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晋陶渊明独爱菊 ( )
(2)出淤泥而不染 ( )
(3)濯清涟而不妖 ( )
(4)香远益清 ( )
(5)亭亭净植 ( )
(6)宜乎众矣 ( )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文:?
?
(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4.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濯清涟/而不妖
B.可爱者/甚蕃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同予者/何人
5.用原文语句填空。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 ,
。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二、课内阅读
(2013·德州中考)阅读《爱莲说》全文,回答6~8题。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②陶后鲜有闻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
8.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答:?
?
?
三、美文品析
(2013·益阳中考)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11.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D.及花之既谢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
?
13.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采用
、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 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采用 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 ”的特点。
答案解析
1.答案:(1)仅,只 (2)沾染 (3)洗涤 (4)更(更加) (5)竖立 (6)当然
2.【解析】选D。该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3.答案:(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3)唉!对于菊花的爱好,从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解析】选C。正确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莲 花之君子者也
(3)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6.答案:①却 ②少
7.答案:茎中间空外面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8.【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回答此题,要弄明白作者主要歌颂的对象是“莲”,写“菊”和“牡丹”都是为写“莲”服务的。
答案: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
9.【解析】选D。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应为: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0.【解析】选C。此项“上”应为“向上”的意思。
11.【解析】选D。D项“之”无实在意义。其他三项均为“助词,的”。
12.答案:我单单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13.答案: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托物寓意)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胸怀磊落,行为端正) 说明 可目(适于观赏)
附【乙】【译文】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12张PPT。 第23课 爱 莲 说 1.作者名片 2.背景介绍
宋熙宁四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他为人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当时已值暮年,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3.图解课文1.古今异义
(1)陶后鲜有闻
古义: 今义:新鲜
(2)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栽种
答案:(1)少 (2)竖立﹒﹒2.词类活用
(1)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 )
(2)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 )
(3)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 , )
答案:(1)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2)显得清香 (3)生蔓 长枝﹒﹒﹒﹒3.文言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省略主语“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莲花,是花中的君子。(2)(莲)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4.名句默写
(1)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
(2)予独爱莲之 , 。
(3)予谓菊, ;牡丹,__________
;莲, 。
答案:(1)世人甚爱牡丹 (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富贵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5.走进文本
(1)作者在第1段中从 、 、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现作者
、不慕名利的品质。
答案:生活环境 体态香气 洁身自好
(2)作者写莲的同时,为什么还写菊与牡丹?
答案: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3)作者托物言志,借莲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借莲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