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综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苏州园林(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综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苏州园林(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4 09:43:02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池沼(zhǎo) 称心(chènɡ) 砌砖(qì) 着眼(zhuó)
B.琢磨(zuó) 丘壑(hè) 镂空(lòu) 蔷薇(qiánɡ)
C.轩榭(xuān) 庸俗(yōnɡ) 模样(mú) 松柏(bǎi)
D.斟酌(zhó) 阑干(lán) 嶙峋(lín) 摄影(shè)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鉴赏  映衬  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
曼廷  鲤鱼  重峦叠障  俯仰生姿
答:?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
4.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内开展了以“话说苏州园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巧对对联】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同学们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拟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联:      ?
(2)【诗句还原】下面是一首吟咏苏州园林“怡园”的诗歌,次序已被打乱,请结合课文第4段的顺序将它还原。
①水芝开出似车轮 ②便有红鱼跳绿萍 ③石幢一夕桃花雨 ④叠石疏泉不数旬
原诗正确的顺序是:?
(3)【拟写标题】学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苏州园林》的电视片,请结合你所了解的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三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
“历史”:自然遗风
“      ”:     ?
“      ”:     ?
二、课内阅读
(2011·铜仁中考)阅读课文2~4段,完成5~8题。
5.选文第1段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
  。
6.选文第1段中“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答:?
7.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选文第2段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
8.选文第3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的“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9~12题。
承德避暑山庄
①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的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它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始建于康熙42年,建成于乾隆55年,历时89年。山庄以朴素山野气息为格调,取自然原景本色,吸收江南水秀风光,而建成山中有园,园中有山的独特园林。这座园林又因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一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园。
②避暑山庄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殿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正宫按封建礼制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的正殿是澹泊敬诚殿,全部由楠木建成。清代皇帝在山庄时,重大的典礼都要在此举行。四知书屋是清帝大典前休息更衣以及平时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后寝主要有烟波致爽殿和云山胜地楼。烟波致爽殿是皇帝的寝宫,因康熙誉称这里“地既高敞,气亦清朗”“四周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而得名,并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其正中设宝座;西暖阁是皇帝的卧室,床后有暗道;东暖阁是皇帝与大臣议论国事的地方。云山胜地楼是帝后观赏湖光山色的地方,它不设楼梯而以假山为磴道。出正宫门便是万壑松风殿,这是清帝批阅奏章及读书处。正宫东侧为松鹤斋,原供皇太后居住,其造型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仿。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殿场所,不幸于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
③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宫殿区以北为湖泊区。湖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湖区的中部有三岛,西为环碧,北有如意洲,东有月色江声,皆以堤桥相连。环碧岛清静幽雅,原为王子读书处。岛北采菱渡是宫女下湖采菱的渡口。如意洲上古建筑比较集中,其中延熏馆是正宫建立前皇帝处理朝政之处。水芳碧秀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后祝寿之地。如意洲北面有青莲岛,上有烟雨楼。沿长湖北行可到清时七大藏书阁之一的文津阁。
④从文津阁东行便到平原区。区内“万林园”古木参天,绿草如茵,中央搭有豪华蒙古包,为清帝来山庄时举行宴会和游乐活动的场所。沿热河泉南行可达金山岛,岛上亭台楼阁一派江南景色。再沿湖畔南行可到月色江声岛,这里是皇帝读书、望月、听泉之处。再往前即到“水心榭”,它是宫殿区与湖区间的重要通道。站在水心榭,环视四周皆为美景。
⑤山庄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区,这里山峦峻峭,属燕山余脉风云岭山系。峰冈崖坡之上,与山水林泉巧于因借,宜亭斯亭、宜轩斯轩、宜庙斯庙,康、乾时期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楼、亭、庙、舍,均有游览御路和羊肠步道相通。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这里峰奇石异,林木繁茂,气候十分阴凉。另有磬锤峰、蛤蟆石等奇景。康熙帝曾经夸耀此地说:“天然风景胜西湖。”
⑥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合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
⑦避暑山庄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摘自《旅游纵横》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9.承德避暑山庄的整体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
?
?
10.本文展开说明时主要采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
答:?
?
11.文中哪句话具体说明了承德避暑山庄的设计建造是“取自然原景本色”?
答:?
?
??
?
1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康、乾时期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楼、亭、庙、舍,均有游览御路和羊肠步道相通。
答:?
?
??
(2)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
答:?
?
??
四、写作练笔
13.【写法借鉴】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还表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上,第2段中四个“讲究”构成了排比句,突出了布局的特色,也加强了语势。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介绍某种事物几个方面的特点。(8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中“称”应读chèn;B项中“琢”应读zhuó;D项中“酌”应读zhuó。
2.答案:治—制 新—心 廷—延 障—嶂
3.答案:(1)做比较 (2)打比方 (3)列数字
4.(1)答案(示例):苏州园林冠江南
(2)答案:④①③②
(3)答案(示例):建筑 巧夺天工 文学 诗词沃土 旅游 登临胜地(任选两条即可)
5.【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可以用文中词语作答,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运用摘录中心句的方法来回答。
答案: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除了掌握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特征及作用以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
答案: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
7.答案:总分结构。做比较。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是绝不讲究对称。
8.答案: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从第①段中筛选出关键语句作答即可。
答案:以朴素山野气息为格调,取自然原景本色,吸收江南水秀风光,而建成山中有园,园中有山的独特园林。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把握。作者介绍避暑山庄时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说明;介绍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进行说明。因此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答案:分类别。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细读全文,找出“取自然原景本色”的相关语句,从第⑤段中进行筛选。
答案:峰冈崖坡之上,与山水林泉巧于因借,宜亭斯亭、宜轩斯轩、宜庙斯庙。
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可按三个步骤进行:①回答“能”或“不能”;②写出要删去词语的意思;③联系原文分析删去词语之后句子意思的变化。
答案:(1)不能。“余处”说明不止40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太绝对。(2)不能。“重要”说明高耸的山峰对调节山庄气候具有重大影响,但不是唯一因素,去掉与实际不符。
13.答案(示例):公园里的树真多啊,有四季常绿的松树,有器宇轩昂的银杏树,有高大挺拔的槐树,有婀娜多姿的柳树;公园里的树真奇啊,有的像一把伞,有的像神气的士兵,有的像顶天立地的巨人。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23张PPT。第 五 单 元
 第17课 苏 州 园 林   背景介绍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1.正音辨形
丘壑(  )   池沼(  )   斟酌(  )
嶙峋(  ) 叠嶂(  ) 庸俗(  )
lòu(  )空 轩xiè(  ) 蔷wēi(  )
答案:hè zhǎo zhēn lín zhànɡ yōnɡ 镂 榭 薇﹒﹒﹒﹒﹒﹒2.据义填词
(1)    :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2)    :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3)    :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4)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答案:(1)鉴赏 (2)重峦叠嶂 (3)别具匠心 (4)因地制宜近义词辨析
鉴赏、鉴别
【同】都是动词,都有“分辨、审察”的意思。
【异】“鉴赏”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如:鉴赏名人字画。“鉴别”指辨别(真假好坏)。如:鉴别真善美。3.走进文本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作者对其地位的评价是?
  。
答案: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答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说明顺序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
答案: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整体特点的。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答案: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知识链接】
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阅读一篇说明文,只有理清说明顺序,才能更好地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弄清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常用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怎样具体理清它的说明顺序呢? ①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介绍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说明某种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都常以时间为顺序。
②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形状和构造的说明文,常常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进行说明。 ③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2.说明方法
文章为了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阅读全文,找出本文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结合参考示例分析其作用。
参考示例: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点拨:赏析:这里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的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的特征。一试身手:
(1)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答案: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图画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使被说明的对象具体可感。(2)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的特点。令人回味无穷,得到美的享受。3.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试结合以下语句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不能删去。“务必”的意思是必须,一定要,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坚定的追求。若删去,就不符合实际,“务必”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可不可以互换?
答案:不能互换。因为艺术是不可复制的个性化的独创活动,给人以审美愉悦。技术是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可以复制。如果互换,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学习本文过程中,海阔天空(网名)同学在班级QQ群中发出了下面的帖子,请你跟帖。
海阔天空:从内容看,本文明显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我认为介绍建筑物的文章用空间顺序更恰当,但作者为什么不用空间顺序来写呢?对此,大家有何看法?畅所欲言吧!
追风一族:依我看,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中某个具体园林的情况,而是整个苏州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作者没有运用空间顺序。蓝色季风:本文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介绍,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所以不用空间顺序来写。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苏州园林》按    顺序,先总括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点,再从       和       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苏州园林的     美。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建筑者超人的艺术创造能力。
答案:逻辑 大处讲究 细部注意 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