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第一本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3 13:1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导入:(1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
你们看,是谁?(展示书)书是大家非常
熟悉的朋友,我们每天都要跟书打交道,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不少的书,你最喜欢的
一本书是什么?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第一本书是……我的第一本书牛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
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当代诗人,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他一生坎坷,经历过战争、流亡、饥饿以及几次被囚禁,从事过种地、拉平板车、杀猪、宰牛等繁重的工作。
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简介作者及背景(1分钟)
1、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用原文回答)
2、本文围绕着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自学指导一:( 7分钟)自学检测一:( 8分钟)1、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用原文回答) (1).这是一本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2).这是一本没有封面,没有头尾,只有下半部分的书。
2、本文围绕着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朋友来访、父亲考我背书、 父亲给我补书、乔元
贞父亲的事、小狗陪我去上学、老师罚我背书、
乔元贞和二黄毛的事等。 思考: 这些事全都是按照顺叙的方法记叙的吗?作者还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
不是。倒叙:2-10段。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顺叙:1段、14段。作用: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插叙:6段。作用:(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
补叙:12-13段。作用: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我的第一本书。
知识补充:
什么是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时还是矛盾的焦点。
线索的种类:①人物线索; ②物品线索;③感情线索;④事件线索;⑤时间线索。⑥地点的变换。
如:《藤野先生》两条线索:
一是作者的爱国情感;二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整体感知,思考:
1、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为何令作者永志不忘,并专门著文纪念?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自学指导二:( 7分钟 ) 1、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为何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思考 因为当中蕴涵着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父子情同学情].自学检测二:( 8分钟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童年上学的乐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感激的复杂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这之中更包含了作者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正是这样这一本小学课本才让人难忘。小结:(1分钟)当堂训练:(6分钟)完成练习册积累运用第1至4题。 幽默(yōu mò): 凄惨(qī cǎn): 奥秘(ào mì):翻来覆去(fān fù):温厚(wēn hòu):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凄凉悲愤.奥妙神秘.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温和宽厚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生词积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
1、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品析文中的重点语句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自学指导及检测一:(15分钟)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因为童年生活是窘迫的,是艰苦而沉重的,哪有幽默可言?然而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使他们一和小动物在一起、一回到大自然中、一玩起来,就会充满幻想,就会什么困苦都忘却。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想。2、“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一句中,为什么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因为这本书带给作者对苦难生活的体会和独特感悟。它里面有父子、同学间的情意,还有人与动物间的默契与情趣。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它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如果不写这本“书”,那么这几十年的创作就失去了意义。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双关”的修辞。
“本”:①“我”的第一本国语课本;②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的主要是后者。 “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
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就失去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忘本了。
“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本”:①第一本国语教材.
②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12分钟)
思考:(1).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拓展:(2). 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1)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2).仲永天资聪明,没有接受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最后沦为普通人;吕蒙一介武夫,听从孙权的建议,从事学习,最后让鲁肃刮目相看。“立身应以立学为先,立学应以读书为本”。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珍惜美好的生活和优越的条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小结:(1分钟)
牛汉先生一生饱经沧桑,曲折的人生形成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坚强的品格,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溶进了他童年生活的人、事、物中,《第一本书》是尝遍人间百味后唱出的,他将那些被名利遮蔽的人性中闪光的天性重新发掘了出来,为我们展示出名利之外的一个纯然生命的境界——人不能忘本。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1.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里能够看出来?设想父亲夜晚为“我”修补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扩写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要写出父亲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
2.完成练习册。当堂训练(1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