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属性

名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4 07:3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狼》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聊斋志异》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蒲松龄
蒲松龄手稿字留仙 号柳泉
世称“聊斋先生”
山东人
钟灵毓秀
孔孟之乡
文化悠远
经典传世
《论语》《孟子》
《左传》《聊斋志异》……

背诵回味 “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 对话文本 请大家思考蒲松龄写这则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写一个屠户如何神勇地杀死两只狼吗? 禽 兽 “缙绅中有此,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缙绅:古代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清代《三言二拍》

“其性与人殊,可谓衣冠禽兽”。
——清人言论
清朝官员文臣为禽武将为兽对话文本 “禽兽”有很多种,蒲松龄为什么单单选“狼”比喻贪官酷吏、恶人恶事呢?狼

狼,犬科,耳竖立,
毛黄褐色或黑褐色,尾
下垂,栖息山林中,性
凶残,是害兽之一。
——《辞海》
以狼喻恶
中山狼 ——忘恩负义
披着羊皮的狼——包藏祸心
…… 对话文本 在这则小说中,蒲松龄怎样描写狼的狡黠和诡诈,使狼身上有了人的特征?描摹动作“缀行”“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狼的贪婪
“甚远”“仍”“又”“如故” ——程度加深 强化贪婪
“径去”“犬坐”“目似瞑” ——狼的狡黠
“少时”“久之” ——时长反差 配合默契
彼此掩护 凸显狡黠
描摹神态“眈眈相向”“目似瞑,意暇甚”——观察判断,审时度势
选择战术,描摹狡黠
用词精准简洁,捕捉特征;
细节描写真实可信,明确相似;
兽非人而犹人,人非兽而实兽。
隐喻 写作中对描写对象充分观察、捕捉特征,找到它与所比喻对象或事理的相似点,描摹刻画,进而表达个人的思想主张或价值判断。
动物形象隐喻
动物作喻体。在动物与人之间找到相似点,动物形象成为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聊斋志异》中的“动物隐喻” 《聊斋志异》动物隐喻作品共162篇,占总篇目493篇的33%。
《狼三则》(其一)
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xū,突然)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qūn xún,因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爬到树上抓鱼,喻行为与目的相反),狼则罹(lí,遭遇)之,亦可笑已!
《聊斋志异》中的“动物隐喻” 《聊斋志异》动物隐喻作品共162篇,占总篇目493篇的33%。
《狼三则》(其一)
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xū,突然)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qūn xún,因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爬到树上抓鱼,喻行为与目的相反),狼则罹(lí,遭遇)之,亦可笑已!
《聊斋志异》中的“动物隐喻” 《狼三则》(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猪)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狼以贪死,以诈死,以爪牙之利而亦死,乃知禽兽之行,决不可也。”
对话文本 蒲松龄为什么以动物形象隐喻,而不直接言明个人的思想观点?讽喻时事 寄托孤愤 再构理想 “咫尺聊斋人不见,蹉跎老大负平生”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聊斋自志蒲松龄故居 中国文学中的“动物隐喻”《诗经》《山海经》《封神演义》《西游记》
借动物来反映社会现实
《庄子》 “螳螂捕蝉” “井底之蛙”
《战国策》 “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成语、寓言中的动物隐喻
万物有灵,天人合一。
文学是人学,体现作者爱憎褒贬。鲁迅笔下的“狼” “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 ——选自《阿Q正传》
(用狼的眼露凶光喻恶人凶残)
姜戎笔下的“狼” “此时,十几条蹲坐在雪地上的大狼呼地一下全部站立起来,长尾统统平翘,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一副弓在弦上、居高临下、准备扑杀的架势。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脖子、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
——选自《狼图腾》
(用狼的雄健体格隐喻刚劲雄健的生命力)
尝试立意 动物就像是一面镜子,人在动物世界中看到自己,同时也在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选择一种动物,采用隐喻的方法,你会用它隐喻怎样的人或事呢? 动物意象蚂蚁……
狮子……
鸿雁……想象构思 一只成年海豚驮着一
只死亡的小海豚游向深海。
几次小海豚从成年海豚的背
上滑落,成年海豚不顾安危,
始终不离不弃。想象构思 战士小鲁复员回乡的那一天,
他一直训练的两只警犬,一直
拉扯他的行李,不让他走,好
容易坐上了车,一只跳上了车,
一只扑车窗狂叫,车只好停下。
连司机都哭了。推荐书目姜戎 《狼图腾》
贾平凹 《怀念狼》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