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综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5枣儿(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综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5枣儿(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4 12:06:58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蓦然(mù) 搀扶(chān) 恐吓(hè)
B.时辰(chen) 劲敌(jìnɡ) 沮丧(jǔ)
C.翘首(qiáo) 竹匾(biǎn) 囫囵(lún)
D.喃喃(nán) 踌躇(chú) 雕塑(sù)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童谣 骗人 温和 灰尘
B.羡慕 情愿 摘枣 熟透
C.馋鬼 蹲坑 竹杆 咀嚼
D.凝视 沉默 光滑 算卦
3.选词填空。
(1)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    (形如雕塑 呆若木鸡)的老人。
(2)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    (小心翼翼 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3)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
    (抱头就逃 狼狈不堪)。
4.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A项,“蓦”应读mò。
2.【解析】选C。“杆”应为“竿”。
3.答案:(1)形如雕塑 (2)蹑手蹑脚 (3)抱头就逃
4.【解析】选D。这种说法脱离了剧本主题。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并没有批评老人,赞扬小孩的意思。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12张PPT。第15课 *枣 儿 1.题目解读
全剧以“枣儿”为题目,并以“枣儿”贯串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2.图解课文1.正音辨形
翘首(  ) 咀嚼(  ) 掸去(  )
羡慕(  ) 蓦然(  ) 童谣(  )
钢kuī(  ) 算ɡuà(  )
答案:qiáo jué dǎn xiàn mò yáo 盔 卦 ﹒﹒﹒﹒﹒﹒2.据义填词
(1)     :形容特别有滋味,有兴味。
(2)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3)     :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答案:(1)津津有味 (2)喜出望外 (3)囫囵吞枣 近义词辨析
喜出望外、喜从天降
【同】都是成语,都表示遇到突来的好事而高兴。
【异】“喜出望外”强调高兴的心情来得出乎意料。侧重指心情。
“喜从天降”强调高兴的事突然出现。侧重指有好事情。 3.走进文本
(1)剧中的“枣儿”是     的象征,是     的象征,也是     和     的象征。
答案:亲情 故乡 传统 精神家园(2)作者借枣儿表达怎样的主题?
答案: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3)试分析剧中老人和男孩是怎样的形象。
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人:)他是一个农民形象,满怀激情,富有爱心。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又有所失落。
(男孩:)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又懂事,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剧中“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老人紧紧搂住男孩”两句属于剧本中的哪一部分?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舞台说明(或舞台提示)。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了老人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感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