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导入新课
西汉时大文学家东方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 造纸术的发明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2022年课标要求: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二 张仲景和华佗
三 历史巨著《史记》
四 道教和佛教
学习目标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思考反映的时代特征;理解宗教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了解两汉辉煌灿烂科技文化,感受中华文的博大精深;学习司马迁等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家国情怀)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造纸术发明前,中国古代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竹简
丝帛
商周时代
甲骨
青铜器
(1)书写材料:
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
(2)缺点:
书写不便、笨重昂贵、使用不便、不易推广。
2.根据图片和教材知识,指出我国是在何时发明造纸术的?
纸本地图
(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缺点: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纸的发明:
西汉时期,人们己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改进造纸术的人物、时间、原材料和优点。
蔡伦
(1)人物:
蔡伦
(2)时间:
东汉时,公元105年
(3)原材料: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
(4)优点:
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洗涤原料
⑤舂(chōng)捣
④蒸煮
焚烧草木灰
浸渍沤制
⑧晾晒
⑦捞取纸浆
⑥制浆
⑨码放
造纸术的制作流程
4.根据《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和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造纸术的传播有什么历史意义?
造纸术的传播
公元4世纪(朝鲜)
公元7世纪(日本)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
公元12世纪(欧洲)
公元12世纪(非洲)
公元16世纪(美洲)
公元19世纪(大洋洲)
4.根据《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和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造纸术的传播有什么历史意义?
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世界受蔡侯(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德克·卜德《中国物品西传考》
东汉首都太学生多达3万多人······汉政府还在各郡县设立公立学校广招学生。同时私学之风盛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至少以数十万至百万计,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亦用纸写,比用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意义或作用: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知识拓展
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公斤,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②节约资源
二、张仲景和华佗
1.根据图片和教材内容,说出张仲景的生活年代、主要医学成就和地位。
张仲景像
(1)生活年代:
东汉末年
(2)医学成就:
①《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书影
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状,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
②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2)医学成就:
①《伤寒杂病论》
(3)地位: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坐堂医生
张仲景像
继承+创新
2.观看图片图,结合教材内容,说出华佗的生活年代、主要医学成就。
(1)生活年代:
东汉末年
(2)医学成就:
①擅长针灸、汤药和外科手术
②发明“麻沸散”
③创编“五禽戏”
华佗像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kū)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三国志·华佗传》
3.思考:我们应如何看待传统中医?
传统中医仍是治病救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我们应科学继承和创新优秀的中医药文化。
三、历史巨著《史记》
1.下列材料来自哪部著作?
(东方)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史记·滑稽列传》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门市。
——《史记·货殖列传》
2.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司马迁能够写出《史记》的原因
太史公······有子曰迁。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籍,探禹穴……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迁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
家庭熏陶 个人勤奋 阅历丰富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父亲遗志
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典籍保存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léi xiè)。
遭遇磨难
3.根据图片和教材知识,说说《史记》的作者、成书年代、内容和体例。
司马迁
(1)作者:
司马迁
(2)年代:
西汉汉武帝时期
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汉武帝年号)而讫,百三十篇。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3)内容: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4)体例: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门市。
——《史记·货殖列传》
“纪”指本纪,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
“传”是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
4.根据材料及教材,概括《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史学价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文学价值: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5.阅读史料归纳司马迁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为其辩护,终激怒汉武帝,遭受腐刑。
三年后,获赦。司马迁发愤著书,约于55岁写成《史记》。
正直不屈、百折不挠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
敢于直言、不畏权贵
知识拓展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通史是连贯地记载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
编年体通史就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纪传体通史就是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
断代史就是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如班固所著的《汉书》。
四、道教和佛教
1.根据图片及教材,说说道教兴起的兴起时间、背景、地位和主要派别。
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
(1)兴起时间:
东汉末年
(2)背景: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3)地位: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4)主要派别:
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道教四大名山
湖北武当山
四川青城山
江西龙虎山
安徽齐云山
2.根据图片及教材,说说佛教的地位、创立时间、起源地、创始人和基本教义、传播及影响。
河南洛阳白马寺
(1)地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创立时间、起源地:
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4)基本教义:
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断除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主张众生平等。
普陀山
五台山
九华山
峨眉山
佛教四大名山
(5)传播:
①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②东汉明帝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6)影响:
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敦煌莫高窟九色鹿壁画
龙门石窟卢舍那佛
宗教广泛传播的原因
按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那么,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而道教呢?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也受到受到推崇。
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
1.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扶持。
2.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
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基础)
2.经济发展;(物质保障)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对前代成果的吸收、继承和发扬;
5.司马迁等杰出人物自身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等。
课堂小结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类别 领域 人物 时代 内容
科技
文化
造纸术
医学
史学
宗教
西汉
东汉
东汉
东汉
西汉
西汉
东汉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司马迁
张角、
张陵
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
改进造纸术
《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
理论体系
麻沸散、五禽戏
《史记》(纪传体通史)
佛教传入中国
道教兴起
1.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
A.张仲景 B.王祯 C.华佗 D.蔡伦
2.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他的医学著作是( )
A.《医学集成》 B.《医典》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D
课堂练习
C
3.《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这部书上不可能阅览到的是( )
A.长平之战 B.秦始皇建立秦朝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班超出使西域
4.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根据“麻沸散”“五禽戏”“实施外科手术”等关键信息可以知道的东汉名医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B
D
5.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 )
A.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B.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D.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
6.“佛教传入中土以来,逐渐和儒家、道家的思想结合起来,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 )
A.受到社会下层民众信奉 B.融入中国本土宗教之中
C.丰富和影响了中国文化 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展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