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七里之郭 ( )
(2)兵革非不坚利也 ( )
(3)委而去之 ( )
(4)寡助之至 ( )
(5)行拂乱其所为 ( )
(6)人恒过然后能改 ( )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困于心衡于虑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2)夫 环 而 攻 之,必 有 得 天 时 者 矣。
(3)故 君 子 有 不 战。
(4)所 以 动 心 忍 性,曾 益 其 所 不 能。
5.用原文语句回答。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概括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作者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六位经受磨难、成就事业的人物事例是为了证明 ,作者认为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 。
二、课内阅读
(2013·绍兴中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回答6~8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2)必先苦其心志 ( )
(3)曾益其所不能 ( )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2013·营口中考)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9~13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①次: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牢狱。④羑(Yǒu)里:古地名,今河南汤阴一带。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9.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曾益其所不能 ( ) (2)人恒过 ( )
(3)乃喟然而叹曰 ( ) (4)故述往事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来 至 于 麟 止 自 黄 帝 始。
12.(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书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13.【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外城 (2)兵器 (3)放弃 (4)极点 (5)扰乱 (6)常常 (7)明白,了解 (8)指在国外
2.【解析】选C。A项“衡”通“横”,B项“畔”通“叛”,D项“拂”通“弼”,只有C项不含通假字。
3.答案:(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3)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答案:(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3)故/君子有不战。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答案:(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 天下顺之
(2)生于忧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答案:(1)被选拔 (2)使……痛苦 (3)通“增”,增加 (4)脸色
7.答案:(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8.【解析】本题考查开头事例的作用。根据题干提示,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上思考,开头的事例是为论点“生于忧患”服务的,六个事例又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可增强气势。
答案: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9.答案:(1)通“增”,增加 (2)犯错误 (3)于是,就 (4)因此,所以
10.答案:(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为发泄(抒发)愤懑(愤怒)而写的作品(创作的)。
11.答案: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12.(1)答案:在国内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邻国的祸患。
(2)【解析】选C。司马迁作《史记》是因为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而作。
13.答案:生于忧患(或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
附【乙】【译文】
于是司马迁研究并按时间顺序来整理史料。第七年,太史公因替李陵辩解而遭受宫刑,(被)囚禁在牢房里。很伤心地叹息说:“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受到毁坏残缺不全,不能再起作用了。”退一步深深思索说:“大概古代受辱之后能够著书立说的人,都是为了成就他们的志向吧。以前西伯侯被软禁在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被困于陈蔡,而编了《春秋》;屈原被流放,而著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而创作了《国语》;孙膑遭受膑刑,而著作了《兵法》;吕不韦被贬到蜀,而作《吕览》流传世间;韩非被囚禁在秦国,而创作了《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为发泄(抒发)愤懑(愤怒)而写的作品(创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不平,不能够被重用,所以他们就叙述以前的事,考虑推演将来的事。”于是这些书详尽叙述自唐尧以来到汉武帝获得白麟为止的事,叙述从黄帝开始。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26张PPT。第18课 《孟子》两章 1.作者名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背景介绍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孟子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3.图解课文1.通假字
亲戚畔之 “ ”通“ ”
答案:畔 叛 2.一词多义
(1)利
三里之城 ( )
(2)之 亲戚畔之 ( )
多助之至 ( )
答案:(1)有利/锐利 (2)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到了地利不如人和 ( )
兵革非不坚利也 ( )3.古今异义
(1)三里之城
古义: ?
今义:城市
(2)七里之郭
古义: ?
今义:姓
答案:(1)内城 (2)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3)池非不深也
古义: ?
今义:池塘
(4)委而去之
古义: ?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5)委而去之
古义: ?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答案:(3)护城河 (4)离开 (5)放弃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 ?
今义: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疆域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古义: ?
今义:国家
答案:(6)限制 (7)国防﹒﹒4.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作动词, )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作动词,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形容词作动词, )
答案:(1)限制 (2)巩固 (3)震慑 ﹒﹒﹒5.文言句式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判断句,“非”,不是,表否定性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2)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6.名句默写
(1)天时不如地利, 。
(2)城非不高也, ,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故曰,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1)地利不如人和 (2)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7.走进文本
(1)阅读课文,理清结构:
①论证结构: 。
②论证过程:
提出论点: , ;
分别论证: 和 ;
得出结论: 和 。
答案:①总—分—总 ②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答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逐层论证,层层深入。全文围绕“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②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知识链接
《孟子》中的文章给人最深的印象有两个,一是它的雄辩色彩: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投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陷阱,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2.图解课文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 ”通“ ”
(2)困于心衡于虑 “ ”通“ ”,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通“ ”, ?
答案:(1)曾 增 (2)衡 横 梗塞,不顺 (3)拂 弼 辅佐2.一词多义
(1)发
(2)拂
(3)于
答案:(1)起,指被任用/发出 (2)违背/通“弼”,辅佐
(3)到,给/在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行拂乱其所为 (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征于色 ( )3.古今异义
(1)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 ?
今义:进来或进去(跟“出”相对)
答案:(1)用来 (2)在国内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 ?
今义: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 ?
今义:往上托;往上伸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
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
答案:(3)在国外 (4)被选拔 (5)表现,显露征兆 ﹒﹒﹒4.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2)劳其筋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3)饿其体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4)动心忍性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5)人恒过然后能改 (名词作动词, )
答案:(1)使……痛苦 (2)使……劳累 (3)使……饥饿 (4)使……坚强 (5)犯错误﹒﹒﹒﹒﹒5.文言句式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动句、倒装句,正常语序为:舜于畎亩之中发,傅说于版筑之间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心困于虑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匠中被选拔。
(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6.名句默写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
, , ,行拂乱其所为。
(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
___________。
(3)入则 ,出则 ,国恒亡。
答案:(1)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无法家拂士 无敌国外患者7.走进文本
(1)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启示: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2)课文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