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 《放牛山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 《放牛山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11-24 13:2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放牛山歌》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为了让学生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时间、文化理解等层面提高核心素养,本节课我设定了以下目标:
1.让学生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民歌的魅力,来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2.在欣赏音乐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3.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表演、展示等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提升创意实践能力。
4.感受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民歌、中国民族乐器的认知。
5.了解不同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热爱国家、热爱民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
知识点的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理性的知识点要以充满乐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旨在寓教于乐,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牢固地掌握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根据以上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设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的能力,已经在听赏中自主学习、快速解决重难点,掌握本课记住音乐知识,感知和体验我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欣赏《牧民新歌》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笛子,这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请欣赏老师演奏的一段乐曲,你想到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带你们去的不是大草原,而是去南方的一个山野间游玩。你们听,山野间都有哪些声音?你脑海中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节奏:二分音符
二、感受歌曲《放牛山歌》
1.初听歌曲伴奏,师生律动,感受歌曲的情绪。
①师:山野间如此美丽,请同学们合上音乐节拍,跟着老师一起去山野间走一走,并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放音乐,律动)
师:山野间的人们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源于生活,在山野间他们会一边劳作一边唱歌,我们把这种音乐体裁叫做——山歌
②听!山的那边传来一阵吆喝声....放牛娃儿们,哎~放牛去喽~来喽~师:下面我来当放牛娃,你们来当我的小伙伴们,我们再来感受山歌的韵律吧。(放音乐,读歌词)
2.第二次聆听歌曲伴奏,读歌词
师:老师把一首童谣加入了进去,那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呀?那认真听老师在歌词中唱到了什么?(你们能拍手为我伴奏吗?)
3.双响筒伴奏,再次聆听。(方言读歌词)师:老师刚刚唱到了什么呢?(生回答)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呀?揭题《放牛山歌》
三、歌曲学唱
1.歌词教唱。
师:老师刚刚有几个字词是用方言来说的,同学们听出来这是哪里的方言吗?(一起感受四川方言的特点)
1生跟师读歌词。(解决难点节奏)背上(那)背个(呦啥),大背兜啰
师生接龙读歌词。(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师:你们真有点四川娃儿感觉了!
2.歌曲学唱。(方言)
师:看你们如此厉害,老师忍不住高歌一曲,你们想不想听呀?
①师范唱。
②问答形式教唱歌词。(一字多音)
师:那现在我们以问答的方式来学唱歌曲,老师问,你们答,老师唱完一个乐句后,你们唱。
师:刚刚孩子们演唱的这首歌曲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一字多音的创作手法,分别出现在这些地方......(PPT)
师:我发现你们真是歌唱小神童,太好听了。接下来我们完整聆听一遍,再次体验山歌的魅力。
③完整聆听歌曲。
师:跟随歌曲小声哼唱,说说歌曲有几个乐句,节奏有什么特点?(6个乐句,第4和6乐句相同。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都是一个二分音符)
3.小组合租,自学第二段
4.加上力度记号,演唱出情感
四、创编二声部
五、感受民族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师:它呀,叫九子鞭,又叫莲湘,是四川省的一个少数民族土家族的一种舞蹈道具。它是由9个铜钱和竹子制作而成。
1.师表演。
2.生学打九子鞭,师强调规范使用,并回顾律动拍手。师:还记得我们最开始的律动吗?.......
3.合伴奏一同敲打。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四川九子鞭敲击节奏带给我们的热情。请你拿好你的道具,随老师一起敲一敲。
六、课堂小结
师结束语:《放牛山歌》是一首四川民歌。山歌是我国民歌的一种体裁形式,多为在山野间劳动时所唱,所以它的歌唱形式非常自由,音调明亮悠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音乐文化,走进民歌,你会发现它是多么引人入胜,老师希望你们今后能了解更多的民歌,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师:最后,让我们依次踏着音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