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24 20: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工程问题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40~41页例7及相应练习。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用“假设法”解决分数除法中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工程问题。解决措施:通过表格,教师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难点: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一般解法。解决措施:通过猜想、假设法验证,让学生充分参与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一种很特别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个热身题。请看屏幕。 1.解决问题(出示题目,口答) 工程队修一条长2000米的公路,每天修200米,需要几天修完? 师:这道题目,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式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如果要求工作效率,怎样求呀? 2.填空(分步出示题目,口答) 一项工程,甲工程队完成需要10天,那么甲工程队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3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能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吗? 这类含有“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数量关系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工程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相互作用,发展形成新的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因此,在复习引入阶段,设计了两道简单的求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基本练习题,帮助学生激发原有的知识记忆,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运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适当渗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是具体的数量时应该怎样表示,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阅读信息,理解题意 (一)课件出示情景 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 (二)学生口答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对“单独修”和“合修”的理解?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学生熟悉且易理解的修路情境,合理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展开,并在设疑中生成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完成?”,然后展开新课教学。 三、提出质疑,独立解答 (一)大胆猜想 师:甲队单独修需要12天修完,乙队单独修需要18天,那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呢?我们不妨猜想一下(板书:猜想)。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至4个。 预设:如果有大于12天的,教师顺势提出疑问:一队单独修12天就能修完,怎么两队合修反而会要这么多天呢? 师:从而可以判断出,他们合作修的天数一定小于12天。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数学不能光靠猜想,必须还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验证(板书:验证)。 这道题要求的是两队合作修的工作时间,该如何求工作时间呢? 预设:借助板书,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追问:求合作修的工作时间,那么,这里的工作效率指的是谁的工作效率? 预设:它们合修时的工作效率。 师:你们的意思就是指甲队的工作效率加上乙队的工作效率,对吗?好!我们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工作效率之和(出示:工作效率之和)。 在弄清了解题方法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预设:学生会提出,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长,计算不了。 (二)大胆假设,尝试解答 师:题目没有告诉我们这条道路的长度,这怎么办呢?(板书:假设法)那我们就自己来假设一个数据来计算。 你想假设这条道路有多长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个,如果数据太大或使用的单位不正确,及时用实例去引导。 师:不同的长度,合修的时间到底是多少呢?好!接下来,我们就列式来解答这道题目。 在学生弄明白解题思路后,请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道路的长度,可以选择黑板上的数据,也可以自己另外假设一个数据,根据解题思路和题目给出的条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猜想与验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在猜测中预测结果,提高学生参与验证的热情。另外,因为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允许验证多样化,对于正确的答案都能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汇报交流,建立模型 (一)个别汇报,完成表格 学生汇报时,教师相应完成表格。 (二)发现规律,再次探究 师:谢谢同学们的汇报,都很棒。老师发现有个别同学假设的别人不一样,他们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1(填表),那么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这个时候甲队每天修多少,乙队每天修多少。 师:最后,怎样求合修时的工作时间呢?(预设说关系式)谁帮忙解决一下? 问:看到这些解答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呢? 预设1:无论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多少,结果都是一样的。 预设2:为什么假设道路的长度都不一样,结果都是一样的呢?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为什么假设的工作总量都不同,但工作时间却都相同呢?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先独立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1:工作总量改变,工作效率和也改变,所以工作时间不变。 预设2:他们各自单独修的天数是没有变的。 师:对!这就是工程问题中的奥秘——变中有不变(板书)。 【设计意图】表格的使用,为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对比数据,并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使学生清楚地看出,用不同的工作总量算出来的工作时间都是相同的,从而提炼出“变中有不变”。 (三)对比交流,初建模型 师:你们分析地都很到位。好!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当“工作总量”不知道时,我们即可以假设一个具体的数据,也可以假设为“1”来解答。对于是假设一个具体的数据,还是假设为“1”好,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着重引导:假设的数除以天数除不尽时,假设为“1”就好些。 但我们要注意,如果你假设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就要用具体的数据去除以天数,如果你假设的是“1”,那就要用1去除以天数。 边说边板书: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选择工作总量为“1”来列综合式解决这道题吧!(板书) 【设计意图】进一步挖掘这份表格的用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所取“工作总量”的数据,使学生明白“具体数据”和“1”的异同和优劣,初步建立了“把工作总量看作1”的思维模型。 (四)尝试应用,巩固模型 1.完成书本第4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投影学生的练习,引导分析:这里的1表示什么? 2.练习九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投影学生的练习,引导分析:这里的1表示什么? 总结:在不同的题目,“1”表示的意思就不同。 【设计意图】学习完例题后,马上以两道练习巩固思维模型。第1题,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与例题是完全相同的,此题目的在于巩固解题方法;第2题,题目直接给出了每天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几分之几,此题目的在于避免学生形成“套路化”,使学生逐步感受要从本质的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掌握解题方法。 五、应用模型,拓展提升 完成练习九第9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出示用“1”做的学生的解题过程,提问:题目已经给出了工作总量,你为什么你还要假设总量为“1”去解决呢? 【提问意图】使学生清楚:不管树木的棵数有多少,答案都是一样的;但把棵数假设为1,解决起来很简便。 六、回顾反思,归纳方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从一上课都现在,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对于解决当“工作总量”不知道的情况下的“工程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重点引出:可以用假设法,假设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假设为“1”来解决。不管假设这条道路有多长,答案都是一样的;把道路长度假设为“1”,解决起来很简便。
“双减” 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1.一项工作,由甲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由乙单独的做需要30天完成,现在由甲、乙两人一起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 能力提升: 2.一批货物,由大、小卡车同时运送,6小时可运完。如果用大卡车单独运,10小时可运完。用小卡车单独运,要几小时运完? 3.小王和小张同时打一份稿件,5小时打完这份稿件。如果小王单独打,10小时可以打完。如果小张单独打,几小时可以打完? 拓展应用: 4.一段公路由甲、乙两个修路队来完成,由甲修路队单独来修需要15天修完,由乙修路队单独来修需要18天修完,现在先由甲修路队单独修5天,剩下的公路由乙修路队来修,还需要多少天修完? 5.一批零件,由甲单独来加工需要5天完成,由乙单独来加工需要10天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加工2天,剩下的零件由甲、乙两人合作加工,还需要几天完成?
板书设计 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 = 1÷ = 7(天) 答:7 天能修完。
教学反思
(此教学设计,A4纸正反面打印,表内文字五号宋体,行距20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