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2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大一统”不是地域上的“大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2.西汉初年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首要问题:①状况: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②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含义: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2.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汉高祖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措施:①“兵皆罢归家”(解甲归田)。②劝民还乡。③释奴为民。④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⑤注重农业生产。影响: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1.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治世)
新课导入
谁建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谁巩固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
汉武帝
秦朝确立
汉朝巩固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1.通过阅读教材、研读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准确说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研读文字史料斗和图片史料,概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影响,认识到大一统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涵养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素养。
3.通过列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客观、正确地评价汉武帝,培养唯物史观意识,认识到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旋律。
政治篇:
——“推恩令”的实施
壹·政治篇——“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
阅读课本P57页相关史事,思考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相关史事: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景帝派大军平叛,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七国之乱,并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利,使中央对全国的统治得到加强。
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
西周
秦朝
分封制
郡县制
西汉
郡国制
1.背景: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材料一:……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史记·粱孝王世家》
材料二:“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
——《史记·平准书》
①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②地方上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壹·政治篇——“推恩令”的实施
任务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推恩令”实施的背景。(指向目标1)
任务2:观看视频,结合课本,理解“推恩令”含义。(指向目标1)
2.推恩令的实施:
壹·政治篇——“推恩令”的实施
2.推恩令的实施: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主父偃(yǎn)
诸侯王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诸侯王势力强大,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壹·政治篇——“推恩令”的实施
影响:
内容:
建议者:
原因:
任务3:阅读课本,准确说出推恩令的原因、建议者、内容、影响。(指向目标1)
削爵、夺地、除国
你送来的贺礼太薄,
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冤枉啊!!!!
酌[zhòu]金夺爵: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藩国的威胁自此消除。
壹·政治篇——“推恩令”的实施
任务4:阅读课本,研读史料,思考汉武帝为了镇压诸侯王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指向目标1)
建立刺史制度
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皇帝
司隶校尉
(中央)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方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壹·政治篇——“推恩令”的实施
任务5:阅读课本,研读史料,针对豪强地主横行问题,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指向目标1)
思想篇: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贰·思想篇——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汉初的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很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1.背景: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
陛下请听我说……
▲汉武帝
▲董仲舒
国家应要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国家应该要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国家应该要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道家
法家
儒家
任务1:阅读课本,研读史料,思考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的背景?(指向目标1)
2.措施:
①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译文: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同样发展。)
——《汉书·董仲舒传》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罢黜”:限制自由发展,并非“禁绝”
之意;
“儒术”: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
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
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
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贰·思想篇——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任务2:阅读课本,研读史料,思考汉武帝在思想上是怎样巩固统治的?(指向目标1)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政权机构。
①儒家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汉代讲经图
《诗》《书》《礼》《易》《春秋》
2.措施:
3.影响:
贰·思想篇——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任务4:阅读课本,研读史料,思考汉武帝思想上怎样巩固统治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指向目标1)
请根据以下两幅图片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课后
活动
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控制思想,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贰·思想篇——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经济篇:
——盐铁专卖
叁
叁·经济篇——盐铁专卖
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且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名次 富豪 致富行业
第一名 四川卓氏 冶铁
第二名 四川程郑 冶铁
第三名 南阳孔氏 冶铁
第四名 山东曹邴氏 冶铁
第五名 山东刀闲 盐商
第六名 山东东郭氏 盐商
第七名 山西罗氏 盐商
——《史记》
汉初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出现了大量靠经营冶铁、煮盐的富商,形成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武帝中期,多次大规模地征讨匈奴,军费开支浩繁,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已向豪富借贷,而富商大贾却“不佐国家之急”。
——摘编自万海峰、肖燕《略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制度》
1.背景:
任务1:阅读课本,研读史料,思考汉武帝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的背景?(指向目标1)
2.措施:
五铢钱
齐铁官印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铸五铢钱
②设盐官,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全国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
定了经济基础。
3.影响:
指导思想:
重农抑商
叁·经济篇——盐铁专卖
任务2:阅读课本,研读史料,思考为了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指向目标1)
军事篇:
——北击匈奴
肆
肆·军事篇——北击匈奴
1.背景:
秦汉之际,匈奴族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经常挥师南下,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限于国力,西汉初期,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部编版七上课本 60页 第1段》
和亲
汉武帝怎么处
理匈奴侵扰问题?
限于国力
任务1:阅读课本,研读史料,识读地图,思考边疆存在怎样的困境?(指向目标1)
2.措施:
组建骑兵,大举反攻
卫青、霍去病三次大战匈奴
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分两路出击匈奴。卫青部出塞千余里,穿过漠北,重创单于部,单于仅率数百骑逃走。霍去病部出塞两千余里,大败左贤王部,斩首七万余人。
肆·军事篇——北击匈奴
任务2:阅读课本,研读史料,思考为了解决边疆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指向目标1)
西汉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一生七次出击匈奴,收取河南地,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
十九岁时带兵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使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二十一岁时,与卫青率军直取漠北,封狼居胥。
卫 青
霍 去 病
作用: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3.作用:
肆·军事篇——北击匈奴
任务3:阅读课本,研读史料,思考汉武帝军事方面的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指向目标1)
经汉武帝的开拓,西汉的疆域较秦始皇时扩大了近一倍。汉民族形成。
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逐步实现大一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
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对比西汉与秦朝的疆域图,看看有什么变化?
军事
政治
思想
经济
匈奴犯边
袭扰大汉
诸侯强大
豪强横行
思想混乱
威胁统治
富商大贾
控制经济
①实施推恩令(主父偃)
②借口削爵夺地除国
③建立刺史制度
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董仲舒)
②兴办太学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①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盐铁国有专卖
③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
状况,奠定了经济基础。
沉重打击了匈奴,
开疆拓土
任务4:阅读课本,研读史料,思考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影响?(指向目标2)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检测目标1)
A.北击匈奴 B.建立刺史制度
C.建立郡国 D.实行“推恩令”
D
2.“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检测目标1)
A.“焚书坑儒” B.实行郡县制
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
随堂训练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检测目标2)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汉武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举措( )(检测目标1.2.3)
A.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C.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 D.延续了“无为而治”思想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