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共39张PPT)--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共39张PPT)--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5 15: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两种命运的较量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号召全党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
1945年5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发动内战和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
材料: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成功协调了两国对华政策,表示一致支持国民党统一中国而不支持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美国答应以受降和接收为名帮助国民党运送大批军队,抢占战略要地……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世杰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外蒙占独立等条件,换取苏联“予中国以道义上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予国民政府”、“不供给武器与中共”。
一一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
美国的主张:建立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民主政府,维护其在华利益,而不希望在中国发生内战。
苏联态度:亲蒋疏共。
抗战胜利初期国内外形势?
抗战胜利初期国内外形势?
要求和平与民主
代表人民利益,争取和平与民主
准备发动内战,维护独裁统治
为控制中国,扶蒋反共
人民:
共产党:
国民党:
美国: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日民族矛盾
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蒋中正哿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蒋中正梗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选自1945年8月重庆《中央日报》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三封电报
材料: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1945年8月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三封电报
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及真实目的是什么?
材料: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三封电报
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及真实目的是什么?
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国民党方面: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
国际舆论: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
真实目的:利用政治手段,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风波云诡——两种前途的较量
毛泽东等人抵达重庆,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原因:
1.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2.揭露蒋“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意义: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内容:
签署 《双十协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未达成协议:
意义:
①共产党在国民党控制区域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
②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
风波云诡——两种前途的较量
政协会议1946年1月
风波云诡——两种前途的较量
斗争焦点:
①政治民主化(改组国民政府,废除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②军队国家化(全国军队交给国家)
结果——协议:
①改组国民政府 ②召开国民大会
③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④整编全国军队
⑤制定宪法(是一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
意义:
冲破了蒋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受到普遍欢迎。
材料:国共两党互不信任的程度相当深,国民党在1946年初拥有比共产党多五倍的军事优势,自信有能力一举摧毁敌方。另一方面,共产党轻蔑地称国民党为“纸老虎”,并且肯定自己能在一场延长的斗争中,将这只纸老虎撕个粉碎。
双方都坚持一套对方无法接受的合作条件。国府要求共产党在建立立宪政府之前交出军队,而共产党则坚持这样的合并应在立宪政府建立之后实施。国府鼓吹在联合政府中实行总统制;中共则坚持要内阁制。由于国民党最有可能控制中央政府,特别是其执行部门,所以共产党坚决要求较大程度的省级自治和强有力的立法机制来制衡行政机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内战能否避免?为什么?
材料三:在毛泽东离开延安前,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他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毛泽东又部署了击破蒋军进犯的作战准备,调派十万军队和大批干部,北逾长城,挺进东北……
——王先金《 国共合作与争斗》
材料四:1945年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期间,基于反对美国势力进入东北的战略考虑,苏军开始受命积极支持中共占据东北。10月4日,苏方通知中共东北局……决心从军事上援助中共。之后已知中共方面所得到的武器就有三批,“其中步枪约10万支,轻重机枪约3400挺,掷弹筒约500个,大炮100余门,各种弹药将近2000万发。”不久,苏方又“把南满的大批兵工厂、武器弹药仓库,甚至一些重型武器和飞机统统交给中共。”
——路文娟《对苏联给予中共东北解放战争军事援助情况的考察》
内战能否避免?为什么?
原因:
①国共两党积怨很深,互不信任。
②蒋介石不肯放弃一党专政的地位。
③由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所决定;毛泽东坚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④苏联军事上的支持,增强了共产党夺取政权的信心。
⑤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大气候,美国奉行杜鲁门主义,支持有共产党国家的反动政府消灭本国共产党。所以,美蒋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内战能否避免?为什么?
风雨兼程——人民的解放战争
国民党
共产党
准备内战
发动内战
危机四伏
统治结束
1945.8
争取和平
重庆谈判
政协会议
粉碎进攻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辽沈战役
北平
谈判
1946.1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内战全面爆发(1946年6月)
——大举进攻中原地区
(2)重点进攻(1947年春)
——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1)粉碎全面进攻:1946年6月-1947年春(中原)
(2)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春-1947年夏(陕北、山东)
结果:
国共双方兵力增减对比
130万人
430万人
373万人
195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时间
人数
0
攻守态势的转换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国统区
解放区
“如果不打出去,让敌人吃我们的小米烧我们的房子是不行的。”
——毛泽东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秋)
(1)反攻的原因
①减轻解放区的消耗;②减轻陕北、山东战场的压力。
①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根据地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反攻主方向——
(4)战况
可能性:
中原
——三路突进
内线作战
外线作战
——两翼牵制
必要性:
(3)标志: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即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陈赓、谢富治
率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
陈毅粟裕率
华东解放军主力。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秋)
10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万
195万
373万
127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280万
365万
1948年秋
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
◆敌我双方力量发生变化
国民党政权“宪政”和统治危机
1.国民党的“宪政”:
【链接·选择性必修1·P15-16】
(1)确立: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2)评价:为国民党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
材料:此次“国大”(“行宪国大”)未能解决国民党面临的急迫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反而因副总统“选举”之争而使党内派系斗争激化。
——马工程教材《中国近代史》
“国民大会”会场前长江路上的牌楼
“1946年南京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揭露国民党搞独裁统治。
民盟和中共采取一致行动,拒绝参加“国民大会”,图为民盟与中共代表的合影。
宪政为何迟迟不来?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结局是什么?
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2.统治危机:
经济危机 滥发纸币 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信任危机 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政治危机 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材料1: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法币的发行量,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蒋介石感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是忧虑。”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国民党政权“宪政”和统治危机
2.统治危机:
信任危机: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导致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1946年11-12月“国民大会”
政治危机:国民党包办“制宪国大”“第二条战线”;
材料2: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中外纲要(上)》第149页“历史纵横”
国民党“包办”《中华民国宪法》
材料1:(国大召开)导致争论:总统是否有权擅自决定国大日期而不与其他党派领袖协商。蒋的单方面行为反映了独裁专横倾向。共产党正是利用这种反感情绪,将小党派拉向自己营垒。”
——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给国务卿的报告
国民党政权“宪政”和统治危机
中共巩固统治措施
1.土地改革:
土地 改革 内容 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目的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剥削制度
影响 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材料:1947年7~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会后,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进一步深入地开展起来,在老解放区很快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1947年9月西柏坡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政权建设:
(1)措施
①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②华北人民政府于 1948 年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后成为新中国的法定货币。
(2)意义: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链接·选择性必修 1·P17、89】
中共巩固统治措施
探究:战略决战的条件是否成熟?
◆敌我双方力量发生变化
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
10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万
195万
373万
127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280万
365万
1948年秋
(1)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使解放区更加巩固。
(2)人民解放军已具备攻打大城市的作战能力。
(3)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对于是否进行战略收缩,蒋介石举棋不定。
影响: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
蒋介石企图用假和平作缓兵之计,划江而治
国民党:
共产党:
目的
结果:
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痛苦。 
1.北平谈判
时间和地点:
1949年4月 北平
1949年元旦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蒋介石:“求和”声明
风卷残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
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渡江战役
江阴
湖口
东路军
中路军
西路军
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3日,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
风卷残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军委、毛主席善于采纳前线指挥员的建议,及时修改计划,适应变化的情况,并再次重申给予总前委刘陈邓“临机处置”之权,这是淮海战役所以能顺利发展并取得全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达军事文选》
解放战争为什么能够迅速取胜?
南京电信局有一个“军话专用台”,专门接转总统府、国防部等要害部门的电话,共有九名工作人员,其中七人为中共地下党员。蒋介石之“用人不疑”,与毛泽东“保持高度警惕性”之风格迥然不同。
——高华《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接收人员吃尽了抗战八年之苦,一旦飞入纸醉金迷的平津地区,直如饿虎扑羊,贪赃枉法的程度简直骇人听闻。
——《李宗仁回忆录》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解放战争为什么能够迅速取胜?
“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法币的发行量,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蒋介石感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是忧虑。”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十一条 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第十二条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战争为什么能够迅速取胜?
国民党
共产党
军事
政治
经济
军事战略错误;
战术用人失策。
官员贪污腐败;
领袖独裁专制。
币制改革;民不聊生
失去民心
最终失败
军事
政治
经济
军事战略正确;
战术用人得当。
政府清正廉洁;
军民践行民主。
土地改革;民受其惠
赢得民心
最终胜利
民心向背
解放战争为什么能够迅速取胜?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意义?
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2022·北京高考·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D
2.(2022·广东高考·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A
3.(2021·北京高考·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工人运动
②1923年国共两党在广州发动北伐战争
③毛泽东在中共五大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④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4.(2021·广东高考·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C
5.(2021·全国乙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B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
分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
(分 裂)
五四运动
191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国民大革命(北伐)
1924—1927
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抗日战争
1937—1945
解放战争
1946—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