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5 10: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周敦颐


新课导入
酒能祛百虑,
菊为制颓龄 。 - —晋 陶渊明《九日闲居其二》
饮酒,能驱除各种烦恼
食菊,能延缓生命衰老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晋 陶渊明《和郭主簿诗其二》
凛冽的秋霜,令百花凋零,但是
---山林中,盛开的菊花傲然夺目。
肃杀的秋风,使万木摇落,但是
---山岩上,苍翠的青松巍然挺立。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晋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东篱下,采摘我的菊花
悠然间,南山在我眼前。
菊花
隐逸
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赏牡丹》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牡丹芳》
种以求利,
一本有直数万者。
唐 李肇《唐国史补》
牡丹
富贵
莲花
《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
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
诵读课文
注意字音
周敦颐(yí) 蕃(fán) 牡(mǔ) 淤(yū) 濯(zhuó) 蔓(màn) 亵(xiè) 噫(yī) 鲜(xiǎn)
读准字音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 莲 说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方法
留(名词、古今同义词)
1
替(词语)
2
调(语序)
3
补(省略)
4
删(多余)
5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之:结构助词,“的”。
者:代词,指人或事物。
甚:很,非常。
蕃:多。
独 :只,唯独。
自:从。
疏通文意
[译文]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予:我。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而:表示转折,却。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清涟:清水。涟,水波。
妖:艳丽。 通:贯通。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
疏通文意
[译文]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语气词。
疏通文意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谓:认为。 之:结构助词,的。
隐逸:避居避世。此指菊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者也:表示判断,“……者,……也”。在主语后面翻译出判断动词“是”。
疏通文意
[译文]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噫:叹词,表示感慨。 之:结构助词,“的”。
鲜:少。(鲜为人知,屡见不鲜,寡廉鲜耻,鲜衣怒马)
闻:听闻。 同予者:同我一样的人。 宜:应当。
品读课文
用单横线画出所有写菊花的句子
用双横线画出所有写牡丹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所有写莲花的句子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予独爱莲。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思考
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正衬
反衬
菊花秋天开放,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衬托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他笔下的莲花又有哪些品性?
小组讨论
莲的颜色
莲的姿态
莲的花茎
莲的叶柄
莲的香气
莲的外形
莲的位置
不蔓不枝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君子,刚正不阿
君子,洁身自好
君子,泰而不骄
君子,通达正直
君子,自尊自重
君子,德布四方
君子,高洁独立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莲花,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中通外直
莲花,不蔓不枝
莲花,香远益清
莲花,亭亭净植
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运用了托物言志向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托物言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 莲 说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陶后鲜有闻。
古义:少。 今义:新鲜。
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 今义:栽种。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可爱者甚蕃。
(值得)
不可亵玩焉。
(可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助词“的”)
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
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文言知识
文言句式
(1)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 …也 ”表判断 )
(2)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文言知识
文言句式
(3)倒装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按现代汉语应说“何人同予者?”即是“什么人同我一样?”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菊之爱”即“爱菊”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菊花”;同样“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牡丹之爱”即“爱牡丹”的倒装,可译为“喜爱牡丹”。)
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贵品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不慕名利和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课堂总结
——据 《宋史·周敦颐传》
周敦颐担任江西南安的司理,负责案件审判。他的顶头上司要判一个把人死刑。周敦颐审理后,认为此人罪不当死。上司非常生气,坚持己见。
周敦颐愤然说:“为讨好上司而乱杀人,我坚决不干!”他交出官印,准备辞官。上司从没见过这样刚正不阿的下级,就重新审案,最终免了犯人的死罪。
拓展延伸
周树人
笔名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拓展延伸
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拓展延伸
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P69页1—5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