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综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0 诗词五首(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综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0 诗词五首(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4 09:47:16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
一、名句默写
1.盈盈一水间,         。
2.         ,江入大荒流。
3.         ,清风半夜鸣蝉。
4.白头搔更短,         。
5.纷纷暮雪下辕门,         。
6.《迢迢牵牛星》中表现思妇情思悠悠、心乱神伤的诗句是:     
    ,         。
7.《渡荆门送别》中描写荆门一带壮阔景色的诗句是:         ,
         。
8.《春望》一诗用拟人手法写诗人感时恨别,触目伤怀的诗句是:   
    ,        。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名句是:      ,
       。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
10.《西江月》中,词人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神来之笔是:        ,
  。
二、诗词鉴赏
(一)(2013·乐山中考)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答:?
?
?
?
1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
?
?
(二)(2013·黄石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首联和颔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
答:?
?
1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三)(2013·湖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辋川①六言(其五)
王 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5.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答:?
?
?
16.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答:?
?
答案解析
1~10.答案:1.脉脉不得语 2.山随平野尽 3.明月别枝惊鹊 4.浑欲不胜簪 5.风掣红旗冻不翻 6.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7.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8.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9.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10.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1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抓住“山”“平野”“江”“大荒”等景物,注意动词“尽”“流”表现的动态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答案: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12.【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品析能力。先理解“送”字的含义,进而把握运用的修辞手法,最后点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3.答案: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借景抒情。
14.答案: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15.答案:示例一: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
示例二: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
16.答案: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活。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19张PPT。 第30课 诗 词 五 首 《迢迢牵牛星》
  1.知识链接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2.背景介绍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1.这首诗描写的重点人物是谁?抒写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答案:这首诗描写的重点人物是织女。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2.全诗用了“迢迢”“皎皎”等六个叠音形容词,有什么好处?
答案:这首诗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织机的声音,“盈盈”是水的形态,“脉脉”是织女的神情。同是叠音形容词,表现对象却各不相同,然而又都显得自然生动。同时,叠音词的运用,增添了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使诗篇更具浓郁的抒情性,自然而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渡荆门送别》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诗人展现了一幅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顿时使人眼界开阔;滔滔奔涌的长江,气势是那样雄壮。这也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2.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答案:“月下”句写夜晚,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句写白天,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春 望》
  1.作者名片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誉为“诗圣”。  2.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1.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答案: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
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做简要赏析。
答案: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3.请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作者名片
岑参,唐代诗人,汉族,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2.背景介绍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54年。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这一年,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西安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句用得好吗?为什么?
答案:好。作者把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比喻成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十分新奇、贴切,使作者不畏奇寒、昂扬向上的精神得以表现。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西江月》
  1.作者名片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代表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  2.背景介绍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1.如何理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
答案: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丰年”。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词人描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村野农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