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初心不忘,岁月无恙(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初心不忘,岁月无恙(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4 15:5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初心不忘,岁月无恙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材料二:屈原的初心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的初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初心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苏轼则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材料三:现如今许多中国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遵旨,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尽量能够以目前复习时牵涉到的课文中的内容作为其中一处论据;不少于800字。
2.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初心”是什么 初心,指做某件事最初的心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 《华严经》中的名句, 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初心纯洁、热烈、美好,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迷途困境中的责任与担当,洗尽铅华时的恪守于坚持;是孔子“局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自然也是我们年少时笔记本扉页上的人生理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苏轼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康德说:“既然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严经》里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指做某件事的初衷。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曾经只想把手机当做与父母联系的工具,结果手机变成了不可或缺的玩儿具;曾经想利用假期好好读几本书,结果假期结束时,连书上的塑料包装都没有撕掉;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执着于梦想,结果梦想一直在变……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常常忘记了出发的缘由。
请以“不忘初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例文:
固守初心,永不放弃
《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苏轼则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今天,许多中国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
固守初心,处变不惊。
华为公司首席执行官任正非44岁被迫创业,却成就“世界第一”,这与他坚守初心的思想和管理能力是分不开的。华为不受外界诱惑或压力影响,坚守信息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初心。用任正非的话说,华为“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企业内部应该始终坚持上下同心,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艰苦奋斗,如此才能迎来辉煌。正因这份初心,华为在面对美国封杀、暂停合作的严峻局势下,任正非也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使得华为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初创企业,成长为中国今天最优秀的民营企业和科技企业之一。
固守初心,越挫越勇。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青年时期就抱定科研报国的初心。1935年他赴美留学,并在留学期间取得优异的成绩。美国政府设下重重关卡也无法阻止他回到祖国的渴望,为了祖国,他多次接受备种审问,被特务跟踪,甚至成了南太平洋岛上的无辜囚徒。但他越挫越勇,义无反顾并机智地与特务周旋,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科研报国的初心。钱学森回国效力,使得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他因此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固守初心,创造奇迹。
首位夺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面对世界性难题坚守初心,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了青蒿上。提取青蒿素用去了屠呦呦大半生的光阴,为了科研她曾将孩子寄养,为了实验更是以身试毒,在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后,青蒿素得以问世,填补了医学史上的空白,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以三流的条件创造了一流的成就,其间艰辛难以言表。正是由于屠呦呦不忘治病救人的初心,百折不挠的毅力,默默奉献的信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探索,最终才创造了奇迹,为人类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执着的初心,“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是岳飞坚定的初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而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许多中国人的初心,无数人的初心凝聚成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勇往直前。身为高中生的我们,也应携着这份初心加入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中。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该则作文是一篇多材料任务指令性作文。审题时要分析三则材料的内涵,找到它们的联系,然后再联系提示语和写作要求展开作文。第一则材料是说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到达终点,做出成就;第二则材料引用历史上坚持本心的人物言论,强调初心的价值;而第三则材料针对我们每一个个体,材料中“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信念和坚守。写作时还要注意要求中“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这一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
1、初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
2、砥砺前行,勿忘初心。
3、愿将初心同筑梦,且以实干共践行。
4、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素材: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确立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不忘曾积贫积弱的中国经历了壮丽的反抗史、斗争史、革命史,发展至今是近代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期。我国当下战略资源丰富,科学技术取得多方面重大突破,打开国际原油市场,建立以人民币为中心的金融组织,打通海上丝绸之路,这不都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奋发作为所取得的成就吗?这一切足以使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前列,也足以使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
2.初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的理想信念。如果丢弃自己的初心,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丧失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我们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更不能忘记我们党的根。
3.心中坚守初心,胸中牢记使命,工作就会充满激情,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无论环境怎么艰苦,条件多么困难,都会始终如一,永不放弃。在今后工作中,我会时刻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全心全意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根基层,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行文结构:题目切题《固守初心,永不放弃》,第一段点题,“今天,许多中国人剩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第二段围绕“固守初心,处变不惊”,用华为公司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创业的事迹来说明;第三段围绕“固守初心,越挫越勇”,写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青年时期就抱定科研报国的初心;第四段围绕“固守初心,创造奇迹”,写首位夺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面对世界性难题坚守初心。最后提要求,“身为高中生的我们,也应携着这份初心加入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中”。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
1.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2.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2.例文:
勿忘初心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题记
生活中的我们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远的路,都要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自然会悠闲自在,但同时也不应该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
勿忘初心,即使失败。李清照的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扬了项羽,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尽管失去了江山那又如何?大不了重头再来,何必为了这一次的失败而否定了全部,甚至到死的地步。当年不也是一点一点把江山打下来的?大不了带领着一些英雄好汉再把失去的江山重新夺取回来。失败又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他能够自刎乌江,在我看来就是害怕失败,就是没脸见当年的百姓,就是忘记了他做事情的初心。
项羽的失败,表明了他忘了自己内心的风景。他想到的只是爬上更高的山,走更远的路,但他却遗失了最重要的一点,退回内心、平静修行。
勿忘初心,即使富贵。天下不论是多么富贵的人再向上数三代都是贫困的老百姓。富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朱元璋曾经是个乞丐,有时甚至连一碗饭都吃不上。他当上皇帝以后,极力为百姓谋福利。因为他知道百姓生活的好才是国家最重要的事。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的国家就不能称之为国家,国家就更不可能繁荣昌盛。因为他曾经贫穷过,所以现在富贵的他知道什么最重要。同时也是因为他没有忘记他的初心。
朱元璋的成功,表明了他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在他爬上更高的山,走出更远的路之后,他仍然能够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
勿忘初心,即使残疾。史铁生的事例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即使他残疾了,但他仍然可以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内心的风景,所以即使残疾可他最终还是胜利了。他时刻都没有忘记那个风景。
最初的那个梦想一定会实现。只要不忘自己内心的风景,不忘初心。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勿忘初心。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初心”,然后具体的解释“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初心”是“为政之道”“为官箴言”“豪情壮志”“宏大理想”“人生理想”,可围绕这些进行立意。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围绕“初心”立意行文即可。
3.例文:
坚持获得成功
胜利贵在坚持,要取得胜利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饱尝了许多次的失败之后才能成功,即所谓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也就是胜利的标志,也可以这样说,坚持就是胜利。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人不都是依靠坚持而取得胜利的吗?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他靠的是什么?还不是靠坚持而已,要是他在遭受了腐刑以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坚持写《史记》,那么我们现在就再也看不到这本巨著,吸收不了他的思想精华,所以他的成功,他的胜利,最主要的还是靠坚持。
外国名人杰克·伦敦,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坚持之上的。他坚持把好的字句抄在纸片上,有的插在镜子缝里,有的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诵。终于他成功了,他胜利地成为了一代名人,然而他所付出的代价也比其他人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样,坚持也是他成功的保障。
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也正充分地说明了坚持的重要性,骏马虽然比较强壮,腿力比较强健,然而它只跳一下,最多也不能超过十步,这就是不坚持所造成的后果;相反,一匹劣马虽然不如骏马强壮,然而若它能坚持不懈地拉车走十天,照样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也就是坚持不懈。坚持,是敦煌女儿樊锦诗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用数十年的守望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坚持,是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心无杂念,奔走田间地头,践行自己的禾下乘凉梦,解决世界亿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坚持,是扎根青藏高原的“人民科学家”钟杨,深扎青藏高原,收集种子,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方舟”,用一生行动追随心中的梦想;坚持,是邓清明用24年如一日的初心不改,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换来星辰大海的梦想征程。坚持,是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让可望难及的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然而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邦邦的木头锯断?说透了,这还是坚持。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的水坚持不断地冲击石头,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终把石头冲穿。同样道理,绳子才能把木锯断。
功到自然成,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然而只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就在眼前。在我们现在的学习中,一定要学会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所以说,坚持就是胜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苏轼与康德的话,论述的都是“坚守最初的理想”这个问题,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苏轼的话强调对初心的坚守,守住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康德的话强调在行动方面的坚持不懈,通往梦想的远方。写作应该围绕“坚守最初的理想”这个核心,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坚守初心,比如:初心不改,坚守本真,享受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能够让人获得心灵的愉快,体验生命的精彩等。也可思考如何才能坚守初心,比如:风雨兼程,奋然前行。“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踏上人生的行程,就一直奋然前行,成功的花朵﹑失败的泪水,都不应阻挡前行的道路。坚持到底,追求成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青年人要有自己的理想。然而,比理想更为重要的是坚持,因为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不忘初心,勇毅前行。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悟初心,明确自己人生的希冀与梦想。二、守初心,铅华尽染时仍然恪守与坚持。三、践初心,在砥砺奋斗中不断前行。
立意:
1.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坚定青年初心 实现人生价值。
3.初心不忘,岁月无恙。
4.例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优等的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题记
饶雪漫说:“我还是会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越夏日的栅栏和冬季的雪花后,你终会到达”。我总是在想,人必于世间,当以何种姿态面对这个世界,叩经问史,朝山竭水,回答的声音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4月14日一大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个大字,占据了所有网络社交平台。它向魔咒一般,袭击了一大批90后的心,就连零陵这座偏僻宁静的古城也掀起了旅游热潮。
这显露出来的是一颗不够坚定、喜欢跟风的心,或许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或许觉得这个世界还承载着你为完成的梦想,可是你还记得你来这座城市的初心吗?因为压力大,因为想增加人生阅历等等,你有很多你想逃离这座城市的理由。可你为什么没有想到生你养你的家乡呢?也许只有当你回到那里时,才会又燃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热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苏轼曾曰:“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若想有所成就,应当放弃浮华,淡然处世,才能心灯长明。
城市的夜晚,灯火阑珊,不禁想到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境界一: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境界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的人憔悴;境界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它说的是人追寻快乐的过程,与众不同过,努力奋斗过,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这是人生必经的的三个阶段,它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能不断地为之努力,不断的奋斗,不断地探索,最后才能守的云开,见月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社会如同一个大剧场,不断的演绎着,但总使我们记起,记起川端康成凌晨四点钟看海棠花未眠的感动,仓央嘉措白庙踏雪和加缪坐山不止的幸福,周国平煮豆撒盐给人吃,爱默生透明眼睛的比喻,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王维的清泉水上流。这些人即使身处功利的尘世,但仍旧不忘初心,不与污水同流,清霭晨流,他们放弃应有的荣华富贵,放弃本应穿着的蝉衣红袖,让我懂得了不忘初心的大气与美丽。
星星不畏太阳的不屑,在亘古的夜空中依旧闪耀着那一点微光,指引方向;水滴不畏磐石的阻拦,在时间的长河中执着那一份信念,终于穿石;我们不忘初心,恒定着那一份美丽的梦想,终将梦想花开,尘埃落定。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材料加命题作文,考生要注意理解材料中的中心内容,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中心是“初心”,从字面上理解初心即为最初的想法或者理想,所以考生可以将材料立意为坚持和铭记自己最初的理想,考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起,比如可以谈材料中举例说的手机的“初心”问题,也可谈读书的“初心”问题,总之要围绕着对“初心”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和矛盾展开来写作。同时考生要注意本题的要求是“不忘初心”为题写作,写作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真情实感,所以考生要注意从生活中汲取真实的人和事。
点睛:本题是材料兼命题作文,考生要注意围绕所给材料理解写作的意图,同时要注意从生活中选取自己对“初心”体会最深的人和事,这样才能符合写作的要求,才能记事起波澜,叙述才能显示出真情实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