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综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1 黔之驴(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综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1 黔之驴(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4 09:22:49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蔽林间窥之  (    )
(2)荡倚冲冒  (    )
(3)驴不胜怒,蹄之  (    )
(4)技止此耳  (    )
(5)以为且噬己也  (    )
(6)益习其声  (    )
(7)终不敢搏  (    )
(8)稍出近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译文:?
?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译文:?
?
(3)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译文:?
?
(4)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文:?
?
?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蔽林间窥之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4.请你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虎 大 骇,远 遁,以 为 且 噬 己 也,甚 恐。
(2)稍 近 益 狎,荡 倚 冲 冒,驴 不 胜 怒,蹄 之。
5.按照要求填空。
  《黔之驴》的作者是    ,字    ,    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    》。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6~9题。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尽其肉,乃去  (    )
(2)莫相知  (    )
(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
(4)技止此耳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文:?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译文:?
8.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答:?
?
9.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答:?
?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猫  号
刘元卿①
齐奄②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③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④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⑤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选自《应谐录》)
【注】①刘元卿:明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著有《应谐录》,是一部笑话集。②齐奄:人名。③尚:崇高,这里是超过的意思。④圮(pǐ):塌坏,倒塌。⑤东里丈人:丈人,老人家。东里丈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自奇之  (    )
(2)虎诚猛  (    )
(3)云霭蔽天  (    )
(4)请更名曰“风”  (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
译文:?
?
12.东里丈人的话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答:?
?
答案解析
1.答案:(1)隐蔽,躲藏 (2)冲击 (3)用蹄子踢 (4)只,仅 (5)将要 
(6)渐渐,更 (7)击,扑 (8)渐渐
2.答案:(1)(老虎)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的样子,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2)但是(老虎)走过来,走过去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3)老虎因此高兴起来,心里考虑这件事说:“驴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
(4)有一天,驴一声长鸣,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
3.【解析】选C。C项“之”是指代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其他三项“之”均是代词,代指驴。
4.答案:(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5.答案:柳宗元 子厚 唐 柳河东集
6.答案:(1)吃光 (2)不 (3)用船 (4)罢了
7.答案:(1)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东西,把它当作神。
(2)(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亲切而不庄重,摇晃依偎,冲击顶撞,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8.【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分析能力。从文中找出描写虎的动作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4)“跳踉大?薄岸掀浜怼薄熬∑淙狻薄澳巳ァ钡扔锞洌?闯龌⒏纱嗬?洌?靡饴?愕男奶??
9.【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驴的角度,并且运用三个成语概括即可。
答案: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10.答案:(1)认为……奇特 (2)确实,的确 (3)遮蔽 (4)更改
11.答案:龙确实比老虎更神通,(但)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比龙更高级吧?
12.【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为人处世上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一角度来分析。
答案:事物的本来面貌是怎样就是怎样,要看重其本质,不要失其本真。为人处世亦是如此。
附【译文】
齐奄家养了一只猫,自认为它很奇特,告诉别人说它的大名是“虎猫”。客人劝他道:“虎的确很猛,(但)不如龙神通,请改名为‘龙猫’。”另一个客人劝他道:“龙确实比老虎更神通,(但)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比龙更高级吧?不如叫‘云’。”另一个客人劝他道:“云雾遮蔽天空,风倏地一下就把它吹散了,云所以是不敌风啊,请改名‘风’。”另一个客人劝他说:“大风狂起,用墙来遮挡,就足够挡蔽了,风和墙比如何?给它取名叫‘墙猫’好了。”另一个客人劝他道:“墙虽然牢固,老鼠在它里面打洞,墙全都倒塌了,墙和老鼠比如何?给它取名叫‘鼠猫’好了。”东里老人嗤之以鼻道:“呵呵!捕鼠的本来就是猫。猫就是猫,干吗要自己失去本来和真实啊?”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11张PPT。第 六 单 元
 第21课 *黔 之 驴   1.作者名片  2.背景介绍
作者遭贬谪以后植根于现实生活,深感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便使用短小的寓言形式,讽刺当时的时政。他的寓言都是有针对性的。《黔之驴》中所塑造的蠢驴形象,正是当时社会上那些徒有其外表,实则虚弱无能的人的生动写照。他们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以致落得个可悲的下场。中唐时期,上层社会豪门贵族以及与之勾结的藩镇、宦官中,这类人是很多的,《黔之驴》深刻地嘲讽了他们。1.一词多义
答案:(1)……的样子/然而,但 (2)因此/于是? 2.词类活用
(1)稍出近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
(2)驴不胜怒,蹄之  (名词用作动词,    )
(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名词作状语,    )
答案:(1)接近 (2)用蹄子踢 (3)用船﹒﹒﹒3.古今异义
(1)以为神
古义:     今义:认为
(2)然往来视之
古义:     今义:互相访问;交际
(3)乃去
古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答案:(1)把……当作 (2)走过来,走过去 (3)离开﹒4.文言句式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省略句,“载”后省略了宾语“之”,指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神。(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指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憫然,莫相知。(倒装句,“相知”是动宾短语“知相”的倒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
(2)把它当作神。
(3)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东西。
(4)小心谨慎的样子,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5.走进文本
(1)这篇文章写虎按惧驴、     、     的顺序,写了虎的行动和     ,表现了它的有勇有谋。
答案:识驴 吃驴 心理活动
(2)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