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4 22:5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导语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遇到过什么困难?
比如升入初中以来,你觉得自己比较努力,但成绩总和别人有差距;你很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总是遭到同学的误解。究竟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学后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 .亨特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能够较为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
3、学会结合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4、把握文章主旨,并从中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检查预习,初步了解
简介作者
莫顿·亨特,1920年出生于美国费城,二战时做了一名空军,1945年1月独自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走一步,再走一步》。
积累字词
灼( )人 恍( )惚( ) 抽噎( )
哄( )然大笑 嘲( )笑 呻( )吟( )
突兀( ) 参( )差( )不齐
zhuó huǎng hū yē
hōng cháo shēn yín
wù cēn cī
理解词义
突兀:高耸的样子。
参差不齐:形容高矮、长短、水平、程度很不一样。
恍惚:迷离,不清楚,难以捉摸。
哄然大笑: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起来。
小心翼翼:形容严肃恭敬的样子。
惊慌失措:惊恐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快速抢答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七月
费城
”我“和五个男孩子,父亲
”我“被困在悬崖上,进退两难。
在父亲的指点下,”我“终于摆脱困境从悬崖上下来。
天气酷热,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厌倦了旧游戏,想找其他好玩的,在内 德的建议下就去爬悬崖。
4、根据归纳的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复核这个故事。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要求:眼到、手到、心到。
七月,费城,瘦弱胆小的“我”与小伙伴们攀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后在爸爸的指引下“我”一步一步地走下了高高的悬崖。
三、细读感悟,走近内心
在这个困境中”我“以历了一次怎样的心灵之旅?朗读第7-28段,找出表现心理活动的句子赏析。
犹豫不决 毫无信心 信心萌发 信心大增
满头大汗、浑身发抖、怦怦地跳动、吓坏了、哑着嗓子说等 我不行......我会摔死的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再一次,我做到了
2、再往前一步,走近父亲。
(1)同学们,文中让”我“转危为安的关键人物就是父亲,我们一起看看父亲帮”我“脱困的方式是什么?
指导”我“一步步爬下悬崖。
(2)你喜不喜欢父亲?
答题模板
喜欢/不喜欢,从” “中看出,父亲是一个 的人。
(3)评判一下杰里和其他四个孩子的行为。
杰里扭心“我”,把父亲找来救"我",表明杰里是“我”的好朋友。其他四个孩子嘲笑"我”,丢下陷人困境的“我”,表明他们性情顽劣,没有患难与共的爱心。
3、再往前走一步,走近主旨。
刚才我们已经经历了这次冒险,现在我们来看看文章标题,你认为题眼应该是哪个词语?
”一步",因为这个故事特别强调的是"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强调不要被困难的强大和目标的遥远吓到,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
作者以小见大,用小悬崖写出了大人生。
4、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这样的感受吗?
5、重点赏析
(1)、文章开头写天气酷热,有什么作用?
写天气酷热,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写爬悬崖作铺垫。
(2)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关系,为后文埋下伏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杰里叫来了“我”的父亲,使“我“摆脱了危险。
(3)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这矛盾吗?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写的,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
4、”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次一步,成功脱险。
启发:把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很多的一小步,就容易战胜了。
疑难赏析
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怎样认识"父亲”这一
形象在“我”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父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从容镇定,给孩子鼓励和信心,很有教育智慧。
这是一个善于从心理上帮助孩子成长的父亲。他有意引导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并以鼓励的口吻,从心理上给孩子以支持,引导孩子大胆尝试,教给孩子恰当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孩子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增强了勇气和信心。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人生向导的作用。
2.第 17、18 两段的开头运用了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这两段的开头都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写出时间的变化,营造出了夜晚来临、天色越来走托了“我”身处险境而又无人救助时动了事件的发展。
4.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作用
议论。最后一段在记叙的基础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显在读者眼前。
四、总结全文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我们开启了新的人生阶段。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你们能走好每一步路。
五、拓展延伸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以及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酷热(kù) 灼人(shuó) 悬崖(yá) 犹豫不诀
B.突兀(wù) 怦怦(ping) 呻吟(shēn) 惊慌失错
C.挪动(nuó) 恍惚(huǎng) 参差(chā) 气揣吁吁
D.晕眩(yūn) 抽噎(yē) 暮色(mù) 小心翼翼
D
2.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工作人员把运往灾区的医药用品小心翼翼地搬到直升机上。
B.这次运动会,我们班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班主任张老师听后哄然大笑。
C.由轻敌造成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导致的惊慌失措,我们都应该坚决反对。
D.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B
3.下列句子中属于心理描写的一项是 ( )
A.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
B.“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C.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D.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D
4.下列对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种生活哲理。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是以事传理,即借“我”爬悬崖遇险,最后脱险的事,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困难。
C.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怕惊吓到孩子,由此可见父亲的细心。
D、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一件重要往事的回忆。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由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过程。
C
六、课后作业
如果你是文中的父亲、杰里,或者是离“我”而去的小伙伴,甚至是文中没有直接出现的母亲,当得知“我”被困在悬崖上,心里会想什么 选择一个角色,写一段话展现你的内心,20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