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5 16:1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8课
辛亥革命
《中外历史纲要上》专题六
浮生若暖
课标要求:①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②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本课知识体系
政治民主化
朝廷(清政府)
两场改革:
1901
1912年1月
1903
1894
兴中会
成立
清末新政
邹容《革命军》宣传发动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成立
三方势力: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1911
1912年2月
清帝退位
专制统治结束
1905
革命派
四点影响:
一场革命:
辛亥革命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912年3月
《临时约法》颁布
改良派(立宪派)
一部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想理性化
生活文明化
经济工业化
“辛亥”,按中国传统的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在这里就是指武昌首义发生的1911年。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的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广义的辛亥革命可以包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讨袁的 “二次革命”失败那19年间的革命。




一、帝厦将倾,暗流涌动: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一)政治因素:列强侵略致使民族危机深重,各阶层救国方案均告失败。
一、帝厦将倾,暗流涌动: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
措施 内容
改革官制
改革兵制
奖励工商
改革教育
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外务部,新设而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废除科举制(1905年),兴办新式学堂,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史称“清末新政”。
清皇族内阁合影(1911年)
(二)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加剧了清政府的危机。
一、帝厦将倾,暗流涌动: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
材料: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三)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成立时间 名称 成立地点 性质 纲领口号 机关报纸
1894年11月 兴中会 檀香山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905年8月 中国同盟会 东京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四)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
一、帝厦将倾,暗流涌动: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陈天华《猛回头》
思想 对应纲领 含义 性质
民族主义(前提)
民权主义(核心)
民生主义(发展)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封建)
推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反专制)
核定低价,涨价归公,(反封建土地制度)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五)思想基础:民主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一、帝厦将倾,暗流涌动: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
(六)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七)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湖北新军入川,湖北防务空虚。
二、武昌首义,举国揭竿:辛亥革命的过程
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由于革命计划泄露,新军工程第八营的熊秉坤等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2.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3.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一)武昌起义
二、武昌首义,举国揭竿:辛亥革命的过程
(二)辛亥革命成果
成果1: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
国都
国旗
临时大总统
纪年
1912年1月1日
南京
五色旗
孙中山
公元纪年
意义: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武昌首义,举国揭竿:辛亥革命的过程
(二)辛亥革命成果
成果2: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终结!
二、武昌首义,举国揭竿:辛亥革命的过程
(二)辛亥革命成果
成果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封建社会规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否定主权在君。
否定封建等级。
防止专制独裁。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二、武昌首义,举国揭竿:辛亥革命的过程
(四)辛亥革命的结果: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
材料:袁世凯具备孙中山缺少的财力、武力,在立宪派心中他是“统一”和“秩序”的象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2年4月初,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中!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A.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B.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三、功泽后世,成败任说:辛亥革命的评价
材料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积极方面:①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政治)②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思想)③促使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文化)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
3、局限性: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新气象
女性力量
婚俗变革
礼仪变革
剪除发辫
服饰革命
辛亥革命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深化拓展】
(4)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从帝国到民国:从政治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3)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阿Q正传·革命》
鲁迅《药》
“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
———孙中山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
帝厦将倾,暗流涌动
——寻革命之因
武昌首义,举国揭竿
——探革命之路
功泽后世,成败任说
——评革命之果
必要性
列强侵华
民族危机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可能性
经济、阶级、思想、军事、组织等
南北议和
清帝退位
袁被选总统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历史意义
推翻帝制、民主共和
民族工业、革除旧俗
历史局限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未改变半殖半封
社会性质
本课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