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综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 《诗经》两首(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综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 《诗经》两首(课件+同步练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4 13:41:17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
一、名句默写
1.       ,在河之洲。
2.       ,君子好逑。
3.       ,左右流之。
4.求之不得,       。
5.       ,白露为霜。
6.       ,道阻且长。
7.       ,宛在水中沚。
8.《关雎》中“         ,         ”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9.《蒹葭》中“         ,         ”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10.《蒹葭》中描写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        ,    
   。
二、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1.赏析诗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2·安顺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3.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3·成都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6、17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6.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1.关关雎鸠 2.窈窕淑女 3.参差荇菜 4.寤寐思服 5.蒹葭苍苍 6.溯洄从之 7.溯游从之 8.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9.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10.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二、11.答案:诗句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12.【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从全诗看,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
答案: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13.【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能力。从“白露为霜”可知季节——秋季;可抓住“苍苍”“萋萋”等归纳画面特点。
答案: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4.【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根据诗中反复出现的“从之”体会追求之意、相思之苦。
答案: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5.【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要从这种手法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回答。
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6.【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从“自语”一词看,词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再从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词人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词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17.【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词中“平生”“苍颜”“眼前”等词语思考作答。
答案:词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前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词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15张PPT。第24课 《诗经》两首《关 雎》
1.知识链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2)《诗经》的“六义”。
①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图解课文 3.全诗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捞取。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挑选。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2.《关雎》以“关雎”为题,并以“关关雎鸠”起兴,对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是一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以引起所咏之物。表达主人公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情。3.诗中的淑女和君子各是怎样的形象?
答案:淑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美好的心灵。
君子:是一位德才兼备、有情有义、有礼有节的君子。
4.“参差荇菜,左右……之”这样的句式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答案:这样的句式在文中反复使用,既写出了姑娘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蒹 葭》
1.知识链接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缥缈难寻;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持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2.图解课文 3.全诗译文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追寻她,路途艰难又漫长。顺流而下追寻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追寻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顺流而下追寻她,仿佛走到水的岸边。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有完。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追寻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顺流而下追寻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1.《蒹葭》一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色?对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描绘了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衬托青年愁肠百结的心境。
2.《蒹葭》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是一个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3.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换了几个词语,这样重复吗?
答案:不重复。重章叠句,一唱三叹,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越来越强烈。