曙暮光”的最早时间为( )
A.6:24前后 B.5:36前后 C.18:24前后 D.17:36前后
10.夏至日傍晚时分,石家庄市(38°03'N,114°26'E)的一位中学生拍摄“民用曙暮光”时,发现自己的影子恰好与步行街的道路中心线重合,该步行街的走向是( )
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宁波(30°N,121°E)某高中学校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的两位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内容时,对观察到的现象用不同形式做了记录。完成下面小题。
小明日记摘录:8日,天气晴,当地时间18时整,太阳正好在我校西面的山顶上消失。
小花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0° 50° 60°
11.小明日记中的那天所在的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2月 C.4月 D.11月
12.小花进行第三次测量的当日( )
A.海口日出正东 B.北京昼长大于海口
C.宁波日出方位较海口更偏南 D.宁波正午太阳高度角较海口大
某校地理研学小组于7月到南澳岛进行考察。下图为南澳岛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岛北回归线上的两处地标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地点中,研学小组最有可能欣赏到海上日出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研学期间,“自然之门”的正午影长变化和日落方位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变短 顺时针 B.变短 逆时针
C.变长 顺时针 D.变长 逆时针
日晷是利用日影变化规律制成的天文记时仪器,“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赤道式日晷的晷针指向北极星,与晷面垂直。下图分别表示日晷示意图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若在天津某中学校园(117°E,39°N)安装赤道式日晷,则晷面与地面夹角约为( )
A.39° B.23°26′ C.51° D.66°34′
16.该校园日出时晷针针影指向晷面上的正西方位时,北京时间为( )
A.6:00 B.6:12 C.18:00 D.18:12
二、综合题
17.读“经度和纬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经度范围是 ,既位于西半球又属于东经度的经度范围是 。
(2)写出北京的地理坐标 ,若此时为北京时间12月20日18:00,求此时该日占全球比例 。
(3)分别写出北京以地心、地轴和本初子午线为对称点(轴)的地理坐标 , , 。
(4)地球上某点甲,它的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
(5)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往格林尼治最短航线飞行方向为 ,若飞机以每小时555km的速度由北京飞往赤道,期间约需要 小时。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汕头市(23°26′N,116°E)某同学发现一年中有一天正午自己在户外基本没有影子,下图为该同学绘制的所在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甲、乙、丙、丁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戊、己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
(1)当汕头市太阳视运动如戊点所在轨迹时,简述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
(2)当一年中该同学正午影子达最长时,描述该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并计算其正午太阳高度。
(3)简述当该同学正午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时,该日全球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9.读下面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A、M、B、N、P五地的昼长;指出此时我国北方的盛行风向。
(2)当N地至少过几小时全球同属一天;届时北京时间几时。
(3)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白天,指出A、M、B、N、P五地中哪地处于日出、日落;描述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日10:00,某学校的地理老师登录香港天文台网站,在太阳路径平台上输入时间和某城市经纬度,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太阳视运动路径。
(1)推测该地理老师输入的经纬度所在的城市(在北京、伦敦、堪培拉、华盛顿中选择一个),并说明判断理由。
(2)计算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并说出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征。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1.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处于黄昏的点应为于昏线。结合图示,①点西侧为黑夜,则自西向东越过①所在分界线,由夜入昼,该分界线为晨线,即①位于晨线上,①为早晨,A错;②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地球顺时针自转,沿顺时针方向,经过②点时有白天变为黑夜,即②位于昏线上,②处于黄昏,B对;③点西侧为黑夜,则沿地球自转方向越过③点,由夜入昼,③点位于晨线,③为早晨,C错;④点所示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地球逆时针自转,沿地球自转方向越过④点,由夜入昼,则④位于晨线,④为早晨,D错。故选B。
2.由图可见,①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除两极点外,地球表面所有的点角速度都一样,均为15°/h,C错;不考虑地形因素,地球表面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则纬度更高的③点线速度小于①,D对,AB错。故选D。
【点睛】地球表面,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逐渐减小,极点为零。这一结论是在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条件下得出的,考虑地形情况下,在纬度相同时,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A 4.D
【分析】3.据图中指向标及等高线数值可知,河流在a—b河段的流向是自西向东。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春秋分,全球除极点外都是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由于①地位于河谷地区,东侧地势高,当看到日出时,实际太阳已经升起一定高度,高于地平线之上了,则看到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南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阻挡,二分日全球各地均是太阳在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
5.A 6.C
【解析】5.此时的太阳方位角为180°,根据太阳方位角0°为正北可知,此时太阳应位于正南,正值正午时刻,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47°左右,该地位于26°N附近,所以太阳直射17°S附近,4月、5月、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BCD错。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所以1和11月均有可能。故选A。
6.结合上题,此时太阳直射17°S附近,则73°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73°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A选项北极圈内及其出现极昼,B选项全球昼夜平分,D选项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均不符合题意。C选项自转呈逆时针,中心点为北极点,结合其极夜范围,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7.B 8.C
【解析】7.由材料可知,该系统工作期间光轴一直与太阳光保持平行,因此,光轴在白天水平方向转动角度与昼长长短有关,昼长越长,太阳光线画过的弧长越长,光轴在白天水平方向转动角度越大。夏季昼长最长,因此,光轴在白天水平方向转动角度最大是在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当光轴仰角最大时,即当地116°E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此时为12:16,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9.B 10.D
【解析】9.根据材料,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下0°至6°之间,叫作“民用曙暮光”。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因此太阳的视运动为每小时转15°,每转1°需要4分钟,太阳位于在地平线下6°时是出现“民用曙暮光”的最早时间,此时距离日出还需要24分钟的时间。北半球春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即当地地方时6点日出,18点日落,故北半球某地春分日出现“民用曙暮光”的最早时间为日出(6点)前24分钟,计算得出为5:36前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结合所学知识,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石家庄市(38°03'N,114°26'E)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傍晚时分拍摄“民用曙暮光”时,面朝西北方向,影子位于拍摄者的东南方向,根据“发现自己的影子恰好与步行街的道路中心线重合”,说明该步行街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11.C 12.A
【解析】11.材料“当地时间18时整,太阳在我校西面的山顶上消失”,说明此时并未真正日落,该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4月直射点位于北半球,C正确;1月、2月、11月直射点都位于南半球,ABD错误。故选C。
12.宁波位于30°N,第三次测量的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依据正午太阳高度=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可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该日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A正确,C错误;全球昼夜平分,B错误;宁波纬度比海口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较海口小,D错误。故选A。
【点睛】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13.A 14.D
【解析】13.图中两处景观都位于北回归线上,且黄花山经度为116.98°E自然之门经度为117.14°E。故图中方向位上东下西左北右南,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方位为东北方向。①点东北方向为海洋且无遮挡可以看到海上日出,A正确;②点东北方向为山区,故看不到海上日出,B错误;③点东北方向有山地遮挡不能直接看到海洋,C不符合题意;④点东北方向为山区为陆地,看不到海洋,排除D。故选A。
14.6月22日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正午自然之门没有影子,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正午影子逐渐变长,A、B错误;6月22日夏至日当天日出日落方向为西北方,且最靠北,之后日落方向为逐渐向南移动,秋分日时日落方位为正西,在这期间日落方位从西北向正西方向移动,呈逆时针方向,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见到地图先确定方位,在没有给方位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经纬线分布来判断方位。日出方向的正前方应该无遮挡。太阳直射某个纬度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影长越大。
15.C 16.B
【解析】15.通过材料可知,赤道式日晷的晷针指向北极星,与晷面垂直。晷针与地面的夹角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由于晷针与晷面垂直,因此可以推断晷面与地面夹角与晷针与地面的夹角是互余关系,由材料可知天津某中学校园的纬度为39°N,因此晷面与地面夹角=90°-39°=51°,C对,排除ABD。故选C。
16.该校园晷针针影指向晷面上的正西方位,说明太阳位于正东,太阳位于正东时,为二分日,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因此当该地地方时(天津某中学校园117°E)为6:00时,120°E位于117°E以东3°,故北京时间(120°E)比该地早12分,为6:12,B对,排除ACD错误。故选B。
【点睛】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17.(1) 20°W向东至0°经线 160°E向东至180°经线
(2) (40°N,116°E) 11/12
(3) (64°W,40°S); (64°W,40°N); (116°W,40°N)
(4)(23°26′S,160°E)
(5) 先西北后西南 8
【分析】本大题以经度与纬度图为材料设置五道试题,涉及经纬度的应用、日界线、最短航线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 读图并根据东西半球划分确定答案,20°W向东过0°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过180°经线到160°E为西半球,所以可知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至0°经线,既位于西半球又属于东经度的经度范围是160°E向东至180°经线。
(2) 读图,北京的地理坐标为(40°N ,116°E),若此时为北京时间12月20日18:00,则0时位于西十区(150°W),日期为12月20日,因此西十区往东至东西十二区为新一天的范围,跨度为330°,因此该日占全球比例为11/12。
(3) 北京的地理坐标为(40°N ,116°E),故北京以地心为对称点的坐标,纬度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为(40°S,64°W);关于地轴对称点的坐标,纬度与北京相同,经度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为(40°N,64°W);关于本初子午线为对称点(轴)的地理坐标,纬度与北京相同,与本初子午线经度差相等,,东西经相反,为(116°W,40°N)。
(4) 热带和温带的界线是回归线,而南回归线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160°E,而160°E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的坐标是(23°26′S,160°E)。
(5) 从图中看,格林尼治大致位于40°N以北,经度为0°,格林尼治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两地同在北半球中纬度,两地之间最短大圆弧段最高点的纬度高于两地,因此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往格林尼治最短航线飞行方向为先西北后西南;北京的地理坐标为(40°N ,116°E),纬差1°≈111千米,故若飞机以每小时555 km的速度由北京飞往赤道,需要跨越40°纬度,期间约需要40×111÷555=8小时。
18.(1)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太阳视运动轨迹:日出东南方,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日落西南方。
该地正午太阳高度:43°8′。
(3)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分析】本题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题, 涉及太阳视运动轨迹、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纬度变化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戊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己点,为北半球夏至日。当汕头市太阳视运动如戊点所在轨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汕头市位于23°26′N,即北回归线上,当一年中该同学正午影子达最长时,应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即北半球冬至日,此日汕头日出东南方,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日落西南方;正午太阳高度H=90°-(23°26′+23°26′)=43°8′。
(3)当该同学正午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时,为太阳直射时,因此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值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9.(1)昼长:N=A=B>M=P;盛行风向:西北风。
(2)至少过1小时;北京时间为20时。
(3)A点日出,B点日落。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分析】本题以日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盛行风向、时间、日期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N、A、B三地位于同一纬度,昼长相等,M、P处于极夜,昼长为0,故昼长:N=A=B>M=P;根据经度变化规律,沿逆时针方向东经度数变大可知,图中区域位于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我国北方盛行西北风。
(2)据图可知,N地位于昼半球平分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根据经度变化规律,N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与60°E经线相差45°,且位于60°E以西,为15°E;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越往东时间越早,计算得知180°经线的地方时=12+(180°-15°)÷15°=23时,北京时间(120°E)=12+(120°-15°)÷15°=19时。当全球同属一天,180°经线为0时或24时,故全球各地至少过1小时为同一天,届时北京时间为20时。
(3)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白天,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判断MB为昏线,MA为晨线;A点日出,B点日落。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20.(1)北京。理由:北京时间10:00时北京处于上午,观测太阳位于东南方,与图中太阳位置相同;10月1日北京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与图中太阳正午位置相同;10月1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约50°,与图中正午太阳高度相似。
(2)直射点地理坐标(2.2°S,150°E)。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征:自太阳直射纬度(2.2°S)向南北两极递减,且太阳直射纬度所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
【分析】本题以太阳视运动路径为背景,涉及时区计算、太阳高度角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太阳的运动轨迹是东南升西南落,昼长小于12小时,昼短夜长,堪培拉位于南半球,10月1日处于昼长夜短时期,正午太阳应该位于正北方位,和图中太阳视运动路径图不符,排除堪培拉;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日10:00,图中太阳的仰角是40°、方位角是143.1。伦敦位于0°经线,此时地方时是2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太阳的仰角为负数,排除伦敦;华盛顿位于约77°W,此时地方时为21时8分,太阳也应位于地平线以下,太阳的仰角为负数,排除华盛顿。北京位于116°E、40°N,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日10:00,太阳的运动轨迹是东南升西南落,昼长小于12小时,昼短夜长,此时北京的地方时是9时44分,太阳位于东南方位,地平线上一定仰角是符合北京实际情况的,故该城市为北京。
(2)根据图示太阳日出日落方向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日期为10.1日,太阳直射点3个月运动23.5°,1个月运动约8°,平均每4天运动1°,一天移动0.25°,9.23日距离10.1日时间为8天,加上9.23日当天共移动了9天,移动纬度约2.2°,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2.2°S;地方时12时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根据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日10:00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经度为150°E,可判定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2°S,150°E),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征为自太阳直射纬度2°S向南北两极递减,且太阳直射纬度所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