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易错题系列化学部分第十三讲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易错知识点
氧化物和水发生反应的规律:除SiO2以外,绝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直接化合成含氧酸;多数碱性氧化物(主要是难溶性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不能跟水直接化合,只有对应的碱是可溶的,碱性氧化物才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碱。
难溶性碱加热分解,可溶性碱受热时只熔化而不分解。
金属单质与酸和盐的置换反应: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酸必须是非氧化性酸。只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盐必须是可溶于水的。
运用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规律时,要熟记物质的化学性质、溶解性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制取某物质的可能方法选择:应以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及物质反应时的规律作为前提。在实际制取时,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考虑是否可行,还要从操作上、成本、利用率、环保上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中考规律盘点及预测
物质转化和循环是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一般考查该讲内容以综合分析题的形式出现为主,也会以物质转变的推断题的形式出现。此类题目出现时常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题目文字量大、信息量大,在审题时要仔细寻找关键的句子。
易错题训练
1、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的是( )
A.Mg B.MgO C.Mg(OH)2 D.MgCl2
2、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物质的转化或流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我们可以利用物质与物质间的反应制造出新的物质,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Cl2→Cu B.Ba(OH)2→NaOH C.H2SO4→HCl D.NaNO3→NaCl
4、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 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式
A Cu(Fe)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O(O2) 缓慢通过灼热铜网
C NaCl溶液(Na2CO3)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5、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 )
①铁粉 ②四氧化三铁 ③氧化铁 ④氧化亚铁 ⑤氢氧化亚铁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6、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渍可将其投入过量的盐酸中
B.可用水鉴别其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
C.用碘化钾溶液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D.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可将其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7、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8、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如图中甲、乙、丙、X分别是Fe2O3、C、CO、盐酸中的某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则X是( )
A.C B.Fe2O3 C.CO D.盐酸
9、如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
A.Na2SO4 B.NaCl C.NaHCO3 D.NaOH
10、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1、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待鉴别溶液 试剂(均为溶液)
A HNO3和KNO3 酚酞
B Ca(OH)2和NaOH Na2CO3
C AgNO3和Na2SO4 BaCl2
D HCl和NaCl AgNO3
12、有一混合物是由盐酸、碳酸钠、硝酸钾、硫酸和氯化铜中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体积的变化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那么,这两种溶液是( )
A.盐酸、硫酸 B.碳酸钠、硝酸钾
C.硝酸钾、盐酸 D.盐酸、氯化铜
13、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检验氯离子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加稀盐酸
方案二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加澄清石灰水
14、如右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甲和丁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丙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乙和戊都是氧化物C.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D.丁和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5、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图④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16、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均由下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 元素名称氢氧氯锰铁元素符号HOClMnFe
(1)甲溶液在黑色固体乙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丙,丙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丁放入过量戊溶液中,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②向所得浅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
17、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鉴别某些物质.有3包白色粉末,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钙中的一种,先用实验的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分.
(1)取少量3种粉末,分别装入编号为甲、乙、丙的三支试管中,加水后都能溶解,其中甲试管壁明显变热,由此可知甲试管中加的粉末是______.
(2)取甲试管中的溶液分别滴入另两支试管中,乙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请写出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某无色溶液中可能有Na+、Mg2+、Fe3+、Cl-、OH-、SO42-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经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为11.由此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_.
19、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___;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写出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
20、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资料准备]
20℃时,一些物质的溶解度
OH- CO32-
Na+ 溶 溶
Ca2+ 微 不
Mg2+ 不 微
[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表达]
(1)实验步骤①和②的目的是 ;实验步骤③和④的目的是 。
(2)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
(4)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 。
(5)实验步骤⑤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取食盐晶体,原因是 ;在蒸发食盐溶液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 。
[反思与评价]
(6)有同学认为只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任意一种试剂就能将两种可溶性杂质出去,你认为这种方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7)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 。
[实验方案设计]
(8)为了完善原实验发难,你设计的实验是 (仅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中考易错题系列化学部分第十三讲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答案
D
C
D
B
A
B
D
B
C
B
B
D
D
B
C
(1)H2O2.(2)FeCl2、H2O2、HCl;
氧化钙;Ca(OH)2+Na2CO3=CaCO3↓+2NaOH.
OH-;Mg2+、Fe3+.
(1)二氧化碳;(2)金属除锈;(3)CO2+Ca(OH)2═CaCO3↓+H2O,置换反应.
20、(1)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1分)
除去粗盐中的易溶性杂质cacl2、mgcl2(1分)
(2)过滤(1分) 漏斗(1分)
(3)mgcl2+2naoh====mg(oh)2↓+2nacl(1分) 不再继续产生沉淀
(4)碳酸钙(或caco3)(1分)
(5)氯化钠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较小(1分)
搅拌溶液,避免因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1分)
(6)不可行(1分) mgco3、ca(oh)2均为微溶物,只用任意一种试剂就会有一种杂质生成微溶物而不能全部除去(1分)
(7)在除去mgcl2和cacl2的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和na2co3(或在除去ca2+和mg2+的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离子oh—和co32—)(1分)
(8)向溶液c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1分)
(1)浑浊液体经操作x分成了固体和液体,即操作x应该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的方法。所以操作x为过滤。过滤除去的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因此实验步骤①和②是将粗盐中的不溶于水的固体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