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6 20:5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下列现象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A.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B.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一侧弯曲
C.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
D.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
2.如图所示是小科设想在天宫空间站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感应性生长影响 ”的实验,该装置一
段时间后, 暗箱中植株的生长情况最有可能是( )
第 1 页(共 16 页)
A.
C.
B.
D.
3.一只小狗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等症状, 其原因是( )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甲状腺激素缺乏 D.生长激素缺乏
4.观察右图所示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6 页)
A. ①是细胞体,③和④是神经纤维
B.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它能感受刺激、并自动有节律地收缩 D.兴奋或神经冲动可以由③进行传导
5.图所示的器官属于人体神经系统的是(
A.肾
)
B.胃
(
C.脑
)D.肺
6. “植物人 ”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一切活动的病人, 这种病人没有损伤的部位是
(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7.正常人体内的温度是( )
A.36℃ B.37℃ C.38℃ D.40℃
8.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B.鹦鹉学说话
C.大山雀偷喝牛奶 D.菜青虫取食白菜叶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地区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
B.某些反射活动不需要通过反射弧就能实现
C.电阻越大, 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D.用针刺手, 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10.下列生命活动中属于反射的是( )
A.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 B.婴儿嘴唇碰到奶嘴会吮吸
C.皮肤经阳光照射而变黑 D.向日葵花盘朝向太阳生长
1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C.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
D.A,B,C 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12.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盆中, 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 结果幼苗
直立生长; 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 )
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向光性与尖端无关
C.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D.尖端是感光部位
13.下列实例, 根据其应用的原理在实质上的区别进行分类, 最合理的是 ( )
①摘去棉花的顶芽, 促进产量的进步②给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 医治糖尿病
③马戏团训练小狗表演杂技④在未成熟的香蕉上喷洒大量低浓度乙烯, 促进其尽快成熟
A. ①④和②③ B. ②④和①③ C. ①②④和③ D. ②和①③④
14.如下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 叙述正确的是( )
第 3 页(共 16 页)
A. ②是大脑
B. 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C. ④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D. ⑤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小科爸爸参加单位组织体检,在禁食 8 小时后抽血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 饭后 2 小时又做 了相同的检测。这主要是检测 (填“甲状腺激素”或“胰岛素”)分泌是否正常,若该
激素的分泌不足,人会患 (填“糖尿病”或“低血糖”)。
16.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 A.B 两图,可知 A 图中的情况发生时, 外界气温 ,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 管 ,血流量 ,皮肤的温度会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 (2)B 图是在 情况下发生的, 皮肤内的大多数毛细血管 ,同时汗液的分
泌 ,从而使人体热量 。这样,可使人的 保持动态平衡。
1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是观赏类树木的叶子,结伴登高观赏红叶已成
为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项目。右图所示为我国东部红叶最佳观赏期。完成下列小题。
第 4 页(共 16 页)
(1)植物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 会将叶绿素分解, 叶片在掉落之前因缺乏叶绿素而呈现出红色
或黄色。这种特性属于植物的 性;
(2)从图中信息可知, 在北京、浙江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并不相同,影响北京与浙江观赏红叶
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18.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 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 器会产生兴奋, 作为效应器的 ,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 使血糖 浓度 (选填“升高 ”或“ 降低”),恢复正常水平。所以说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
对稳定是 协调作用的结果。
19.如图是脑侧面图,请据图回答。
(1)脑的主要部分是[1] ,它的表面叫做 ,其上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
区 ;
(2)杂技演员在表演走钢丝时, 能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的是[2] ;
(3)某人运动中, 不慎头部后仰倒地,很快死亡, 原因是损伤了[3] ,因为这里有专
门调节 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中枢。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第 5 页(共 16 页)
20.为了探“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1)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 50 株,测量高度后, 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 放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 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 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 。请你帮助设置实验:
①取与甲同学所取相同的大豆幼苗 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
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
③20 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 计算平均高度。
(3)如果 20 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
实验结论。
21.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降低, 青年患病人数在增加。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引起 的肥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某科研团队为了研究游泳训练是否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
作用, 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体型、体重大致相同的同龄健康雄性大鼠 50 只,培育并筛选出实验所需的健康大鼠 15
只(A 组) 和糖尿病大鼠 30 只(随机均分为 B、C 两组)。
②实验前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 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③实验开始,各组都正常饲养。 C 组大鼠每天连续游泳训练 90 分钟; A.B 两组大鼠不进行游泳 训练。实验持续 8 周后,连续三天测量所有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 并计算各组的平
均值, 结果如下表。
8 周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平均值
组别 大鼠健康情况 空腹血糖平均值(单位: mmol/L) 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单位: uU/L)
实验前 实验后
第 6 页(共 16 页)
A 健康大鼠 5.76 5.61 26.45
B 糖尿病大鼠 17.07 15.31 13.90
C 糖尿病大鼠 16.80 8.15 21.15
(1)设置 A 组的目的是 ;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实验进行 8 周后,C 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值高于 B 组, C 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下降最多。大鼠空腹血糖平均值降低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具有调
节 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功能;
(3)若实验结果与实验前作出的假设是一致的,请写出该假
设: ;
(4)请根据所学知识, 对糖尿病的防治给出合理建
议: 。(写出一条即可)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 如图为缩手反射模式图。
(1)以下描述的特征与“干燥的秋冬季节” 同类的是 (填字母);
A.阴转多云 B.雷电交加 C.和风细雨 D.四季如春
(2)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 通常是由于手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与衣物摩擦带电导致, 属
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填字母);
A.雷电现象
B.脱毛衣时产生火花与“噼啪 ”声
C.演奏小提琴,琴弓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
(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 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字母); 第 7 页(共 16 页)
(4)若图中仅 d 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 (填
字母)。
A.缩手有电击感 B.不缩手有电击感
C.不缩手也无电击感 D.缩手无电击感
23. “植物人 ”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 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和心跳, “植物人 ”不同于“脑死亡”。
(1)“植物人 ”小便会失禁, 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 ;这一实例说
明脊髓具有 功能。
(2) 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人类神
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够对 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3)如图为人的反射弧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 当手偶然接触到针尖,手就会立刻缩回来,这种
反射方式属于 。假如反射弧丁处受损,其余部分完好, 对反射活动的影响
是 。
第 8 页(共 16 页)
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
解:由分析可知:A.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 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 BCD、室内植物的枝条朝向窗口的一侧弯曲、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
它们的上面、樟树的根系朝着水源处生长,都属于向性运动。
故选: A.
2.C
【解析】植物能够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用单侧光照 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别不均匀,从而使植物的茎产生向光生长,同时植
物的根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A 中的植物没有对单侧光作出反应, B 中植物的根没有表现出向地性, D 中的植物根的生长方向
不对, 只有 C 中的植物既表现出向光性、也表现出向地性。
故选 C。
3.C 解析: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小狗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身体发育停止是缺乏甲状腺激素的表现;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出现甲亢症状,食量很大,但是很瘦,
幼年时生长激素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
4.B
【分析】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 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 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第 9 页(共 16 页)
【详解】
①是树突, ②是细胞体, ③是轴突, ④是神经末梢, A 错误;如图是神经细胞图,也叫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正确; 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C 错误;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可见神经冲动不是只能由③传导的,D 错误。 【点睛】
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是中考的热点, 注意掌握,可结合神经元的结构图来理解和记忆。
5.C
【解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
统包括脊神经和脑神经。
肾是泌尿系统的;胃属于消化系统;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肺属于呼吸系统的结构。
故答案为: C。
6.B
【解析】根据植物人的特征及脑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解题即可。
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小脑能够协调身体的运动,维 持身体的平衡、脑干是生命中枢,维持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如血液循环、心跳、呼吸、血压
等;根据“植物人 ”的生命特征可知,植物人没有损伤部位应该是脑干;
故答案为: B。
7.B
【解析】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人体体表的温度是身体表面的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 常常测量体表温度,用体温计测量。 测量的部位主要有腋窝、口腔、直肠,口腔温度为 36.7℃~37.7℃,腋窝温度为 36℃~37.4℃ ,
直肠温度为 36.9℃~37.9℃,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体温, 正常人体内的温度是 37℃。
故答案为: B
8.D
【解析】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蚯蚓走迷宫 、 鹦鹉学说话 、 大山雀偷喝牛奶, 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
的学习行为,所以 A.B、C 不符合题意;菜青虫取食白菜叶,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
第 10 页(共 16 页)
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 D
9.B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所以反射必须通过反射
弧来实现, 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A.水资源的多少与某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水循环活跃,说明地上水丰富,地下 水流到地表,水流量大,就会促进水循环的加快,因此某地区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 ,
A 不符合题意;
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因此反射活动不可能没有反射弧来实现,B 错误, 符合题
意;
C、 导体的电阻越大, 说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C 不符合题意;
D、 用针刺手, 手会迅速缩回, 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B
【解析】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
A.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反射活动, 它逃避食盐的刺激是动物的应激性,A 不符合题意。
B、婴儿嘴唇碰到奶嘴会吮吸是婴儿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 B 符合题意。
C、皮肤经阳光照射而变黑,是皮肤为了避免紫外线伤害, 而合成黑色素进行自我保护, 这个过
程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不属于反射,C 不符合题意。
D、向日葵是植物没有反射,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11.
A.由题干图形可以看出,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
抑制生长。 A 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图形可以看出,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B 不符合
题意。
第 11 页(共 16 页)
C、由题干实验未进行幼嫩细胞与成熟细胞的比较。所以不能够得出: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
敏感, 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的结论。C 符合题意。
D、由题干图形可以看出,A,B,C 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
浓度。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2.D
【解析】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该实验中,变量为幼苗顶端是否罩上不透光的小帽。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顶端罩上不透光小帽的 幼苗直立生长,而不罩小帽的幼苗弯向光源生长,这证明了植物的向光性与顶端有关,即顶端是
植物体感光部位。
故答案为: D
13.C
【解析】(1)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能够通过激素调节人体生理活动。
(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①摘去棉花的顶芽,促进产量的进步,②给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医治糖尿病和④在未成熟的 香蕉上喷洒大量低浓度乙烯,促进其尽快成熟都是通过激素调节改变人体生理活动或植物生长发 育情况,而③马戏团训练小狗表演杂技这是小狗的后天学习行为, 故将①②④归为一类, C 符
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14.D
【解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 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图中①位周围神经系统,②为脑, ③为大脑,④为
神经元, ⑤为突起。
A.中枢神经系统包含脑和脊髓, 所以②是脑, 故 A 措误。
B.人体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的结构是脑干, 故 B 错误。
第 12 页(共 16 页)
C.④是神经元, 神经元包含细胞体和突起,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故 C 错误。
D. ⑤为突起, 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
故选 D。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
解: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 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
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故答案为: 胰岛素; 糖尿病。
16.(1)高; 舒张;增大; 上升;增加
(2)寒冷;收缩; 减少;减少散失; 体温
【解析】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 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 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炎热时,
皮肤血管舒张, 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使散热量增加。
(1)A 图中发生的是人体散热较多 的情况, 可知此时外界气温较高,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舒
张,血流量增大,血流量增大, 皮肤的温度会上升,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增加。
(2)B 图中发生的是人体散热较少即外界环境较寒冷的情况, 此时皮肤内的大多数毛细血管收 缩,同时汗液的分泌减少,从而使人体热量减少散失。这样, 可使人体的体温保持动态平衡。
故答案为:(1)高; 舒张;增大;上升; 增加;(2)寒冷;收缩; 减少;减少散失;体温
17.(1)感应
(2)A
【解析】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1)植物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会将叶绿素分解,叶片在掉落之前因缺乏叶绿素而呈现出红色或
黄色, 这种植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读图可知, 北京纬度高,温度低, 进入秋天相对较早, 红叶佳观赏期早; 杭州纬度低,温度
高,进入秋天相对较晚, 红叶佳观赏期晚。综上所述, 故 A 符合题意。
第 13 页(共 16 页)
18.胰岛; 降低;神经调节和激素(体液)调节
【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血糖平衡的 调节途径有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激素)调节,当人体的血糖调节失衡后会引起多种疾病,
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危害比较严重。
(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故答案为: 胰岛;
(2)当人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浓度降低;故答案为:降低;
(3)由图可知,血糖浓度的调节需要胰岛素和神经中枢的参与,即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的共同
作用;
故答案为:(1)胰岛;(2)降低;(3)神经调节和激素(体液)调节。
19.(1)大脑;大脑皮层; 神经中枢
(2)小脑
(3)脑干;心跳、呼吸、血压
【解析】根据大脑的结构及其功能解题即可。据图可知:【1】大脑,【2】是小脑;【3】是脑干。 (1)大脑约占脑容量的 3/4,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它是由神经元细胞体聚集的灰质(也 叫大脑皮质)和神经聚集的白质组成;大脑皮质上分布许多生命活动的功能区: 如视觉中枢、听
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
(2)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平衡; 杂技演员在表演走钢丝时,能运动协调、准确,维持
身体平衡, 因而一定具有极其发达的小脑。
(3)人体的生命中枢是脑干;因为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都是由脑干控制的,如血液循环、呼
吸、心跳等;某人运动中,不慎头部后仰倒地,很快死亡,故而脑干一定损伤。
故答案为:(1)大脑、大脑皮质、神经中枢;(2)小脑;(3)脑干;血液循环、呼吸、心跳等。
三 、实验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
解:(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试验。设置对照组: ①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赤霉素,其它条件都
相同。因此取与甲同学所取相同的大豆幼苗 50 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
件下培养”。
第 14 页(共 16 页)
②甲同学(实验组)“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则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
③“20 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3)如果 20 天后,出现喷洒赤霉素溶液的大豆平均高度大于喷洒清水的大豆平均高度的实验结
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2)设置对照试验
①50
②清水
(3)喷洒赤霉素溶液的大豆平均高度大于喷洒清水的大豆平均高度
21.(1)对照
(2)糖类
(3)游泳训练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
(4)控制饮食;适量体育锻炼; 控制体重都是对糖尿病防治的有效建议。
【解析】探究游泳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发的高血糖的影响,自变量为有无运动,观测指标为血糖含 量及胰岛素浓度,无关变量为小鼠的生理状态、性别、发育程度等, 实验中应保证无关变量适宜
且一致。
(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实验, 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 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设置健康大鼠 A
组的目的是对照。
(2)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 加速血糖分解, 降低血糖浓度。大鼠空腹血糖平
均值降低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具有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功能。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游泳训练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故实验的假设是: 游泳训练有
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控制饮食;适量体育锻炼; 控制体重都是对糖尿病防治的有效建议。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第 15 页(共 16 页)
22.(1)D
(2)A;B
(3)C
(4)B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它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 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收
缩)和腺体(分泌))。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
(1)“干燥的秋冬季节 ‘’描述的是气候。
阴转多云、雷电交加、和风细雨都是指天气。
四季如春是指气候。
故选 D。
(2)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 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 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这些物体所带的电荷叫静电。
A:雷电现象, 与摩擦起电有关;
B:脱毛衣时产生火花与“噼啪 ”声, 与摩擦起电有关;
C:演奏小提琴,琴弓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与摩擦起电无关;
故选 AB。
(3)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立即缩回,缩手反射是低级反射, 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C
脊髓。
(4)d 处为传出神经,d 处损伤人会不缩手有电击感。
故选 B。
23.(1)失去了大脑的控制;传导
(2)大脑皮层;语言和文字
(3)非条件反射; 能感到疼痛, 但不会缩手
第 16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