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四单元(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四单元(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4 09:13:38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四单元
13 我爱这土地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一、读一读艾青 嘶 哑 激怒 暴风雨
喉咙?? 悲愤 黎明? 腐烂àiyǎjībàohóu fèn lífǔ二、记一记 声音沙哑。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刺激使发怒。
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停止。 嘶哑:汹涌:激怒:深沉:止息: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做诵读提示。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1.如何准确把握诗中“鸟”的形象? 此诗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假设自己是一只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地抒情。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到死。死了也要把自己腐烂在土地里,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土地。2.《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果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炼的概括。若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3.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诗人把自己比作“鸟”,却和古典诗词中鸣翠柳的黄鹂、啼血的杜鹃等大异其趣。他没用“珠圆玉润”“啁啾”“婉转”等词,而是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是颇具匠心的。诗人将自己与鸟融为一体,试想,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里怎能听到或听出“珠圆玉润”的叫声?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我爱这土地
 鸟——歌唱——河流、风、黎明 象征
“我”——死(在土地)——羽毛(烂在地里) 抒
泪 爱 (土地) 眷念土地、献身祖国 情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课件20张PPT。14 乡 愁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余光中,诗人和诗评家。现居台湾。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这首诗写于1972年。60年代起余光中就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愈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乡愁 窄窄 矮矮 浅浅
海峡 坟墓 邮票 一枚 chóuzhǎiǎiqiǎnxiámùyóuméi1. 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2. 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1.读完整首诗,你的头脑里剩下几个什么词语?
“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2.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作者正语反说,反衬出乡愁的浓烈。
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时间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3. 在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4.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乡 愁
小时候 —— 长大后 —— 后来 —— 现在——小中寓大
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浅中寓深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民族意识 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券。
—— 余光中课件18张PPT。15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朗读全诗,理解内容: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
的想象与联想。
3.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
生活态度。 何其芳(1912—1977),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 。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对《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代表诗集有《汉园集》(与其他人合集出版)。 1938年诗人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根据地延安。在那里,到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官兵平等,军民一家,为集体、为大众、为社会解放而奋斗成为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共同心愿、共同理想。群情激昂,战斗、学习、生活,处处洋溢着蓬勃朝气,一片新天地展现在诗人眼前,诗人情不自禁地要为新生活歌唱。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于1942年写出来的。一、读一读 颤抖 琴弦 忧伤 微风?chànxiányōuwēi二、记一记 用唱歌、朗诵等形式颂扬。
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颤动;发抖。
忧愁悲伤。
幻想,妄想;渴望;梦想的事情。 希望:颤抖:歌唱:梦想:忧伤: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很明显,奔放快乐,积极向上,对这种诗歌应怎样朗读呢?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第一节诗连用五个“歌唱”,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表达对抒发感情有什么好处? 诗人来到延安,新的生活令他激动不已,因此连用五个“歌唱”来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这样内容集中,语势强烈,节奏鲜明。1.第二节诗中,“我的歌啊”,诗人在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诗人要唱的是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1)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格。第一节中连用四个“我歌唱”的反复,构成一组排比,有一唱三叹和激情如泻的表达功效,能震撼人心。第二节中,把“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比喻为“声音”“微风”“阳光”,形象生动,与本诗的情感基调一致。
(2)运用想象构成诗的瑰丽色彩。诗人幻想给自己的诗歌插上翅膀,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2. 本文运用了哪些技巧? 诗歌的第一句就紧扣标题,接着四句排比,歌唱“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这里面暗含比喻,即把少男少女们比喻成这四种事物。其间的相似点就是: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和希望。 3.作者歌唱的事物与少男少女们有什么共同点? 作者歌唱充满活力的青春,同时也深受火热的青年、火热的生活的感染,感到青春焕发,因此诗人“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重新为心灵注入乐观、向上的激情,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作者热情地歌颂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歌唱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生活,这必将影响和鼓舞一些忧伤、消极的成年人,使他们重新焕发青春,老当益壮。这一节的内容是上一节诗意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了诗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化了中心。 4. 为什么“我”会“重新变得年轻了”? 这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有什么关系?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爱情是种宗教,信奉这个宗教比信奉旁的宗教代价高得多;并且很快就会消失,信仰过去的时候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还得到处闯些祸。
——巴尔扎克课件18张PPT。16 ﹡纸船 1.熟读诗作,体会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
2.揣摩修饰性词语的作用。
3.理解作品中的童心童趣。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被称为“诗圣”。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 500多幅画和2 000多首歌曲。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的发展 ,可大体分三个阶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可以说,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本诗就是第二阶段的产物。 一、读一读仰望 白帆 异地 浮泛
溪中 载在? 黎明 缓 缓 yǎnɡfānyìfànxīzàilíhuǎn huǎn二、记一记 他乡;外地。不同的地方。
抬着头向上看。
游玩时的伴侣。
半夜。
课文中指漂浮在水面上。
运输工具装满了东西或装足了规定的载重量、载客限额。异地:仰望:游伴:子夜:浮泛:满载:1.人们常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个可爱的儿童在小河边投放着一只只纸船,他把他的梦想都装在纸船里。2.你能试着说说文中的小孩儿在折纸船、投放纸船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吗。示例1:小孩儿想象天上的云和他的小船比赛,想象睡仙坐在他的船上。
示例2:还会想到用这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到达岸上;“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示例3:“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诗人对此还进行了哪些想象? 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还会想到用这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到达岸上;“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1.诗人为什么要赞美这样的场景? 赞美童心童趣。本诗正是以奇特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孤寂的儿童渴望被外界所了解的情怀和梦幻般的希望。而纸船正是这美好、纯洁的心灵的象征,作者创作这首诗,正是表达对这种奇思妙想和童真童趣的向往和赞美。2. 说说本诗中想象的特点。 本诗中,诗人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到达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这些想象天真离奇,但却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的童真和童趣。3. 请你举例说说本诗中限制性词语的作用。 为了突出想象的事物,突出富有儿童特点的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诗人注意运用限制、修饰性词语。比如,纸船是“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花是“黎明开的”,篮子是“满载着梦的”,夜里,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这些词语或短语不仅使我的奇思妙想明确突出,而且形象具体,使童趣更浓。4. 体会本诗中纯洁的儿童世界。 本诗选自《新月集》。“新月”象征着儿童的纯洁、宁静、美好和纯真。在《纸船》这美丽的诗行里,诗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诗人在诗里生动地描绘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勾起我们对儿童时代的美好回忆。纸船奇特的想象“我”的名字、村名纸船载花到岸两船比赛睡仙在船童真妙趣方法主旨 是大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
——格索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