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培优训练( 3-5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培优训练( 3-5节,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5 07:5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5节培优训练
考点一:神经调节和动物的行为
1:(2023·金华模拟)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两位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人类的各类感受器均分布有神经元(结构如图),请回答: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构成的。
(2)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 。
(3)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细胞获取和传递的。下列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
①A→B→C ②C→B→A ③B→A→C
(4)下列细胞属于神经元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感光细胞 B.肌肉细胞 C.嗅觉细胞 D.味觉细胞
(5)“渐冻人”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因为反射活动需要通过___________来实现。
(1)(2)
2.下图所示为某女士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缩手反应。请据图分析作答:
(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缩回”的反应是一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    。
(2)如果用“→”表示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请你试着将该反射弧补充完整:
[1]感受器→[2]传入神经→[3]   →[4]传出神经→[5]   。
(3)手被烫到后立即缩回,在缩手后会感觉到疼痛,缩手和产生痛觉的中枢分别位于   和   内。
(4)有人患脑於血失去说话能力,可能压迫了大脑皮层的   中枢。
(5)某人车祸后,身体各部分和四肢都恢复正常,但走路时左右摇摆,原因是 。
3、酒后驾车是交通安全的巨大隐患,小乐欲通过“测定反应速度”实验来证明饮酒对神经系统会造成影响,从而明确良好的生理状况对安全出行的重要意义。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两人做好准备(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试者仅用拇指和食指将直尺夹住,记录被试者手指夹住处的刻度值。被试者分别在:①不饮酒,②饮300毫升啤酒,③饮1000毫升啤酒的三种状态下,分别各测试三次,测试数据如表所示。
① ② ③
第一次( m) 24.4 32.2 48.7
第二次( m) 25.5 33.2 53.0
第三次( m) 25.1 35.0 51.3
【实验分析】
(1)实验过程中,被试者在三种状态下都重复测试三次,其目的是 。
(2)本实验通过比较 , 可初步得出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人的反应速度越慢的结论。
(3)小乐还可通过 等方法来改进实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酒驾的危害。
(4)【科学解释】“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为:眼→视神经→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脊神经→手指肌肉收缩。饮酒后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机能下降,从而使动作失去协调和准确性。
4、如图是人体中枢神经的简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人是因为“甲”受损,所以无法言语、运动
B.“丙”的功能包括心脏搏动、呼吸的恒定以及感觉
C.体操选手的“乙”很发达,所以平衡感很好
D.“手遇热,立刻缩回“的反射控制中枢在“丁”
5、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6、巴甫洛夫经过无数次的研究确立了条件反射的理论,下列是某同学在家模仿巴甫洛夫的实验进行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每当狗吃到食物后都会分泌唾液,这种对外界的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是通过 来完成的。
(2).图B中把铃声和进食反复结合后,使 (选填“铃声”或“进食”)转化为条件刺激时,就形成了图C中所示的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效应器是 , 控制此反射的中枢位于 。
(3).图D中,表示一段时间后只给铃声不给食物后,条件反射将 ;该实验说明了 (选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下同)是在 的基础上形成的。
7、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
(1)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________门把手。(选填“→”或“←”)
(2)手指触碰后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
(3)若图乙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 。
8、交通法规规定,禁止酒后驾车。为此研究人员以100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研究,并获得如下数据;
人体累积的酒精量(毫升) 25 55 85 115 145 175
人体对声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秒) 0.247 0.257 0.268 0.287 0.329 0.36
人体对电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秒) 0.311 0.328 0.337 0.255 0.386 0.417
(1)研究人员研究的问题是 。
(2)为了减小误差,上表记录的每一个反应时间已经经过数据处理,如“0.247秒”其实指的是________。
(3)本实验存在不够严谨的地方,请指出问题所在 。
9:(2023八上·杭州期末)当我们看见一颗青杏或者听到“青杏”这个词,会不自觉地流出口水,这是一种反射现象。下列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
B.该反射是通过生活经验或学习建立起来的
C.该反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
D.该反射与人体膝跳反射类型相同
10:(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10)(11)
11:(2022·浙江八年级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___________(填序号),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 (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3)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
(4)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丽丽的心跳和呼吸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这属于_______反射。
例12、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弥河又见野鸭归来,鹊巢星罗棋布,喜鹊的叫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的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接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从行为的功能看,其中喜鹊的叫声是   行为;从动物获得途径看,应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获得的行为。
13: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下列反射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望梅止渴 B.寒冷使人打哆嗦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谈虎色变
14: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以下实验:
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唾液流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属于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2)从实验可知,铃声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是 。
(3)实验④说明了 。
(4)若以光照代替铃声,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请推测狗会发生流唾液的行为吗?请说明理由___

15:(2022·浙江台州)2021年,中国云南省的一群亚洲野象集体北迁事件备受全民关注。关于大象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亚洲野象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亚洲野象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C.亚洲野象的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D.亚洲野象经训练后会做精彩表演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
16:(2022·浙江温州八年级期末)韦恩图可在不同事物间建立逻辑关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共同点。下列可表示阴影部分内容的是(  )
A.与生俱来的行为 B.后天获得的行为
C.有利于动物生存 D.由遗传物质决定
考点二:体温的控制
1:(2022·浙江温州·一模)月亮鱼(如图甲)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全身恒温”的鱼类。研究团队通过监测绘制了月亮鱼体温随水温变化情况(如图乙)。月亮鱼在水中胸鳞会持续快速摆动,解剂发现其胸鲔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
(1)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属于恒温动物的证据是 。
(2)在低温环境下,哪些结构有利于月亮鱼保持恒定的体温。例举一点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1)(2)
2:如图表示五种动物在不同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 况,请据图判断下列错误是( )
A.当外界温度是50℃时,负鼠的体温也可能上升到50℃
B.在实验过程中,猫的体温始终稳定在40℃左右
C.在实验过程中,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最明显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但体温调节能力不同
3:(2022·浙江台州)如图表示的是人和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
(1)人和鳄鱼之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恒温动物能够继续保持体温恒定的奥秘在于其体内的产热速度___________散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表示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曲线。
(3) (4)
4:(2022八上·青田)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不同,散热越困难 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对热的感觉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据图判断。
(1)在相对湿度为 60%,气温为 35℃时,人体对热的感觉是 (选填“不热”、“热”、“很热”、“非常热”、“酷热难耐”)
(2)在 25℃和 35℃时,其中________℃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觉影响较小。
5:(2022·浙江杭州)如图是一位宁波市某人民医院接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患者。此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经医护人员精心诊治和护理,身体恢复正常,于2020年3月31日正式出院。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觉是在肌肉处形成的
B.此时图片中患者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C.此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后,其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
D.人们谈“病毒”色变,紧张害怕,这表现是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引起
6.(2023八上·椒江期末)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人进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但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在这时间内人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再通过     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同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
7:(2022·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不正确的是( )
效应①可使散热减少 B.效应②可使产热增加
C.效应③可使产热增加 D.效应④可使产热增加
8:(2022·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结合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途径表示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因此内脏和骨骼肌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
(2)某病人体温在内都处于39.5℃,若、、、都表示热量,则、、、之间的数学关系为___________。
(3)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将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温上升。
9:(2022浙江)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错误的是(  )
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C.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D.人体持续高烧39℃,则其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10.(2023八上·东阳期末改编) 2022年12月4日,金华市发布通告:12月5日起,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通过药店购买”四类”药品的人员,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图甲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图乙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请回答:
(1)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人体可通过图甲所示路径进行体温调节,该调节过程属于   (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该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2)冬天,下列哪种情况的组合可以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
A.①和④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3)若某新冠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体温持续在39℃,则在该时间段,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经医生诊断,可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服用药物后,人体皮肤会作出如图乙中   (填序号)的反应来增加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值。
(4)比较①、②两图,可知①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   ,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   ,血流量   ,皮肤的温度会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
11:(2022·浙江杭州)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哪里?有人猜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猜测位于脊髓。针对此问题,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将4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按下表处理方法处理后,均放在寒冷环境中观察其体温变化情况。
实验组名 小白鼠数量 处理方法 体温变化情况
甲 1 不进行任何处理
乙 1 只破坏下丘脑
丙 1 待填
丁 1 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1)丙组小白鼠的处理方法是 。
(2)若甲、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恒定,乙、丁组小白鼠体温不能保持恒定,初步得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此时甲、丙组小白鼠体内产热与散热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为使实验所得结论更可靠,需对实验进行改进。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
12、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________图,此时体温________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________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________,皮肤温度________,散发的热量将增加.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________.
(12) (13)
13、如图表示某健康男性在45℃室内安静状态下的体内温度、皮肤温度和出汗率的变化,第25分钟时,此人饮入冰水。
(1)在0~25min内,此人皮肤温度低于体内温度的主要原因是 。
(2)据图分析饮用大量冰水导致皮肤温度升高的变化是如何引起的? 。
(3)在45℃的室温环境中,人体皮肤内的 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入 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______,血流量______,汗液分泌_______,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体温保持恒定。
14、(2023八上·温州期末)今年夏天,持续性的高温天气致使全国多地出现“热射病”患者。为了解热射病的成因,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材料一: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其突出病症有高热(体温超过40℃)、少汗或无汗、意识模糊等,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材料二:热射病多发于高湿高温(气温超过37℃)天气,常见群体之一为高强度体力劳动者。
材料三:不同环境温度下,人的身体反应如右表。
环境温度/℃ 身体反应
33 汗腺开始排汗
35 心跳加快,出汗增多
39 汗腺濒临衰竭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对热射病的成因作出解释。
课后作业
考点一:神经调节
1.(2022·余姚)余姚是杨梅之乡,杨梅上市后人们出现的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听说杨梅上市而分泌唾液 B.吃着杨梅感觉酸甜而分泌唾液
C.看到杨梅而分泌唾液 D.看到“杨梅”两字而分泌唾液
2.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涵了反射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 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
4.(2022·浙江金华市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下列说法正确选项是(  )
①是反射弧,②是反射
B.①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②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D.①是反射,③是反射弧
5.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神经调节,②是激素调节
B.图中包含的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C.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会上升
D.进食后血糖含量大幅度上升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
6.(2022·浙江·缙云县八年级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2023·萧山模拟)为指导同学们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学校组织消防逃生演练。某同学在所到警报声后,作出了如下图的反应,试回答:
(1)X表示反射弧中的________;
(2)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除了肌肉外,还有_ 。
(3)图中所示“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最有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生长激素:②肾上腺素:③性激素。
(4)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 收缩 (“不可以”,“可以”)
(5)当遭遇危险时,大脑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见,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调节的影响。
8、(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朱利叶斯因感知温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材料一:在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猜测,神经细胞对不同刺激的不同反应,很可能依赖于细胞的某种离子通道受体,它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着细胞内外离子的进出。
材料二:朱利叶斯以辣椒为切入点,于1997年发现辣椒素能激活某种细胞的敏感离子通道受体,并发现该受体也可被43℃以上的高温激活,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
(1)分析材料可知,该离子通道受体位于 (填细胞结构)。
(2)吃辣椒会感觉到热,是因为辣椒素与高温一样会激活神经细胞的 _。
9.(2021八下·浙江期末)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与肘部动作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甲所示反射弧中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如果图甲中的C为图乙中的③和④,当神经传来的兴奋使④收缩、③舒张时,人体就完成了________动作。在上述过程中,若图甲中的B受到损伤,则此动作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
10.(2021八下·奉化期末)如图是“膝跳反射”实验。
(1)图一产生膝跳反射需要外界给予适当刺激,施加刺激的同学用叩诊槌迅速叩击的部位应是图中的 。
(2)当施加刺激的同学刚刚举起叩诊槌,受试者就产生小腿后缩的反应,控制这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选填“脊髓”或“大脑皮层”)
(3)图二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填番号)
(4)图二中若某人腰部神经(如H处)受阻,则他   完成膝跳反射,   形成感觉。(选填“能”或“不能”)
(5)婴幼儿出现尿床现象,主要是因为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及时排出,这种排尿反射活动属于   反射;而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排尿过程要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这种排尿反射属于   反射。
11.若将青蛙的头部齐鼓膜后剪去,但其余部分保持基本完好,这样的青蛙被称为脊蛙。用脊蛙做如下实验:
(1)若用针轻刺青蛙后肢,就会发生屈腿反射。当青蛙的皮肤受针刺激后,皮肤上的   产生神经冲动,沿   传入   ,经脊髓处理后沿   传至   (后肢骨骼肌),于是骨骼肌收缩使青蛙发生屈腿反射。
(2)若将蛙腿的皮肤剥去,重复(1)实验,脊蛙不发生屈腿反射,你认为原因是   。
(3)若将探针插入蛙的脊髓内,破坏了蛙的脊髓,重复(1)中的实验,结果也不发生屈腿反射,你认为原因是   。
12.(2022·浙江舟山)激烈刺激的比赛画面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图为人体在紧张焦虑时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这些刺激性场景通过眼球视网膜上的___________接受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有规律的反应,与心跳血压有关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从反射弧的组成上看,图中肾上腺属于___________。综合以上信息可知,人体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激素调节和___________调节相互配合的结果。
考点二、动物的行为
1.自然界中的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熊猫偏爱嫩竹——觅食行为 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防御行为
C.雄海象为争夺雌海象和生活地盘而决斗——繁殖行为D.大雁每年春分后往北方飞——迁徙行为
2.(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有关分泌唾液行为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后天性行为 B.听到别人讲“酸梅”就流唾液是后天性行为
C.看到“酸梅”两字就流唾液是先天性行为 D.流唾液不是一种本能,需要经过训练
3、春天日照时间逐渐变长,大多数鸟类进入生殖季节,其机制是:鸟类的视网膜感受日照时间变长的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给效应器,效应器分泌激素,最终引起卵巢分泌性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B.从视网膜感受刺激到效应器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
C.鸟类的生殖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D.鸟类的生殖行为仅受到激素的调节
4.某5周岁的幼儿因体质较弱,多次注射抗生素。某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去医院就诊,当医生说需要注射抗生素时,该幼儿便开始啼哭。该幼儿的这种行为是(  )
A.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B.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C.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D.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5.上午最后一节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快速走向食堂。甲同学拿起饭盒却又很快扔下,随后叫道:“哇!真烫!”;乙同学正想拿又停住了手,因为他听到了甲同学的喊声;丙同学听了,一声不吭拿出纸巾裹起了饭盒。关于三位同学举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扔下饭盒”的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B.乙同学“停住了手”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C.甲同学“扔下饭盒”的行为是保护自己,属于先天性行为
D.丙同学凭经验知道纸是热的不良导体
7.(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卷心菜、大白菜和小白菜等植物的花,每朵都由四片花瓣组成,呈十字形,因此在分类上这些植物属于十字花科。在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绿色的小肉虫——菜青虫,但在菠菜、芹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上一般找不到菜青虫。为探究菜青虫的这种取食趋向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菜青虫幼虫20只;
②准备新鲜的卷心菜叶和菠菜叶各一片;
③将20只菜青虫幼虫放在与两片叶片等距离的地方,观察幼虫爬行方向。
实验结果如下表:
观察的时刻 第3分钟 第5分钟 第8分钟 第10分钟
爬向卷心菜的菜青虫幼虫数量/个 15 16 18 20
爬向菠菜的菜青虫幼虫数量/个 5 4 2 0
回答问题:
(1)小乐提出的假设是 _;
(2)实验用菜青虫幼虫的选取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使用菜青虫幼虫进行实验
方式二:取菜青虫卵隔离培养,等卵孵出幼虫后进行实验
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式______(选填“一”或“二”),原因是 ;
(3)每一组应该选择菜青虫的数量不是1条、而是10条?为什么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
(4)根据猜想,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5)分析上述实验,还需要改进的是 。
6.(2021·浙江金华·八年级期中)春暖花开、燕雁北飞,秋寒叶落、燕雁南归。人们通常认为候鸟的迁徙与气温变化有关。
据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观察记录,有一种候鸟黄脚鹬,每年长途跋涉1.6万公里来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间,总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产蛋。根据上述现象,洛文教授认为“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获了若干只某种候鸟,分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如下表。
所捕候鸟的处理 3个月后放飞所捕候鸟情况
第一组 置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的自然环境中 留在原地
第二组 置于日光灯下,用灯光模拟日照,并一天天延长光照时间 多数往相同方向飞
(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却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___________,所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
(2)根据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的猜想是 。
(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迁徙的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

8、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搏斗。
资料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到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记录如下表:
鱼缸 模型 三刺鱼的反应
1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2号 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3号 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无反应
4号 鲳鱼外形,腹部红色 有攻击行为
(1)如果作出的假设是 ,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1号和2号。
(2)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 ;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若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上表中可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组合有 。
(4)如果去掉2号、3号两组实验,只考虑1号和4号两组的实验,大家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明理由 。
(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由它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考点三、体温调节
1.(2021·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不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 B.适当增添衣裤 C.浑身肌肉颤抖 D.汗液分泌增加
2、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 (或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生理 效应是(  )
A.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B.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
C.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
D.皮肤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
3.(2022·浙江·绍兴市八年级期末)2021年12月以来浙江多地爆发了新冠疫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已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居民采取居家隔离管控措施,足不出户,严禁人员聚集,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新冠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乏力,肌肉酸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觉是在肌肉处形成的
B.躺在床上的患者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C.此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后,其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
D.人们谈“病毒”色变,紧张害怕,这表现是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引起
4.(2021·浙江台州)“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对进出村镇、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刻上报。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________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中。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________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两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血管情况的是________图,此时散热方式为 。
6.(2023萧山模拟)杭州气象台发布消息(图甲):2023年2月26日杭州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季。
进入春季后气温起伏大,气温复杂多变,还是需要“春捂秋冻”。意思就是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的太多,适当的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这与人体体温调节密切相关。
(1)“春捂”___(选填“会”“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秋冻”的感觉是在___ _____形成的。
(2)当处于寒冷环境时,人体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同时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将_________(选填“增多”“减少”或“保持不变”),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温上升。
(3)春季感冒多发,某人因感冒而发热,经测量,该病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则此人机体的散热___________产热(选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4)人体在冰雪场地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图乙的 _____(填“A”、“B”或“C”)。若管径如图C时,根据血管所处的状态,可判断散发的热量将 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
(5)体温主要是由上述神经调节方式进行的,但也离不开________调节。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含量会升高,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速体温上升。图丙中能表示他奔跑时体温变化的曲线是______。
7.分析有关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过程:Ⅰ.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组、乙组;
Ⅱ.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鼠不做处理;
Ⅲ.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Ⅳ..................;
Ⅴ.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请分析回答:(1)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___________;
(2)写出(Ⅳ)的操作步骤 ;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8.(2022·浙江湖州)2020年5月27日11点,我国珠峰科考队8名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进行珠峰测量工作。这次考察利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测量山峰高度和自然资源数据。
(1)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气候特殊,科研考察的难度很大,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珠峰上的气温是零下25℃,登山过程中考察队员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________;
A.体温下降   B.机体耗氧量降低C.皮肤血管收缩  D.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减弱
(3)小明从媒体中获悉科考队员所携带的部分物品清单,制作了一份分析表。请你帮助小明填写表中的空格:
携带物品 防裂唇膏 电热鞋 高压锅 防紫外线服装 …
原因 高原风大、空气干燥,人体中水分蒸发得快 冬天温度低,脚离心脏较远,温度较低 ______ 紫外线照射强烈 …
9.(2022·浙江温州·二模)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人体会及时有效地发挥调节功能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图甲为人体几种器官或组织在不同状态下的产热量百分比扇形图,图乙是在安静状态下某正常成年人手臂皮肤血液流量随环境温度变化情况。请分析图形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举出图甲中符合“状态二”的一个实例: 。
(2)当环境温度处于图乙中AB段时,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___。
(3)在图乙中,如果室温在C时刻快速下降至5℃,曲线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
10.(2022·浙江缙云县八年级期末)科学家分析了北极熊的毛,发现它并非白色,而是一根根中空而透明小光导管,它不仅能防水隔热,而且只有紫外线才能通过,是北极熊收集热量的天然工具,对生活在寒冷极地的北极熊的体温调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北极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热及吸收紫外线的特点,有利于北极熊_________;
A.增加产热 B.减少散热 C.吸收热量 D.增加散热
(2)维持北极熊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的体温调节中枢跟人体一样位于_________。
(3)由于全球变暖冰层变薄开裂,北极熊为了获取食物,常从一块浮冰跳到另一块浮冰。如果一只北极熊跳上一块浮冰后,浮冰仍然处于漂浮状态,则浮冰受到的浮力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一只体重为7210牛的北极熊,要在露出海面部分体积不小于多少立方米的浮冰上活动,才能确保北极熊整个身体露出水面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海水=1.03×103kg/m3)
11.(2022·浙江温州·八年级期末)据报道2021年5月某地举办山地马拉松赛,比赛中部分缺少保暖衣物的运动员因冰雹、大风、降温等出现身体不适、甚至出现“失温”危及生命。所谓“失温”,指人体重要器官温度降低,人产生寒颤、迷茫,甚至因心肺功能衰竭。专业人士建议:长时间户外运动需要随身携带保温毯、高热量食物等物品。
材料一:山地马拉松运动中,运动员需消耗大量能量,不易及时补充能量。
材料二:温度过低时,运动员肌肉僵硬、体表血液流动变慢,无法正常运动。
从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分析比赛中运动员出现“失温”现象的原因?
八上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5节
考点一:神经调节和动物的行为
例1:(2022·浙江·金华市一模)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两位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人类的各类感受器均分布有神经元(结构如图),请回答: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构成的。
(2)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______。
(3)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细胞获取和传递的。下列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
①A→B→C ②C→B→A ③B→A→C
(4)下列细胞属于神经元的是 (可多选)。
A.感光细胞 B.肌肉细胞 C.嗅觉细胞 D.味觉细胞
(5)“渐冻人”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因为反射活动需要通过___________来实现。
【答案】(1)基本单位 细胞体;突起(“细胞体”“突起”答案顺序可互换) (2)树突→细胞体→轴突
(3)③ (4)A,C,D
(5) 反射弧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受损,部分反射活动不能完成,而反射活动要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2)
2.下图所示为某女士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缩手反应。请据图分析作答:
(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缩回”的反应是一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    。
(2)如果用“→”表示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请你试着将该反射弧补充完整:
[1]感受器→[2]传入神经→[3]   →[4]传出神经→[5]   。
(3)手被烫到后立即缩回,在缩手后会感觉到疼痛,缩手和产生痛觉的中枢分别位于   和   内。
(4)有人患脑於血失去说话能力,可能压迫了大脑皮层的   中枢。
(5)某人车祸后,身体各部分和四肢都恢复正常,但走路时左右摇摆,原因是 。
【答案】(1)反射
(2)神经中枢;效应器
(3)脊髓;大脑(大脑皮层)
(4)语言
(5)小脑损伤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缩回”的反应是一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反射。
(2)如果用“→”表示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该反射弧为:[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3)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神经冲动能到达神经中枢,是因为脊髓有传导功能,因此手被烫到后立即缩回,在缩手后会感觉到疼痛,缩手和产生痛觉的中枢分别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内。
(4)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人的语言中枢,因此若是有人患了“脑血栓”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这是由于血栓压迫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故答案为:(1)反射(2)神经中枢;效应器(3)脊髓;大脑(大脑皮层)(4)语言中枢
(5)小脑损伤
3、酒后驾车是交通安全的巨大隐患,小乐欲通过“测定反应速度”实验来证明饮酒对神经系统会造成影响,从而明确良好的生理状况对安全出行的重要意义。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两人做好准备(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试者仅用拇指和食指将直尺夹住,记录被试者手指夹住处的刻度值。被试者分别在:①不饮酒,②饮300毫升啤酒,③饮1000毫升啤酒的三种状态下,分别各测试三次,测试数据如表所示。
① ② ③
第一次( m) 24.4 32.2 48.7
第二次( m) 25.5 33.2 53.0
第三次( m) 25.1 35.0 51.3
【实验分析】
(1)实验过程中,被试者在三种状态下都重复测试三次,其目的是 。
(2)本实验通过比较 , 可初步得出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人的反应速度越慢的结论。
(3)小乐还可通过 等方法来改进实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酒驾的危害。
(4)【科学解释】“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为:眼→视神经→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脊神经→手指肌肉收缩。饮酒后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机能下降,从而使动作失去协调和准确性。
【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
(2)三种状态下,被试者手指夹住处刻度值的平均值
(3)测试对象(或饮酒量或测试次数等,合理即可)
(4)脊髓
【解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解答】(1)每种状态都三次测试是为了避免实验现象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由表格可知,实验中测量了多次被试者手指夹住处的刻度值,每种状态下都有三组数据,所以是通过比较三种状态下的被试者手指夹住处刻度值的平均值来比较反应嘟嘟的快慢;
(3)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可以增加实验对象的人数及测试的次数等,测量出更多的数据来比较;
(4)脊神经由脊髓控制的;
4:如图是人体中枢神经的简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人是因为“甲”受损,所以无法言语、运动
B.“丙”的功能包括心脏搏动、呼吸的恒定以及感觉
C.体操选手的“乙”很发达,所以平衡感很好
D.“手遇热,立刻缩回“的反射控制中枢在“丁”
【答案】B
【解析】理解和掌握大脑、小脑、脑干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A、植物人虽然仍有呼吸、血压、心跳等,但已经没有意识、知觉、思维等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是大脑受到损伤引起的,图中甲是大脑,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丙是脑干,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B错误,符合题意;
C、小脑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图中乙是小脑, 体操选手的“乙”很发达,所以平衡感很好,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手遇热,立刻缩回“ 属于缩手反射,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图中丁是脊髓,D正确,不符合题意。
5、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5、A
【解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
【解答】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来不及考虑说明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6、巴甫洛夫经过无数次的研究确立了条件反射的理论,下列是某同学在家模仿巴甫洛夫的实验进行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每当狗吃到食物后都会分泌唾液,这种对外界的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是通过 来完成的。
(2).图B中把铃声和进食反复结合后,使 (选填“铃声”或“进食”)转化为条件刺激时,就形成了图C中所示的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效应器是 , 控制此反射的中枢位于 。
(3).图D中,表示一段时间后只给铃声不给食物后,条件反射将 ;该实验说明了 (选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下同)是在 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1)反射弧(2)铃声;条件;唾液腺;大脑皮层(3)消失;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解析】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效应器由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能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缩手反射等反射活动都是简单的、动物生来就会有的。这类反射活动由脊髓等中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叫做非条件反射。而望梅止渴等这一类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它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
【解答】(1)图A中,每当狗吃到食物后都会分泌唾液,这种对外界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2)狗进食时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图B中把铃声和进食反复结合后,铃声就成了进食的信号,即铃声转化为条件刺激,形成了图C中所示的条件反射。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作出反应分泌唾液的唾液腺,控制此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图D中,一段时间后只给铃声不给食物,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不能引起分泌,条件反射也就消失了。该实验说明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这一条件反射是在进食时分泌唾液这一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故答案为:(1)反射弧;(2)铃声;条件;唾液腺;大脑皮层;(3)消失;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7、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
(1)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________门把手。(选填“→”或“←”)
(2)手指触碰后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
(3)若图乙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________。
例7、(1)←(2)c(3)能感受到电刺激,但无法立即缩手。
【解析】(1)物体上出现了电荷的聚集,是产生了静电。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解答】(1)在干燥寒冷的冬季,人们接触门把手时,偶尔会被“电”了一下,这是静电现象,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门把手。
(2)人的缩手反应,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C脊髓。
(3)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射活动,若图乙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能够感觉到疼痛,但不能完成缩手动作,原因可能是上图中的d传出神经受损所致。
8、交通法规规定,禁止酒后驾车。为此研究人员以100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研究,并获得如下数据;
人体累积的酒精量(毫升) 25 55 85 115 145 175
人体对声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秒) 0.247 0.257 0.268 0.287 0.329 0.36
人体对电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秒) 0.311 0.328 0.337 0.255 0.386 0.417
(1)研究人员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为了减小误差,上表记录的每一个反应时间已经经过数据处理,如“0.247秒”其实指的是________。
(3)本实验存在不够严谨的地方,请指出问题所在________。
8、(1)人体收到声和电的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与人体累积的酒精含量的关系
(2)时间段
(3)没有保证志愿者的年龄,生理状况等相同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1)由表格数据可知人体对声和电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与人体累积的酒精量的有关,故此实验是探究人体收到声和电的刺激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与人体累积的酒精含量的关系;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0.247秒其实指的是人体累积的酒精量为25ml时100名志愿者对声刺激后作出反应时间段的平均值;
(3)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理状况反应能力不同,所以根据控制变量法知本实验应该保证志愿者的年龄,生理状况等相同。
9:(2023八上·杭州期末)当我们看见一颗青杏或者听到“青杏”这个词,会不自觉地流出口水,这是一种反射现象。下列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
B.该反射是通过生活经验或学习建立起来的
C.该反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
D.该反射与人体膝跳反射类型相同
【答案】D
【解析】当我们看见一颗青杏或者听到“青杏”这个词,会不自觉地流出口水,是人体大脑皮层中的语言神经中枢控制的,是条件反射
【解答】A. 该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中的语言神经中枢控制的,A正确
B. 该反射是条件反射,是需要后天学习才能建立起来的,B正确
C. 条件反射如果不持续强化,会减弱,C正确
D. 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答案为:D
10:(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10、【答案】D
11:(2022·浙江八年级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___________(填序号),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 (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 的功能。
(3)如图⑥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11【答案】(1)⑤ ①→②→⑤→⑥→⑦ (2) 传导 (3) B
(4) 条件
12: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弥河又见野鸭归来,鹊巢星罗棋布,喜鹊的叫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的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接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从行为的功能看,其中喜鹊的叫声是   行为;从动物获得途径看,应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获得的行为。
【答案】(1)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和学习
(1)材料一中喜鹊叫是想表现出求偶的行为,也是动物为了繁殖的行为;这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材料二中,野马通过训练在水坑饮水的行为,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重复训练达到了饮水的能力,是后天学习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物质影响的基础下,在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学习和生活的经验而获得的行为为后天学习能力。
故答案为:(1)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2)学习,遗传物质,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和学习。
13: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下列反射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望梅止渴 B.寒冷使人打哆嗦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谈虎色变
【答案】B
14: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以下实验:
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唾液流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属于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2)从实验可知,铃声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是 。
(3)实验④说明了 。
(4)若以光照代替铃声,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请推测狗会发生流唾液的行为吗?请说明理由___

例15【答案】(1)条件反射
(2)每次铃声响后必须喂食,多次重复
(3)形成条件反射,必须有非条件反射的强化与巩固,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
(4)会。经过多次训练,狗会形成有光照即有食物的条件反射。
15:(2022·浙江台州)2021年,中国云南省的一群亚洲野象集体北迁事件备受全民关注。关于大象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亚洲野象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亚洲野象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C.亚洲野象的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D.亚洲野象经训练后会做精彩表演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
【答案】D
16:(2022·浙江温州八年级期末)韦恩图可在不同事物间建立逻辑关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共同点。下列可表示阴影部分内容的是(  )
A.与生俱来的行为 B.后天获得的行为
C.有利于动物生存 D.由遗传物质决定
【答案】C
例17:(2022·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年级期末)有下列现象:①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②草履虫摄食;③听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应;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计划着假期去旅行。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___________。
【答案】④⑤ ⑥
考点二:体温的控制
1:(2022·浙江温州·一模)月亮鱼(如图甲)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全身恒温”的鱼类。研究团队通过监测绘制了月亮鱼体温随水温变化情况(如图乙)。月亮鱼在水中胸鳞会持续快速摆动,解剂发现其胸鲔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
(1)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属于恒温动物的证据是___________。
(2)在低温环境下,哪些结构有利于月亮鱼保持恒定的体温。例举一点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答案】随着水温的变化,鱼的体温基本保持不变 胸鳍快速摆动,通过肌肉运动产生大量的热;脂肪层厚,减少散热。
2:如图表示五种动物在不同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 况,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是( )
A.当外界温度是50℃时,负鼠的体温也可能上升到50℃
B.在实验过程中,猫的体温始终稳定在40℃左右
C.在实验过程中,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最明显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但体温调节能力不同
【答案】A
【解析】猫、负鼠、食蚁兽和鸭嘴兽都是恒温动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它们能够调节自己的体温;蜥蜴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
【解答】A、外界温度达到50°时,负鼠、猫、食蚁兽的体温都是40°,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猫的体温恒定在40°左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蜥蜴体温显示曲线较陡,所以蜥蜴的体温变化受环境影响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且体温恒定,但体温调节能力有一定的差异,D正确,不符合题意。
3:(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如图表示的是人和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
(1)人和鳄鱼之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恒温动物能够继续保持体温恒定的奥秘在于其体内的产热速度___________散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表示鳄鱼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曲线。
【答案】人 等于 乙
4:(2022八上·青田期末)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不同,散热越困难 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对热的感觉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据图判断。
(1)在相对湿度为 60%,气温为 35℃时,人体对热的感觉 是 ________ (选填“不热”、“热”、“很热”、“非常热”、“酷热难耐”)
(2)在 25℃和 35℃时,其中________℃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觉影响较小。
【答案】(1)非常热(2)25
5:(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一位宁波市某人民医院接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患者。此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经医护人员精心诊治和护理,身体恢复正常,于2020年3月31日正式出院。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觉是在肌肉处形成的
B.此时图片中患者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C.此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后,其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
D.人们谈“病毒”色变,紧张害怕,这表现是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引起
【答案】D
6.(2023八上·椒江期末)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人进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但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在这时间内人体发生了一些变化。
(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再通过     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同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
【答案】(1)脑干;传出神经(2)肾上腺素;收缩
【解析】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和感觉的控制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在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在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的体温在产热和散热情况下维持动态平衡;当人的产热大于散热时,人的温度会升高;当人的产热小于散热时,温度会下降;人主要的散热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两种;
【解答】(1)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的控制中枢;所以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在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
(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能够扩张通往心脏和和肌肉的血管,体温调节时,为了抵御寒冷,经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所以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7:(2022·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减少 B.效应②可使产热增加
C.效应③可使产热增加 D.效应④可使产热增加
【答案】B
【分析】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而在运动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解析】A.效应①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可使散热减少,A正确。
B.效应②汗腺分泌减少,汗液减少,减少体内散失的热量,但不能改变产热多少,B错误。
C.效应③骨骼肌收缩增加,使产热增加,C正确。
D.效应④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多,代谢率增加,使产热增加,D正确。
8:(2022·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结合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途径表示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因此内脏和骨骼肌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
(2)某病人体温在内都处于39.5℃,若、、、都表示热量,则、、、之间的数学关系为___________。
(3)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将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温上升。
【答案】效应器 增加
9:(2022·浙江·舟山市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C.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D.人体持续高烧39℃,则其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B
10.(2023八上·东阳期末改编) 2022年12月4日,金华市发布通告:12月5日起,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通过药店购买”四类”药品的人员,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图甲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图乙是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请回答:
(1)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人体可通过图甲所示路径进行体温调节,该调节过程属于   (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该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2)冬天,下列哪种情况的组合可以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
A.①和④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3)若某新冠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体温持续在39℃,则在该时间段,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经医生诊断,可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服用药物后,人体皮肤会作出如图乙中   (填序号)的反应来增加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值。
(4)比较①、②两图,可知①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   ,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   ,血流量   ,皮肤的温度会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
【答案】(1)神经调节;神经元 (2)D (3)等于;②④ (4)高;扩张;大;升高;增加
【解析】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
当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时,人体的体温会升高;当产热等于散热时,体温保持不变;当产热小于散热时,体温会下降
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冬天外界的环境温度低,需要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血管收缩,皮肤的汗液蒸发减少方式减小散热;
(3)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调节过程有体温调节中枢参与,因此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体温持续在39℃,体温保持不变,故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人体可以通过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来增加散热,故应选②④
(4)A图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说明外界的气温高,皮肤的温度也会升高,此时体内需要减小产热,增加散热,皮肤的汗液蒸发会增加,导致皮肤的热量会增加。
11:(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哪里?有人猜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猜测位于脊髓。针对此问题,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将4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按下表处理方法处理后,均放在寒冷环境中观察其体温变化情况。
实验组名 小白鼠数量 处理方法 体温变化情况
甲 1 不进行任何处理
乙 1 只破坏下丘脑
丙 1 待填
丁 1 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1)丙组小白鼠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2)若甲、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恒定,乙、丁组小白鼠体温不能保持恒定,初步得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此时甲、丙组小白鼠体内产热与散热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为使实验所得结论更可靠,需对实验进行改进。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
【答案】只破坏脊髓 下丘脑 相等 增加每组小鼠的数量
12、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________图,此时体温________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________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________,皮肤温度________,散发的热量将增加.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________.
12、(1)A;高于(2)扩张;增加;升高(3)排汗;C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所以血管口径变小,即A图;此时人体温度是高于外界温度的;
(2)血管C的口径是最大的,说明此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皮肤的温度会升高;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依靠汗腺分泌的汗液来大量散热的,血管舒张,口径增大,即图C符合题意;
13、如图表示某健康男性在45℃室内安静状态下的体内温度、皮肤温度和出汗率的变化,第25分钟时,此人饮入冰水。
(1)在0~25min内,此人皮肤温度低于体内温度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据图分析饮用大量冰水导致皮肤温度升高的变化是如何引起的?________。
(3)在45℃的室温环境中,人体皮肤内的________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入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汗液分泌________,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体温保持恒定。
13、(1)汗液蒸发,散失热量
(2)饮用冰水后,体内温度降低,出汗减少,散失热量减少,加上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导致皮肤温度升高(3)温觉感受器;脑干;扩张;增加;增多
【解析】人类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始终保持动态平衡,所以人类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种。当皮肤温为30℃时产生冷觉,而当皮肤温为35℃左右时则产生温觉。皮肤是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使散热量增加。
【解答】(1)在0~25min内,此人皮肤温度低于体内温度这是因为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量,进而实现散失热量。
(2)此人饮入大量冰水后,体内温度降低,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控制下将通过减少出汗,减少热量散失,加之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外界环境中的热量会传递到人体的皮肤,导致皮肤温度升高。
(3)在45℃的室温环境中,人体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入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体温保持恒定。
14、(2023八上·温州期末)今年夏天,持续性的高温天气致使全国多地出现“热射病”患者。为了解热射病的成因,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材料一: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其突出病症有高热(体温超过40℃)、少汗或无汗、意识模糊等,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材料二:热射病多发于高湿高温(气温超过37℃)天气,常见群体之一为高强度体力劳动者。
材料三:不同环境温度下,人的身体反应如右表。
环境温度/℃ 身体反应
33 汗腺开始排汗
35 心跳加快,出汗增多
39 汗腺濒临衰竭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对热射病的成因作出解释。
【答案】答题要点:
①高温天气下,散热的主要类型②39℃环境中,排汗减少
③湿度对汗液蒸发快慢的影响④高强度劳动使产热增加
⑤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
示例:高温天气,皮肤直接散热减少,以汗液蒸发散热为主,人长时间处于39℃
环境中,汗腺衰竭,排汗减少,甚至不排汗,且由于环境湿度大,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减少;
人体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产生大量热,使得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至40℃,形成热射病。
【解析】热射病突出病症有高热(体温超过40℃),因为高温天气,皮肤直接散热减少,以汗液蒸发散热为主,人长时间处于39℃环境中,汗腺衰竭,排汗减少,甚至不排汗; 热射病多发于高湿高温(气温超过37℃)天气, 因为由于环境湿度大,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减少;常见群体之一为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因为人体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产生大量热,使得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至40℃,形成热射病。
【解答】热射病突出病症有高热(体温超过40℃),因为高温天气,皮肤直接散热减少,以汗液蒸发散热为主,人长时间处于39℃环境中,汗腺衰竭,排汗减少,甚至不排汗; 热射病多发于高湿高温(气温超过37℃)天气, 因为由于环境湿度大,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减少;常见群体之一为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因为人体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产生大量热,使得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至40℃,形成热射病。
故答案为:高温天气,皮肤直接散热减少,以汗液蒸发散热为主,人长时间处于39℃环境中,汗腺衰竭,排汗减少,甚至不排汗,且由于环境湿度大,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减少;人体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产生大量热,使得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至40℃,形成热射病。
课后作业
1.(2022八下·余姚期中)余姚是杨梅之乡,杨梅上市后人们出现的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听说杨梅上市而分泌唾液 B.吃着杨梅感觉酸甜而分泌唾液
C.看到杨梅而分泌唾液 D.看到“杨梅”两字而分泌唾液
【答案】B
【解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解答】听说杨梅上市而分泌唾液,看到杨梅而分泌唾液,看到“杨梅”两字而分泌唾液都属于条件反射,因为这是一种后天性反射,只有吃着杨梅感觉酸甜而分泌唾液是先天性反射,人生来就有的。
2.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答案】A
【解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
【解答】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来不及考虑说明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涵了反射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 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条件反射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解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高级反射活动,其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故D正确;
4.(2022·浙江金华市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下列说法正确选项是(  )
A.①是反射弧,②是反射 B.①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C.②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D.①是反射,③是反射弧
【答案】B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析】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图中表示出了反射的过程是:一定的刺激被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②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所以②指的是神经中枢、①指的是反射弧、③指的是反射活动。
5.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神经调节,②是激素调节 B.图中包含的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C.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会上升
D.进食后血糖含量大幅度上升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
【答案】 A
6.(2022·浙江·缙云县八年级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析】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其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故A正确。
B.脊髓作为低级神经中枢,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其反射活动能受到大脑的控制。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故B正确。
C.人体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故C正确。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故D错误。
7.(2023·萧山模拟)为指导同学们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学校组织消防逃生演练。某同学在所到警报声后,作出了如下图的反应,试回答:
(1)X表示反射弧中的________;
(2)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除了肌肉外,还有________。
(3)图中所示“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最有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生长激素:②肾上腺素:③性激素。
(4)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 收缩 (“不可以”,“可以”)
(5)当遭遇危险时,大脑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见,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调节的影响。
【答案】(1)感受器 (2)内分泌腺 (3)② (4)不可以 (5)神经系统和激素
【解析】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还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
(1)根据图中箭头可见:X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依图所示,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肌肉、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腺。所以,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除了肌肉外,还有内分泌腺。
(5)图中所示“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最有可能是下列中②肾上腺素,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逃生。
8.(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朱利叶斯因感知温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材料一:在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猜测,神经细胞对不同刺激的不同反应,很可能依赖于细胞的某种离子通道受体,它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着细胞内外离子的进出。
材料二:朱利叶斯以辣椒为切入点,于1997年发现辣椒素能激活某种细胞的敏感离子通道受体,并发现该受体也可被43℃以上的高温激活,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
(1)分析材料可知,该离子通道受体位于______(填细胞结构)。
(2)吃辣椒会感觉到热,是因为辣椒素与高温一样会激活神经细胞的______。
【答案】细胞膜 敏感离子通道受体
【分析】1.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
2.敏感离子通道受体被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
【解析】(1)材料一中说到“离子通道受体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着细胞内外离子的进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可推测该离子通道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控制着离子的进出。
(2)材料二中说到“敏感离子通道受体都能被辣椒素和高温激活,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因此,吃辣椒会感觉到热,是因为辣椒素与高温一样会激活神经细胞的敏感离子通道受体,从而感觉到热。
9.(2021八下·浙江期末)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与肘部动作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甲所示反射弧中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如果图甲中的C为图乙中的③和④,当神经传来的兴奋使④收缩、③舒张时,人体就完成了________动作。在上述过程中,若图甲中的B受到损伤,则此动作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
【答案】(1)感受器;神经中枢 (2)伸肘;不能
【解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弧中任一结构收到损伤都会影响反射的完成。
【解答】(1)图甲中所示反射弧中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
(2)图乙中当神经传来的兴奋使④肱三头肌收缩、③肱二头肌舒张时,人体就完成了伸肘动作。若图甲中B神经中枢损伤,则此动作不呢完成。
10.(2021八下·奉化期末)如图是“膝跳反射”实验。
(1)产生膝跳反射需要外界给予适当刺激,施加刺激的同学用叩诊槌迅速叩击的部位应是图中的 。
(2)当施加刺激的同学刚刚举起叩诊槌,受试者就产生小腿后缩的反应,控制这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选填“脊髓”或“大脑皮层”)
(3)图二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填番号)
(4)图二中若某人腰部神经(如H处)受阻,则他   完成膝跳反射,   形成感觉。(选填“能”或“不能”)
(5)婴幼儿出现尿床现象,主要是因为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及时排出,这种排尿反射活动属于   反射;而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排尿过程要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这种排尿反射属于   反射。
【答案】(1)C (2)大脑皮层(3)1;(4)能;不能;(5)非条件;条件;
【解析】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的完成过程仅包含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1)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膝盖下方的韧带,即C处;
(2)当施加刺激的同学刚刚举起叩诊槌,受试者就产生小腿后缩的反应,该反射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11.若将青蛙的头部齐鼓膜后剪去,但其余部分保持基本完好,这样的青蛙被称为脊蛙。用脊蛙做如下实验:
(1)若用针轻刺青蛙后肢,就会发生屈腿反射。当青蛙的皮肤受针刺激后,皮肤上的   产生神经冲动,沿   传入   ,经脊髓处理后沿   传至   (后肢骨骼肌),于是骨骼肌收缩使青蛙发生屈腿反射。
(2)若将蛙腿的皮肤剥去,重复(1)实验,脊蛙不发生屈腿反射,你认为原因是   。
(3)若将探针插入蛙的脊髓内,破坏了蛙的脊髓,重复(1)中的实验,结果也不发生屈腿反射,你认为原因是   。
11.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缺少感受器,反射无法进行;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反射无法进行;
12.(2022·浙江舟山·八年级期末)激烈刺激的比赛画面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图为人体在紧张焦虑时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这些刺激性场景通过眼球视网膜上的___________接受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有规律的反应,与心跳血压有关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从反射弧的组成上看,图中肾上腺属于___________。综合以上信息可知,人体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激素调节和___________调节相互配合的结果。
【答案】感受器 脑干 效应器 神经
【分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解析】眼球视网膜上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有规律的反应,与心跳血压有关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所以反射弧的组成上看,肾上腺属于效应器。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当情绪激动时,人体会支配有关腺体分泌激素,也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是肾上腺激素的作用,这一案例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是由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

考点二
1.(2021·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自然界中的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动物行为相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熊猫偏爱嫩竹——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