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5 16:4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①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②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时空坐标
重要概念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找到鸦片战争前夕中西方形势对比,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阅读课本P90-91,结合P90学习聚焦
思考以下问题:
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地位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侵略矛头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将矛头指向中国
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 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科技军事 非常落后
社会矛盾 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先进的工业文明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落后的农业文明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美国商人活跃于世界各地,积极参与侵华活动。
①世界殖民主义国家把矛头指向中国,但清朝未曾察觉,仍处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②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闭关自守一口通商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抵制作用
鸦片贸易
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1837-1838年)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 250万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中外历史纲要·上》
正常贸易
中:贸易顺差(出超):出口>进口
英:贸易逆差(入超):出口<进口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2022·衡阳高一期末)1833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总监督约翰·律劳卑前往中国,他的主要使命是设法将英国商业扩展到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这说明,英国对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获取战争赔款 B.打开中国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 D.控制中国海关
2.(2022·杭州高一阶段练习)下面漫画旨在说明(  )
A.西方经济水平落后B.西方侵略活动频繁C.清廷禁止对外贸易D.清廷实行闭关锁国
B
D
二、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背景
2.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结果以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3.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找出鸦片战争的影响。
2.阅读课本P91-93,思考以下问题:
二、两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背景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严重威胁了清王朝的统治
概况 道光皇帝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后果 英国以此为借口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2)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过程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及附件。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场景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鸦片战争后中西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 约 内 容 影 响
1842中英 《南京条约》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协定关税
1843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
1843中英《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中美《望厦条约》 口岸巡查贸易
1844中法《黄埔条约》 居住传教权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加重人民经济负担
打开中国东南门户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破坏中国领海主权
列强在华租界前身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③鸦片战争后未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④导火索:“亚罗号”事件。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①第一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②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1859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二、两次鸦片战争
条约 内容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鸦片“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允许华工出国。
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影响
1.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2.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史料探究 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材料一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 (2)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
二、两次鸦片战争
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评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他没有看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2)社会政治: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出现洋务派。(3)社会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4)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中国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先后产生。(5)社会思想: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6)对外关系:闭关自守被打破,中国被迫开放;对外关系走向近代化。(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二、两次鸦片战争
1.(2022·聊城高一阶段练习)下图所示为1799-1839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数量变化(单位:箱)。据此可知,此时期(  )
A.清政府的禁烟运动归于失败B.英国打开了中国商品市场C.中国对外贸易优势受到冲击D.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
2.(2023·桂林高三一模)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发生了“三跪九叩礼”和“单膝下跪吻手礼”的礼仪冲突。1873年,外国公使在紫光阁以鞠躬礼觐见了同治帝,中外礼仪之争暂告一段落。这一变化体现了晚清政府(  )A.“天朝上国”迷梦苏醒B.华夷外交体制已解体C.半殖民体制逐渐深化D.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
二、两次鸦片战争
C
D
三、开眼看世界
1.结合P93历史纵横,思考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各阶级的反应?
2.归纳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地位。
2.阅读课本P93-95,思考以下问题:
材料1:鸦片战争后,对于协定关税一款,清政府反而沾沾自喜。作为国家主权的关税自主权已遭外国削夺,而腐败的清政府却陶醉于暂时的关税增盈的无知经济满足之中。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2: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 ——梁发芾《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
材料3: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最高统治者:封闭、愚昧、腐朽
底层民众:当时百姓有家族家乡观念而无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开明士大夫:睁眼看世界
三、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各阶级的反应?
三、开眼看世界
人物 著作 内容及地位
林则徐 译著《四洲志》 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魏源 编著《海国图志》 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徐继畬 撰著《瀛寰志略》 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概念阐释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侵略。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思想的源头,在实践意义上,它是洋务运动甚至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促进了思想解放,但未能形成社会潮流。
史料探究
 “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材料 《海国图志》成书以后,就如同在汪洋大海中投下了一枚小小的石子,根本没有在这个古老的国家激起风浪。魏启敏提到“这本书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骂声一片,甚至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清政府眼里这是一部大逆不道的书籍。该书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摘编自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加以解释。
三、开眼看世界
现象:《海国图志》对中国影响微弱。解释:自然经济占主导;中国封建专制强大且保守;统治者和士大夫坚持天朝上国思想,反对向西方学习。所以这本书没有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
1.(2022·重庆高一阶段练习)《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B.巩固了传统的夷夏文化价值观C.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著作D.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2022·红河高一期末)中国近代某部著作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内容丰富,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这部著作是(  )A.《瀛寰志略》 B.《海国图志》C.《四洲志》 D.《农政全书》
三、开眼看世界
A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