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综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 乡愁(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综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 乡愁(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4 09:19:29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乡愁(chóu)窄窄(zhǎi) 矮矮(āi)  浅浅(qiǎn)
B.疲惫(beì) 海峡(xiá) 邮票(yóu) 一枚(méi)
C.母亲(qīn) 亲家(qìnɡ) 长大(zhǎnɡ) 漫长(chánɡ)
D.蓦地(mù) 坟墓(mù) 大陆(lù) 陆圆(liù)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代表着漂泊、隔离)
B.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指坟墓有一平方米的大小)
C.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显示了空间的隔离)
D.一湾浅浅的海峡(海峡虽然“浅浅”,但是爱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B.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C.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D.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4.文学常识填空。
  本诗的作者是     ,     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这是一首     诗。
5.综合性学习。
  学完《乡愁》,你班决定开展一次以“剪不断的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我荐乡愁诗】将你收集到的表达思乡愁绪的诗句推荐给大家。(要标明诗句作者及其所在诗词标题)
①      ,      。(       )
②      ,      。(       )
(2)【我当模仿秀】仿照例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别离后梦萦魂牵;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岁月中永不老去;乡愁是?
  。
(3)【我来说理由】有人认为写“乡愁”来表达热爱祖国的主题是一种消极的表现,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
?
二、课内阅读
阅读全诗,回答6~8题。
6.诗中哪些词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
7.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答:?
?
?
?
8.对这首诗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的思乡之愁是直白说出,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B.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蔓不枝;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使诗歌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诗歌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舟子的悲歌
余光中
一张破老的白帆,
漏去了清风一半,
却引来海鸥两三,
荒寂的海上谁作伴,
啊,没有伴,没有伴,
除了黄昏一片云,
除了午夜一颗星,
除了心头一个影,
还有一卷惠特曼。
我心里有一首歌,
好久好久都不曾唱过,
今晚我敞开胸怀舱里卧,
不怕那海鸥偷笑我,
它那歌喉也差不多。
我唱起歌来大海你来和,
男低音是浪和波,
男高音是我。
昨夜,
月光在海上铺一条金路,
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在那淡淡的月光下,
我梦见脸色更淡的老母,
我发狂地跑上去,
一颗童心在腔里欢舞,
啊!
何处是老母,何处是老母,
荒烟衰草丛里,
有坟茔无数……
9.在诗歌的第一节中,所选意象有什么特点?你能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
?
10.联系全文说说“我心里有一首歌”,应该是一首怎样的歌。
答:?
?
?
11.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一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
?
1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
四、写作练笔
13.【写法借鉴】《乡愁》一诗中比喻修辞的运用堪称巧妙至极。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如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片段仿写】仿照诗中比喻的句式,请你借助一种或几种事物,运用比喻的手法,也试着表达一下“乡愁”吧。(6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中的“矮”应读ǎi;B项中的“惫”应读bèi;D项中的“蓦”应读mò。
2.【解析】选B。“一方”不是确指一平方米,只是形容坟墓的形状。
3.【解析】选C。正确的划分节奏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4.答案:余光中 台湾 抒情
5.(1)答案(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答案(示例):(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在期盼中载满离情
(3)答案(示例):不赞同。是否消极,要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在作者生活的年代里,不可能用更激进的手段来统一祖国,只能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怀念,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所以应值得肯定。
6.【解析】此题考查对比喻的判断及其作用分析。从表现“乡愁”的四个具有比喻意义的意象上,把握比喻的作用来分析。
答案: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非常抽象的乡愁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
7.【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思想内容。结合诗句的意义联系诗句的中心思想来分析。
答案: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希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的愿望。
8.【解析】选A。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说出,而是通过联想和想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9.【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和对诗人心情的揣摩。抓住“破老”“荒寂”“黄昏”等词语分析意象特点。根据意象渲染的凄凉、冷落的氛围,揣摩作者的心情。
答案:色彩黯淡,缺少生机。在这样的意境氛围中,诗人的心情是悲伤、忧郁、孤独的。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应结合最后一节,联系诗歌的主旨考虑。
答案:是一首爱国之歌,母爱之歌。
11.【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先阅读诗句判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品析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如:“何处是老母,何处是老母”,运用反复,突出了我对老母亲的深沉而强烈的怀念之情。
12.【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诗的最后一节中“梦回到大陆”“梦见脸色更淡的老母”等句子回答。
答案: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和无限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13.答案(示例):乡愁是一抹净净的黄土,风吹不走的相思。乡愁是滴在草间的露水,感念中的芜杂。乡愁是我心中思念不死的枝丫,从爱到痴,从生到死。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21张PPT。 第14课 乡 愁   1.作者名片  2.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72年。自20世纪60年代起余光中就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如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1.正音辨形
窄窄(  )   矮矮(  )   浅浅(  )
坟mù(  ) yóu(  )票 海xiá(  )
答案:zhǎi ǎi qiǎn 墓 邮 峡﹒﹒﹒2.据义填词
(1)     :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2)     :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3)     :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
答案:(1)乡愁 (2)邮票 (3)海峡3.走进文本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却通过     、     、     、     四种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答案: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2)作者是以什么变化组织诗歌的?
答案: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织诗歌,即“小时候——长大后
——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1.作者感情
(1)找出这首诗歌中的意象所寄托的情感。答案:(2)诗人借助以上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意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及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2.精巧构思
(1)本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是按什么关系排列的?为什么?
答案:递进关系。因为前三个意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最后一个意象抒发了思乡之情,感情越来越浓烈,前三个意象为最后一个意象的感情做铺垫,最后一个意象是前三个意象感情的升华。(2)诗的四种意象前表示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何特点?在本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3.语言品析
  这首诗歌语言精练,情感深挚,请仿照参考示例对诗句进行赏析。
参考示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点拨:
赏析语句的角度与答题模板赏析:这几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愁”比作“邮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一试身手:
(1)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答案:“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这句话蕴含着诗人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四节诗歌的最后都出现“我在……头/……头”,这是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反复。反复陈述分离之苦,使情感逐层加深,突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学习本文过程中,灿烂阳光(网名)同学在班级QQ群中发出了下面的帖子,请你跟帖。
阳光灿烂: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别具一格,特色鲜明,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吧。
旭日阳刚:这首诗的结构形式非常美。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蓝色季风:同一位置上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效果,给全诗营造了一种徘徊怅惘的氛围。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这首诗是按照时间顺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来写的,作者化抽象为具体,将乡愁依次比喻为______
  、     、     、     ,结构严谨,表达了诗人渴望  的强烈愿望。
答案: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亲人团聚、祖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