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大气热力环流 课件+核心素养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3大气热力环流 课件+核心素养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7 10:53: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气热力环流 学案
【课程标准】
1.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结合实际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热力差异和大气运动差异,认知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类型。
综合思维: 能联系实际观察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等现象,并会用相关知识解释。
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激发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自主学习】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 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大气运动有 和 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 或 之分。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 。
3.形成过程
A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D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 。
B、F地受热较少,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
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 流向 。
4.空气中气压值相同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 。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1.山谷风: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 间发生风向转变的风。白天,空气自山谷沿山坡 ,形成谷风。夜间,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 。
2.海陆风: 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白天为 ,夜晚为 。
3.城市热岛环流: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等每天要释放出大量的 ,导致城市的气温 郊区,形成“热岛效应”。
【合作探究1】
请观察生活中房屋内的空调和暖气片的位置,并思考这样布置的原因?
造成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原因一样吗?气流是否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3、请同学们比较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和高空中气压差异,并说明原因。
【合作探究2】
1、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请同学们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并说明理由。
2、影视片常有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头发或者裙子向后飘逸的镜头。我国沿海在秋分日拍摄这样的镜头,理论上应选择在什么时段,怎么站才能拍的最美?
我国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运用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课后作业】
(2023春·江苏·高一统考学业考试)读图“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中( )
A.①表示被大气削弱过后的太阳辐射
B.②是长波辐射,能量较强
C.③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在白天作用最为明显
2.春季农户进行农业种植是在地面覆盖地膜,其原理是( )
A.减少了③的散失
B.增强了①的吸收
C.增强了②的反射
D.减少了④的反射
(2023·陕西·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中的现象多在某地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甲到乙处的气温垂直分布是由于( )
A.大气逆辐射较弱,近地面气温下降迅速
B.太阳辐射较弱
C.大气逆辐射较强,近地面气温下降缓慢
D.太阳辐射较强
4.丙处的根本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地面反射 D.大气反射
(2023春·湖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山谷风是一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下图为山谷风示意图。完成下面5~7小题。
5.图中表示谷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与“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夜雨”形成关系最直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山谷风效应强弱与温度关系密切,温差越大,山谷风越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晴朗的白天,谷风较强
B.多云的白天,谷风较强
C.多云的夜晚,山风较强
D.晴朗的夜晚,山风较弱
(2023·湖北高一学业考试)玻璃温室能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并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玻璃温室会设计若干个通风孔,可以通过开启和关闭通风孔达到调节室内气温的目的。如图示意玻璃温室主要热量收支情况,甲、乙、丙、丁为通风孔。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玻璃温室有效地增强了( )
A.② B.③
C.④ D.⑤
9.为了达到最好的通风效果, 应开启的通风孔为( )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丁
10.通风孔打开的时间和主要作用分别是( )
A.午后 保温 B.午后 散热
C.傍晚 散热 D.傍晚 保温
C
D
E
F
B
A
A
A
B
A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2张PPT)
大气热力环流
Atmospheric thermal circulation
第三章第3节
地球上的大气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结合实际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热力差异和大气运动差异,认知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类型。
【综合思维】能联系实际观察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等现象,并会用相关知识解释。
【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激发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Formation of atmospheric thermal circulation
01
热气球是指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相传热气球的原型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字孔明)所发明。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能在空中飘浮的纸灯笼,附上求救信息,后来终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载人热气球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囊下端开口,下悬一只载人吊篮,用火焰加热器将热空气灌入球囊,使球囊膨胀并平稳升空。
想一想,载人热气球能平稳升空的原因是什么?
气球的内部加热空气,这样相对于外部冷空气具有更低的密度,作为浮力来使整体发生位移,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自主学习:
完成同步练习册导学案第一部分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大气运动: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分类: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
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1. 大气运动
大气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形成过程如右图所示。
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2. 大气热力环流
气压的形成
B
A
C
地面
高空
空气越来越稀薄
密度逐渐减小
1100hpa
1060hpa
1020hpa
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等压线与等压面
等压线
等压面
水平面
等压面是空间上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面。
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 面
A
B
C
受热上升
冷却下沉
冷却下沉
A

C

B







等压面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A
B
C
受热上升
冷却下沉
冷却下沉
A

C

B







等压面
地 面
A、B两处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会如何变化?


A
B




近地面
高空
1015
1015
1020
485
490
485
490
单位:百帕
1020
480
485
495
490
1010
1015
1020
1015
490
485
1025
气温、气压、气流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同一等压面,气压相同;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等高线(近地面)
等高线(高空)
等压面
A
C
A

C

地 面
比较A、C、A′、C′四处气压大小
同一等压面,气压相同;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等高线(近地面)
等高线(高空)
等压面
A
C
A

C

气压值:PC>PA>PA′>PC ′
地 面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同一地点,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同一水平面,高压向高处凸,低压向低处凹。
气压判断规律总结
3. 大气热力环流的天气特征
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容易形成降水。(右图)
气流下沉,水汽遇热蒸发,往往天气晴朗。(左图)
合作探究:
1、请观察生活中房屋内的空调和暖气片的位置,并思考这样布置的原因?
2、造成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原因一样吗?气流是否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3、请同学们比较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和高空中气压差异,并说明原因。
合作探究:
1、请观察生活中房屋内的空调和暖气片的位置,并思考这样布置的原因?
①空调一般是挂在房间的上方,暖气片一般是装在台下或者铺在地板下。
②空调吹的是冷风,冷空气重而下沉,室内热空气会上升,空气的自然循环会使室内温度均衡。
③打开暖气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使室内温度升高。
所以,把空调挂在高处,把暖气挂在低处。
合作探究:
2、造成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原因一样吗?气流是否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不一样。
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所引起,而大气水平运动是由于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异导致的。
不是。
水平方向上的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垂直方向上可能从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合作探究:
3、请同学们比较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和高空中气压差异,并说明原因。
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
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Atmospheric thermal circulation in nature
02
自主学习:
完成同步练习册导学案第一部分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常见形式
山谷风
城市风
海陆风
Sea land breeze
合作探究:
1、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请同学们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并说明理由。
2、影视片常有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头发或者裙子向后飘逸的镜头。我国沿海在秋分日拍摄这样的镜头,理论上应选择在什么时段,怎么站才能拍的最美?
3、我国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运用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合作探究1 动手绘图
Drawing by hand
大气热力环流
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请同学们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并说明理由。
海风
陆风
陆地降温快(冷源)
海洋降温慢(热源)
陆地增温快(热源)
海洋增温慢(冷源)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合作探究2
大气热力环流
影视片常有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头发或者裙子向后飘逸的镜头。我国沿海在秋分日拍摄这样的镜头,理论上应选择在什么时段,怎么站才能拍的最美?
海风
陆风
陆地降温快(冷源)
海洋降温慢(热源)
陆地增温快(热源)
海洋增温慢(冷源)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应选择白天时段,吹海风(近地面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
Situational discussion 1
合作探究3
Situational discussion 3
大气热力环流
我国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运用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夜间,海岛降温快,空气下沉 ,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 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近地面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 形成陆风。 陆风由海岛向四周辐散,陆风干燥且该地盛行下沉气流 ,因此 ,海南岛夜间多晴朗 。
白天,海岛地面受太阳辐射增温 ,陆地升温比海洋快 ,热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压, 海洋升温慢 ,近地面形成高压。 因此白天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白天的海风由四周吹向海岛 ,水汽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因此海南岛白天多雨。
Valley wind
学生活动
Student activities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山谷风是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白天和晚上,分别吹什么风?山风还是谷风?并说明理由。
谷风
A
B
C
日出后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变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因而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学生活动
Student activities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山谷风是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白天和晚上,分别吹什么风?山风还是谷风?并说明理由。
山风
A
B
C
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因而气温下降、空气密度增大,均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气更快,使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
学生活动
Student activities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谷风的风速与山风相等么?
谷风
山风
A
B
C
A
B
C
不相等。白天山坡受热所造成的温差,比夜间辐射冷却所造成的温差要大,因此谷风的风速大于山风。
合作探究3
Urban style
城市市区由于人口密集, 经济活动集中,生产生活中释放大量人为热, 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空气在市区上升 ,在郊区下沉 ,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
城市风
上升气流
由郊区流向中心区
由郊区流向中心区
中心区
郊区
郊区
城市热岛环流
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在中心区上升,在郊区下沉;高空气流由中心区流向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中心区。
中心区与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这种热力环流称为“城市热岛环流”。
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也多。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多
人们生活、生产向大气释放的废热较多。
城市热岛环流形成原因
城市热岛环流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不良影响?
①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达郊区后下沉。
②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合作讨论
思考: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应怎样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城市规划时,一般把污染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范围之外。
避免这些工业企业排出的大气污染物,随城市热岛环流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区。
随堂
巩固
(2023春·江苏·高一统考学业考试)读图“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中( )
A.①表示被大气削弱过后的太阳辐射
B.②是长波辐射,能量较强
C.③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在白天作用最为明显
【解析】第1题, 读图可知, 图中①从大气上界之外进入, 应为未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 A错误;②箭头源于①箭头并指向地面, 应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属于短波辐射, B错误;③箭头由地面指向大气,应为地面辐射, 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因此它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正确;④箭头由大气指向地面, 应为大气逆辐射, 为地面获得能量的方式之一, 但由于白天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 大气逆辐射的作用不明显, 夜晚时大气逆辐射作用最为明显, D错误。
C
2.春季农户进行农业种植是在地面覆盖地膜,其原理是( )
A.减少了③的散失
B.增强了①的吸收
C.增强了②的反射
D.减少了④的反射
【解析】第2题,春季农户进行农业种植是在地面覆盖地膜,相当于地膜与土壤之间形成温室,其原理主要是地膜抑制膜内外热量交换,从而减少了膜内热量(包括地面辐射③)的散失,A符合题意;地膜并不能增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排除B;地膜有可能增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②)的反射,但这会使膜内获得的热量减少,不是保温作用原理,排除C;地膜不会减少大气逆辐射的反射,且与保温作用无关,排除D。
A
(2023·陕西·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中的现象多在某地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甲到乙处的气温垂直分布是由于( )
A.大气逆辐射较弱,近地面气温下降迅速
B.太阳辐射较弱
C.大气逆辐射较强,近地面气温下降缓慢
D.太阳辐射较强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从甲到乙,温度升高,主要是因为晴朗无云的夜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因此地面辐射散失热量较多,近地面的气温下降快,A正确,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现象多在某地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出现,此时并没有太阳辐射,B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A
(2023·陕西·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图中的现象多在某地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4.丙处的根本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地面反射 D.大气反射
【解析】第4题,对于地球及地球的大气层而言,根本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B正确。地面辐射、地面反射、大气反射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AC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
(2023春·湖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山谷风是一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下图为山谷风示意图。完成下面5~7小题。
5.图中表示谷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谷风是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由此可知,①符合该特征,A正确;②是由于山谷气温低,使高空气流下沉,B错误;③由山坡吹进山谷,为山风,C错误;④是由于山谷气温高,使地面气流上升,D错误。故选A。
A
(2023春·湖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山谷风是一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下图为山谷风示意图。完成下面5~7小题。
6.图中与“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夜雨”形成关系最直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高空,使水汽冷却凝结易形成降水;而被下沉气流控制则不易形成降水,山风和谷风一般不会形成降水,由此可知,④气流代表上升气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D
7.山谷风效应强弱与温度关系密切,温差越大,山谷风越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晴朗的白天,谷风较强
B.多云的白天,谷风较强
C.多云的夜晚,山风较强
D.晴朗的夜晚,山风较弱
【解析】第7题,在晴朗的白天,山坡被太阳照射,其气温较高,而山谷较深,受到光照较少,其气温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山坡和山谷温差最大,山谷风最强,A正确;多云时山坡和山谷的温差较小,山谷风较弱,BC错误;晴朗的夜晚,山坡冷却较快,山谷冷却较慢,温差较大,山风应较强,D错误。故选A。
A
(2023·湖北高一学业考试)玻璃温室能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并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玻璃温室会设计若干个通风孔,可以通过开启和关闭通风孔达到调节室内气温的目的。如图示意玻璃温室主要热量收支情况,甲、乙、丙、丁为通风孔。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玻璃温室有效地增强了( )
A.② B.③
C.④ D.⑤
【解析】第8题,玻璃温室阻挡内部温度的散失,达到保温鲜果,相当于增强了⑤大气逆辐射,D正确。②是太阳辐射,A错误。③是对太阳辐射的散射,B错误。 ④是地面辐射,C错误。故选D。
D
9.为了达到最好的通风效果, 应开启的通风孔为( )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丁
10.通风孔打开的时间和主要作用分别是( )
A.午后 保温 B.午后 散热
C.傍晚 散热 D.傍晚 保温
【解析】第9题,冷空气重,位于底部,热空气轻,会上升到顶部,从而形成空气对流,因而打开顶部和最底部的通风口更有利于空气的流动。图中甲和丁的位置刚好符合顶部与底部的位置,C正确,ABD错误。第10题,午后太阳辐射强,温室内部气温高,因而需要开窗通风散热,不需要保温,A错误,B正确。傍晚时温度逐渐下降,应注意保温,此时需要关闭通风口,CD错误。
C
B
11.(2023·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狩湾是日本北海道地区的一处海湾,受暖流影响冬季平均水温约5℃。冬季晴天时,石狩湾近岸海域
易出现低空层状云(布满全部
或部分天穹且厚度较为均勾
的云层),多形成于夜间,
云层高度在50米以内。研究
表明,合适的风场和逆温是
低空层状云形成的重要条件。
下图示意某次低空层状云形
成时北海道岛部分地区的风场和近地面等温线分布。
(1)分别用虚线和箭头在下图中绘制出近岸海域低空层状云形成时逆温层的上界和陆地风向。
绘图如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第3节
大气热力环流同步作业
读热力环流图,回答1~2题。
1.在热力环流图中,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B.④处昼夜温差小
C.②处为气温最低
D.③处等压面向高处弯曲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
4.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5~6题。
5.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M→N→O→P→M B.P→O→M→N→P
C.M→N→P→O→M D.N→M→O→P→N
6.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A B C D
7.读图(虚线a、b表示等压线),回答问题。
(1)B地空气的垂直运动方向为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__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_的形式。
(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____。
(6)热力环流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下沉 (2)垂直 水平 (3)冷热不均 最简单 (4)水平气压梯度力 (5)B、C、D、A (6)海陆风 城市风 山谷风
8.影视剧中常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结合某海滨地区海洋和陆地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甲)和海陆之间环流图(乙),为了完成拍摄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在 ( )
甲 乙
A.6时至18时 B.8时至15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15时至次日8时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是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9~10题。
9.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0.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是( )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C.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13.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14.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A、B两地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天气晴朗的是________。
(4)在下面三幅图中用带有方向的箭头画出热力环流。
1.D 2.A[第1题,④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①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因此四处气压④>①>②>③。第2题,①处受热上升,上升气流遇冷,易形成阴雨天气;②处近地面热,③处近地面冷,②③海拔相同,在相同的递减率下,②比③气温高;④处在下沉气流控制下,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③处为低压,等压面向气压高的低处弯曲。
3.B 4.B[第3题,由图中草的倒伏方向可知,当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洋上气压高,气温低,气流下沉;陆地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上升,为白天。第4题,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形成热低压,因此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5.A 6.A[第5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故A项正确。第6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
7、[解析] 第(1)题,B处等压面向高空凸起,说明B处比两侧气压高,为下沉气流。第(2)题,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第(3)题,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第(4)题,大气的水平运动是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第(5)题,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同一水平高度上,等压面向高空凸起的为高压区,反之为低压区。第(6)题,城市和郊区间,海洋和陆地之间,山峰和山谷之间,因为有冷热差异,都形成热力环流。
8、B[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洋的气压大于陆地,海洋的温度低于陆地,海洋温度变化小,陆地温度变化大,实线为陆地温度,虚线为海洋温度,从图中看出8时至15时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
9.C 10.D[第9题,公园绿地水域面积广,热岛效应最弱,中心气温最低。根据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丙地。第10题,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的热力环流,城市区域气温高,是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是下沉气流。结合图示箭头方面,图D箭头方向符合城市区域气温高,是上升气流,符合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11.D 12.D 13.C [第11题,图中等压面向上凸(高高低低),故谷地近地面为高压,坡地近地面为低压,风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即为谷风。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在坡地的大气由于近地面白天地面增温快,受地面影响大,气温高,形成低压,而谷地的大气远离地面,受地面影响小,气温低,形成高压,夜晚相反。第12题,根据气温、气压和海拔的关系判断,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值越小,即等温线和等压线自下而上不断递减,排除A、B;据上题,此时谷地近地面气压大于坡地近地面气压,即甲地气压大于乙地,排除C。第13题,结合上题,甲地为谷地,夜晚热量散失慢,其气温高于周边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同时,夜晚下沉气流从山顶顺坡而下,迫使谷底气流上升,从而形成夜雨。]
14、[解析]第(1)题,认真审题,注意区别等压面、等高面及其图中各点的位置。根据等压面的特点可知,①②③点的气压相等;根据垂直方向气压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上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④点气压高于③点,气压最高;⑤点气压小于①点,气压最低。第(2)题,由图可知⑤点在A地的近地面上空,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知,A地受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第(3)题,由图可知④点在B地的近地面上空,⑤点在A地的近地面上空,在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④点气压高于⑤点,所以A、B两地气压较高的是B;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知,B地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天气晴朗。第(4)题,本题考查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注意不同地区形成的热力环流的成因差异。
[答案](1)④ ⑤
(2)A 受热膨胀上升
(3)B B
(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