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西湖只有一个,但是留在每个人心中的西湖却各不相同。白居易眼中的西湖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杨万里眼中的西湖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眼中的西湖是“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今天再来看一位,这个人叫张岱,也替西湖写了他的文字。我们来看一看,留在他心中的西湖又会是怎样的,一起走进他的《湖心亭看雪》。
新课引入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中国四大名亭:
滁州醉翁亭、
杭州湖心亭、
北京陶然亭、
长沙爱晚亭。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一生未曾仕宦。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明亡时张岱48岁,从此失去安逸的家园的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但最终失败。张岱对明亡刻骨铭心,感慨良深,眼见复国无望,又不愿成为清顺民,披发避居山中著书立说,沦为无籍之民。
了解作者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背景追溯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准确读,读准字音。
崇祯( ) 更定( )
拏( ) 毳衣( )
雾凇( ) 沆砀( ) 铺毡( ) 焉得更有此人( )
余强饮三大白( )
初读课文
ɡēnɡ
ná
cuì
sōnɡ
hànɡ dànɡ
zhān
ɡènɡ
qiǎnɡ
chónɡ zhēn
顺畅读,把握节奏。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
·
·
··
·
·
·
·
·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
·
··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我
全都消失。俱,皆、都。绝,消失、完全没有。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译 文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撑(船)
这
晚上八时左右
鸟兽的细毛
裹、围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译 文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全,都。
只,只有。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比喻细微、微小,这里用作量词。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译 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很,非常
哪能
还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
译 文
面对、向着
沸腾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尽力,竭力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居此地
等到
低声嘟哝
不要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的人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译 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整体感知
第二层:描写所见西湖雪景。(远景)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客此。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第一层:出游时间,地点、环境
是日更定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三层:亭中巧遇知音,与其同饮
第四层:借船夫之口抒发感慨
理
清
层
次
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作者的形象,请你找出来。
湖心亭里说痴情
“痴”
文中哪个词可以形象的概括张岱形象?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痴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痴行
痴景
痴情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痴行”呢?
看雪的时间:是日更定矣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去?
是为了不见着人,也不被人见,当然,这里的“人”是指世俗之人。这表达了他清高脱俗、与众不同的情趣。
痴行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的呢?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
作者是从哪种感觉来写的?
听觉
1、“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有什么作用?
作者从听觉来写,写出了雪后一片静寂,大雪封湖,人鸟瑟缩不敢外出的景象;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从侧面描写雪之大,使人感受到森然的寒意,表现作者的孤寂。(“绝”的表达效果)
“湖中人鸟声俱绝”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文不同: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而本文写的是冬季最冷的时候,大雪连下了三日,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
按理说,这么冷的天气,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可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而且还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2、试分析“独”字的表达效果。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
②表现出作者与众不同的雅兴和超凡脱俗、孤高自赏的情趣;
③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埋下伏笔。
合作探究
西湖雪景共赏析
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找出来一起读一下。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景
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却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提示:从写作角度、意蕴、量词、写作手法几方面分析
(3)、(表现手法)使用白描手法,“一痕”
“一点”“一芥”“两三粒”,寥寥几笔,
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不加任何渲染地勾勒
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
也写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补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写作中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如何理解“白描”这一写作手法?
(1)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仅用 “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
(2)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4)、(量词)“痕”“点”“芥”“粒”等量词,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捕捉景物特点,将天地的广阔和人的渺小构成强烈的对比,充满诗性宇宙的意味。
(5)、作者连用三个“与”,从上至下,将天地连成一片,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之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写的是全景,着眼于“大”字,写出了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突出阔大辽远之势。
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至人,
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陶庵梦忆·序》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自为墓志铭》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庵梦忆〉自序》
咬文嚼字悟痴情
寻找有关“痴似相公者”的语句。
(1)那天,作者仅仅只是看到了雪吗?
—遇人(湖心亭上比他早来的有两个金陵人。)
(2)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 一起找出来,读一读。
痴情
(3)两位金陵人有没有想到会在此时的湖心亭遇到作者?哪句话能体现出来?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这一惊叹发之于两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当时双方的心情如何?双方各有什么样的举动?
(惊喜、愉悦。“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雪夜遇知己的喜悦之情。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语中,问的是姓氏,答的却是籍贯。是张岱弄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
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从文章开篇来看,既然已改朝换代(明朝已亡),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可见其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这里饱含着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
金陵客的回答勾起思乡之情,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金陵是故国之都,故国不堪回首,我何曾不是客居之人!此时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悲凉油然而生。
痴 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痴:
痴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行——钟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痴心(痴情)——故国之思
7、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并且文章结尾还出现了舟子,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内心的孤寂。
不矛盾。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因为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作者 文人雅士的孤傲清高 。
8.如何理解文中舟子所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他们“痴”表现在何处?
(1)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
(2)金陵人的“痴”表现在与亭中铺毡饮酒赏雪。
9.本文写作者与金陵人喝酒的场景有何意义?
借金陵人喝酒的场面,表达了异乡游子相遇、知己难逢的喜悦,引发了作者对故国之都的眷恋。
10.结尾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用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1)侧面描写:是对痴的称赞,借舟子的话包含 , 对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称赞。
(2)②以此作结,行文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记叙了作者自己去湖心亭看雪的经历,描绘了一幅江南西湖雪景图,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钟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寄寓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主题思想
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是日更定矣( )
(3)余拏一小舟( )
(4)拥毳衣炉火( )
(5)雾凇沆砀( )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7)是金陵人,客此( )
(8)及下船( )
消失
晚上八时左右
撑(船)
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白汽弥漫的样子
哪能
客居
等到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
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从听觉入手,描绘出一幅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寒冬静默图;作者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与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写出大雪纷飞,一片寂静)的句子是:
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独往湖心亭看雪。
4.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5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写水天交融、白雪皑皑;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从总写的角度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景象;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
6.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化大为小,寥几笔,突出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把景物写意山水画(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的句子是:8.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9.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含蓄表达文章主旨;“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借舟子的话来点明作者看雪的痴态;议论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做人做事,必须要有一种执着、痴迷的精神,就会想到文中的一句。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的句子是: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