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五单元
17 苏州园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描绘的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体会说明语
言的多样性。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
的感情。 叶圣陶(1894—1988),现代文学家、 语文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一、读一读
轩榭( )( ) 丘壑( )
嶙峋( )( ) 镂空( )
相间( ) 蔷薇( )( )xuānxièhèlínxúnlòujiànqiánɡwēi二、记一记鉴 赏:
斟 酌: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适当。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
3.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段落大意。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第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第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第6段)注意角落的图画美(第7段)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第8段)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第9段)完美的图画(第1段和第2段)不止这些(第10段)把握结构“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A.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B.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C.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D.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E.注意角落的图画美
F.注意门窗的图案美
G.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总说
(完美的图画)层次色彩布局配合映衬每个角落门窗图案分说 理想是事业之母。
——叶圣陶课件17张PPT。18 桥梁远景图 板 凳 桥1.掌握用特殊句式来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茅以升(1896—1989),著名科学家、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江苏镇江人。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他是中国近代桥梁学的奠基人。 作为一名科学家,茅以升固然有着大胆想象、大胆创造的科学精神,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科学精神同样也包括着严谨求实的精神。现有的可能不尽如人意,对现有的不满足,所以萌出了对已有的事物进行改进、完善、扩展和延伸或重构和创造的想法。这还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开拓,不断创造的科学精神。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索,作者写下了《桥梁远景图》。 一、读一读亭台楼阁 桥墩 潜力 轮廓
鹊桥 妨碍 颠簸 缆索?tínɡ ɡédūnqiánkuòquèàibǒlǎn二、记一记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上下震荡,不稳定。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
今多比喻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增添美丽的景致。 妨碍:颠簸不稳:点缀:望洋兴叹:添娇:1.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归纳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说明桥的重要性和桥梁的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第3~13段):具体描绘“桥梁远景图”。2.将来造出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又快又好 便宜 美 低 墩做成空心 很小很轻便“无梁飞渡”的桥3.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的原因是什么? 建筑材料用高分子新材料代替;桥的构件一律用自动化;水下工程用机器人操作;桥墩基础可以用凝固剂,把软土变硬土;架桥全用电脑控制各种工具。这样,桥的成本就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的根本原因。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打比方:桥就像一条板凳,板凳的腿就是“桥墩”,下面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举例子: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做比较: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本文的语言质朴、简洁而又生动。一开头,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说明桥的重要作用,既可引发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激发大家的想象力,真是恰当而又巧妙。在说明桥梁的构造时,用“一条板凳”打比方,十分形象,又十分贴切,可以说是“深入浅出”的典范。此外,如:“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 “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 “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等等,分别运用了比拟、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桥梁的重要性和基本结构 未来的桥梁重要快、低、廉、美无桥墩
空心
弯曲
随身携带桥梁远景图前景 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茅以升课件17张PPT。19 ﹡洲际导弹自述 1.了解有关洲际导弹的知识,了解我国核武器的发展现状。
2.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3.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的科学性和幽默的趣味性。 朱毅麟,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科普作品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1964年起从事业余科普创作,编著出版《太空中的多面手》等航天科普书7本;发表航天科普文章250多篇。 建国后,面对西方的核讹诈,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与航空航天工业。先后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随后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导弹研制方面,在从近程导弹到远程导弹再到洲际导弹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先后突破了火箭发动机并联技术等多项关键难题。为“长征”系列火箭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为了向广大青少年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弘扬爱国精神,作者写了这篇《洲际导弹自述》。一、读一读炸毁 尾翼 氧化剂 贻误
比拟 威慑 伺机 迷惑 huǐyìjìyínǐshèsìhuò二、记一记比喻力量达不到。
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
先动手以制服对方。
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弯下手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
表示第一,居首位。
到了阵前才磨枪(枪:红缨枪一类的武器),
比喻事到临头才做准备。 鞭长莫及:我行我素:先发制人:威 慑:首屈一指:临阵磨枪:1.本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洲际导弹“诞生”的时间、地点和巨大作用。
第二部分(第2~8段):介绍说明导弹的类别、构造、使用的动力燃料等等。
第三部分(第9~12段):简要而具体地说明洲际导弹的外形(高度、重量)、速度、威力以及发展变化。
第四部分(第13~15段):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是导致洲际导弹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2. 课文自述的内容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 顺序不可以颠倒。因为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颠倒之后不但导弹发展的时间顺序混乱了,而且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3.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文章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1.第9段的第1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它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领起句,有总领作用,领起第9、10、11段。2.学完本文,将之与以前学过的说明文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以前学的说明文大部分比较平实、枯燥,很少运用文艺表现手法,而本文读起来却具趣味性、文艺性,又不乏科学性。这就是本文作为科学小品的特点。1.采用自述说明法,说明形象具体。如何理解此特点? 自述说明法,就是指在介绍事物、事理或人物时,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采用自述说明法,“自报家门”,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又有十分明确的“亲切感”,显得分外真切。极易唤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便于写作主体与阅读客体的沟通,让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洲际导弹是一种尖端武器,其构造及其发射、爆炸原理相当复杂,但作者采用拟人手法,让导弹自叙身世,现身说法,显得既通俗易懂又风趣幽默。如把弹头比拟成“锥形的脑袋”;把制导系统比拟成“大脑和神经中枢”;把洲际导弹的威力,说成是“我有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的绝技”都能变深奥为浅显。又如介绍液体导弹现已大都成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工具,说是“复员”“转业”,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试举例说明。 本文使用了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洲际导弹做了全面、简要而又通俗易懂的说明。例如:第2段,从三个方面对导弹作了分类说明;第3段把导弹和炮弹作比较,说明二者有本质的区别;第9段、第10段、第11段都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科学准确的数据介绍了洲际导弹的外形和威力之大,飞行速度之快,命中误差之小等等。洲际导弹自述诞生构造性能升级第一人称叙述说明方法 拥有制空权就等于稳操胜券。没有制空权,就注定了必败的命运,就要俯首听命,接受胜者的任何条件。??????????????????????????????????????????????
——杜黑 课件15张PPT。20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1.体会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进行说明的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品质,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王晓雨(英文名PATRICK WANG) 本名王平。澳大利亚华人作家。作品:《守墓人》(获澳大利亚GRATERDANDENON短篇小说比赛第一名)、《黄河的忧伤》(与人合作,获千禧年首届《世界华文报告文学征文奖》冠军)、《吃饱》(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文学奖年度小说优胜奖)、《人在澳洲——王晓雨小说散文选》《中西方房产文化漫谈》,代表作《澳洲珍奇动物写真》。 这是一篇普及动物学知识的说明文,选自《珍奇动物写真——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原文的篇幅较长,共有10个小标题:奥运会的吉祥物、从一只碾死的针鼹说起、有刺不是刺猬、吃蚁不叫食蚁兽、单孔目的有袋类动物、生蛋的哺乳类、没有乳头的哺乳类、澳洲处处有针鼹、可以降低体温的哺乳动物、满身刺挡不住汽车轮子。选入教材时作了大量修改。 一、读一读蛰伏 ? 喙尖 ?吮吸 褐色
针鼹?? 黏液 灌木 繁殖 zhéhuìshǔnhèyǎnniánɡuànzhí二、记一记故意在公共场合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吃饱肚子。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也不动。
用嘴唇在乳头或小孔处吸取。
笨拙迟缓,不灵敏。
某些大型运动会上用来象征吉祥的标记,
多选用动物图案或模型。招摇过市:吮吸:果腹:蛰伏:迟钝:吉祥物:1.想想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拟出小标题。 第一部分(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并指出“在整个地球上,只有澳洲才有它的足迹”。(珍奇的足迹)
第二部分(第2~5段):介绍针鼹的外形和善于掘土的特长(避敌方法)。(珍奇的技能)
第三部分(第6~9段):写针鼹的生活习性(吃蚁和冬眠)。(珍奇的生活习性)?
第四部分(第10段):写针鼹的繁殖。(珍奇的繁殖) 2.本文的说明事物是什么?
针鼹。
3.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
珍奇、稀有。
4.哪些段(语句、词)在写它的稀有?
如:在整个地球上,只有澳洲才有它的足迹等(第1段)。
5.哪些段在表现它的奇特?
第2~10段。
6.你能找出一些具体的语句、词语来说说它的这些奇特吗?边找边概括这些语句。
奇形、奇技、奇性、奇殖。 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来介绍的? (1)珍奇和稀有的特征。开始先由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说起,引出说明对象——针鼹。“招摇过市”一词是贬义词用作褒义,诙谐有趣,吸引人;“像刺猬一样”“许多人不知道它的名字”“只有澳洲才有”足以说明它的特点——珍奇和稀有。(2)接下来介绍针鼹的外形特征,突出它的作为盾牌的尖刺;介绍针鼹本领特点,突出它的爪子锐利,善于掘土。(3)介绍了它的绝活本领——掘洞逃生和掘洞的神奇。(4)作者又就针鼹的生活习性来介绍说明它是于人类有益的:食物来源、嘴部构造特点、白天活动、冬天蛰伏、擅长游泳、胃表皮粗糙。?(5)作者又介绍了针鼹另一奇特之处——繁殖方式特别,寿命长。(雌兽有临时的腹部口袋、生蛋、哺乳——真是奇特。)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1)本文说明灵活,语言生动,综合运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多角度来进行说明。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本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如:(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 “估计”表明是推测,不是精确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一般”是指通常的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
——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