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3.月光曲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二课时
朗读对话,导入新课
学习任务一
《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让我们走进课文中的对话,再次感受这个美好的传说。
分角色朗读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让我们走进课文中的对话,再次感受这个美好的传说。
分角色朗读
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让我们走进课文中的对话,再次感受这个美好的传说。
分角色朗读
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展开想象,品艺术之美
学习任务二
默读课文
清幽的月光,简陋的茅屋,酷爱音乐的穷兄妹俩,在贝多芬眼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诗情画意。“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贝多芬情不自禁按起了琴键——
(出示第9自然段)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比喻,把月光比喻成“银纱”,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景象的朦胧美。在幽静的月光下,这清幽的一切显得那么诗情画意,盖过了茅屋里的贫困和凄凉,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为《月光曲》的创作埋下了伏笔。
默读课文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自由朗读,借助关键词句,想象课文描绘的三幅画面,体会《月光曲》旋律的美妙。
自由朗读
小组合作
想象画面
《月光曲》旋律变化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越升越高 刮风卷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轻柔清幽 悠扬舒缓
气势渐强 出现转折
高昂激越 节奏明快
皮鞋匠的联想和想象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图画
节奏 悠扬舒缓 气势增强 高昂激越
音乐
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优美的乐曲!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越!有感情地读一读。
配乐朗读
配乐朗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背诵积累
根据图片提示,诵读第9自然段,感受语言之美。
微波粼粼
狂风卷浪
波涛汹涌
背诵积累
根据乐曲旋律变化,背诵第9自然段,感受音乐之美。
轻柔清幽
悠扬舒缓
气势渐强
出现转折
高昂激越
节奏明快
问题驱动,深度理解
学习任务三
问题1: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请分别读出“实写”的句子和“虚写”的句子。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处写事实的课文,从内容上讲是连贯的。从事实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好像……仿佛……”两个词语.)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问题2:课文虚写部分描写了“月光曲”的哪几个画面?请学生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这几个画面。
示例:
第一幅画面:(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第二幅画面:( , ) 第三幅画面:( , )
问题3:根据画面,我们能想象《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吗?为什么呢?
(曲调是由明快到高昂再到平缓的。因为一开始月亮刚刚升起,海面上风平浪静,音乐应该舒缓一些。月亮升到一半了,水面上微微有些波浪,就像人的心情一样,音乐就开始明快起来了。最后月亮当空,海面上波涛汹涌,音乐当然应该高亢激昂了。)
问题4:既然没有联想的部分,内容也是贯通的,那我们可以把联想的部分去掉吗?为什么呢?
小结:写文章的时候如果能把事实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平时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习分辨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搞清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去掉了就只剩下实实在在的事物了,就缺少了联想的美,文字也不生动具体了。)
朗读感悟,学习表达
学习任务四
将听到的声音通过联想来表达,这样的句子我们曾经学过很多。举例: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是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是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山中访友》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山雨》
带着新的理解与感受再次走进《月光曲》,感受这首名曲的魅力。在优美的乐声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把深邃的画面意境转化为悦耳的听觉形象。
写话练习
仔细倾听乐曲,说说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选择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想象和联想,模仿《月光曲》第9自然段的写法,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尝试运用,巩固新知
学习作者联想画面的方法,不仅可以从音乐进行联想,还能从一幅画、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联想开去。
如:“庄稼”
“当第一阵秋风吹过田野的时候,风儿吹黄了稻子,谷穗翻腾着金波 ;吹红了高粱,高粱闪耀着红光 。地里的农民,感受到劳动的甘甜、丰收的喜悦。他们那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上印满了笑容。”
练习话题词:荷花、小草、水滴
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激发人们向困难挑战。贝多芬四十多岁时完全失去了听力,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屈服!”伟大的《命运交响曲》便应运而生了。现在让我们用心倾听那激越豪迈的乐章,感受他那融入音乐之中的博大的胸怀和不屈的力量。
课堂小结
自主作业
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选一曲自己喜欢的音乐,听一听,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试着写一写。
学好语文,
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