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随堂学习评价-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随堂学习评价-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4 10:5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附2:随堂学习评价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学习评价
评价标准 满分100分 A 90分以上;B 90——75分;C 75 分以下
一、书写历史场景(17空,每空2分,共34分)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从17世纪开始 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
2.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 的发展。
3.导火线: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
4.开始标志:1775年4月19日,英军在 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建军: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代表聚集费城,召开第二届 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 为总司令。
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独立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 。
2.转折:《独立宣言》发表后,法国支持美国独立。1777年, 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次 运动,也是一场 革命。
4.《1787年宪法》:1787年,各州代表齐聚费城,由 主持召开制宪会议。
①内容:依据 原则设计了一个 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 ,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 ;总统和议员由 产生。
②历史意义: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 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课堂补充)名词解释: 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这种制度又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的国家,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政府,政府以总理为首脑并对议会负责,总统是礼仪性和象征性的。总统共和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掌立法和司法大权,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二、识辨历史现象(共32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764年,英国通过‘食糖法’,对输入北美的食糖、糖浆、棉布等商品课以重税,同时规定英国需要的木材、皮革商品,殖民地只能输往英国。”材料分析了( )
A.美国独立战争原因 B.南北战争的背景
C.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D.工业革命的影响
2.“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这是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
A.打碎封建枷锁 B.确立联邦制度 C.进行文艺复兴 D.追求民族解放
3.对比下列两幅美国不同时期的国旗,与第一幅相比,第二幅美国国旗( )
《独立宣言》发表时的美国国旗 1777年6月14日正式使用的美国国旗
A.凸显了美国各州之间的团结 B.突显彻底摆脱殖民的独立精神
C.宣扬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理念 D.鼓吹了分权与制衡的治国原则
4.它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是( )
A.《大宪章》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宅地法》
5.“4 月 19 日凌晨,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的八百名英军,与埋伏在莱克星顿镇的武装民兵交火”,这一历史场景描述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 )
A.导火线 B.开始的标志 C.转折点 D.结束标志
6.1777年,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随后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公开承认了美国独立,并直接派军队加入对英作战。”由此可见,萨拉托加大捷的重大影响是( )
A.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B.使美军人数首次超过了英军
C.激起了北美殖民地人们的反抗意识 D.使美国赢得了有利的国际形势
7.“它不仅惊醒了欧洲,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而且为拉丁美洲争取殖民地独立的斗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工业革命 D.美国内战
8.有学者指出,这场革命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从这个意义上看,这实际上是民主政治创制运动内部的一场冲突。该学者认为“这场革命”( )
A.推动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仅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
C.废除了种植园奴隶制度 D.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9.一美元纸币正面印的是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美国国父”,反面印的是美国国徽。这位“美国国父”是( )
A.林肯 B.富兰克林·罗斯福 C.拿破仑 D.华盛顿
10.华盛顿缔造了美国,并率先垂范,开创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被誉为美国的“国父”。他在担任两届美国总统后,拒绝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回到自己的家乡过上了恬淡的田园生活。 这一民主政治制度源于下列哪个法律文献 (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二、综合题(12分)
11.为探究美国独立的历程,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请你一起参与解决问题。(12分)
材料一 以下图片是历史小组搜集到的有关美国的信息。
(1)图一是美国的国旗。美国国会于1777年7月14日通过决议制定了美国国旗。当时制定的美国国旗只有13颗星星,请说出“13颗星星”代表什么?图二被美国人尊称为什么?(4分)
材料二 莱克星顿被誉为“美国自由的摇篮”,美国人民在莱克星顿中心区树立了一座美国独立战争纪念碑。
(2)莱克星顿之所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这里对于美国独立战争有何特殊意义?(2分)
材料三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她屹立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左手握着的文件中有如下内容:“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罘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3)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自由女神左手中的文件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意义?(4分)
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2分)
三、思考历史问题(共22分)
1.结合所学的知识概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4分)
2.简评1787年宪法。(8分)
四、总结历史规律(共12分)
表格展示:英、美实力对比
  国别分类   英国 美国
经济 老牌的殖民国家 年轻的国家
人口 连同殖民地在内有3 000万 不到300万
军事 拥有强大的舰队,军需品充足 无海军,物资奇缺
性质 非正义 正义
问题思考:弱小的美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英国?(12分)
参考答案:
一、书写历史场景(17空,每空2分,共34分)
一、1.英国 2. 北美资本主义 3.波士顿倾茶事件 4. 莱克星顿
二、 大陆;华盛顿
三、1. 人权宣言;2. 萨拉托加大捷 ;3.民族解放;资产阶级
4. 华盛顿
(1)分权制衡;联邦制;三权分立; 权力;选举
(2)资产阶级
二、识辨历史现象(共32分)
1.A
2.D
3.B
4.B
5.B
6.D
7.B
8.D
9.D
10.C
11.(1)代表:北美最初的13个殖民地;尊称:华盛顿誉为“国父”。(4分)
(2)意义: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2分)
(3)文件:《独立宣言》。(2分)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2分)
(4)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2分)
三、思考历史问题(共22分)
1.结合所学的知识概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4分)
①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2分)
②战争开始标志——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2分)
③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2分)
④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独立。(7月4日美国国庆节)(2分)
⑤转折——1777年,在萨拉托加重创英军。(2分)
⑥胜利:1781年,约克镇之战(康华利率部下投降)(2分)
⑦结束——1783年《巴黎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2分)
2.简评1787年宪法。(8分)
①进步性: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法,符合美国国情(以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代替联邦制下松散的国家联盟,反映了美国从13个殖民地建立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趋势);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三权分立),议员由民选产生,在形式上把主权在民的理论付诸实践,具有一定的民主性。(4分)
②局限性:它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它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把印第安人算作公民,与《独立宣言》中人人平等的原则相违背,带有种族歧视的色彩;暴露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4分)
四、总结历史规律(共12分)
表格展示:英、美实力对比
  国别分类   英国 美国
经济 老牌的殖民国家 年轻的国家
人口 连同殖民地在内有3 000万 不到300万
军事 拥有强大的舰队,军需品充足 无海军,物资奇缺
性质 非正义 正义
问题思考:弱小的美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英国?(12分)
提示:正义性;美国人民的必胜信念和长期斗争;领袖人物华盛顿发挥重要作用;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